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物资流通企业经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发展时期
中国经济发展到大概GDP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将是一个黄金时期。但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经济发展肯定也是不平衡的,肯定有一定的波动,党中央、国务院就是要把握一条——不要出现经济的大起大落,经济发展的过冷、过热,就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所以,现在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存在着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认为,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过度的干预经济,中国不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发展又离不开中国,七国首脑会议让中国参加,叫“七加一”,就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在讨论一些重大经济问题时,都要听听中国的意见,为什么?因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总量大,如果中国的经济出了问题,比如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波动几个百分点,会影响整个国际的价格波动,就像人们所说的“你打个喷嚏,别人会跟着你感冒”,所以,我们要尽量防止中国经济大起大落。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期,目前的宏观调控,是经济上涨期中的一个短期调控,不能讲经济要往下滑,不应该是这个概念。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的GDP平均年增长9.4%,在未来10-20年里中国的GDP增速应该能够在6%到8%之间,这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就GDP的增长而言,可能在有些年份会高一些。有些年份可能会低一些,这是很正常的。那么影响和决定中国经济发展这一黄金时期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盘棋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棋子,就是说现在整个世界经济结构正在调整。一方面,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中国,主要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的素质相对比较高,中国已经具备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条件。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居世界第二,航空、港口、铁路的建设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都非常快,还有我们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方面面都具备了这样的条件。近几年,外国评论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好的国家,中国这几年都排在第一,美国排在第二,现在印度也上来了。另外,中国进出口贸易大量增加。大量的进口,主要是满足或平抑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形成产业的需要;而大量的出口,相当多的是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企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如果中国的社会不发生大的动荡,中国在全球经济这盘棋里“重要棋子”的作用就不会再改变,那么,这种格局非常强调的一条就是要稳定,上面要稳定,下面也要稳定;如果中国社会不稳定,很多外资就会流失,很多事情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继续保持稳定,这种经济格局就决定我们的经济总量。
二是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化工时期。大家可能没有很好的研究,中国现在已进入重化工时期,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以钢铁为例,大家回想一下,1958年提出“大炼钢铁”,钢产量要达到1800多万吨,那个时候简直不可思议,怎么达得到呢?现在一下子2亿多吨上来了,如果这样,中国就成了一个钢铁大国。现在许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需求那么大呢?除我刚才讲的经济整体发展是一个因素,我们在研究美国和其它国家钢材的需求量时,大概GDP人均达到1000-3000亿美元之间,对钢材的需求量都是成倍的增长,这也是一种规律,中国是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钢材没有多少,还大大低于其它国家。目前对重化工来讲,钢铁、石化、汽车工业、建筑业以及一些其它工业,国内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一方面要提升国有钢铁企业,如宝钢、鞍钢、武钢,很多钢厂都在进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国家也必然会鼓励民营钢铁企业发展,发展钢铁工业有三大要素,一是在靠海有深水港;二是靠近原材料最佳的供应地;三是需求量大。所以,为什么河北人准备到宁波去搞个大钢铁企业呢?唐山也想往这方面发展,现在首钢也准备搬迁到沿海地区,广西的防城港、北海都是深水港,进矿砂是个最佳的地方,搞个1000万吨大钢厂不是不可能,这是一种变化。石化工业也同样,我们感到不可思议是中国现在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家之一。如果石油进口中断,中国经济就麻烦了。现在南京金陵石化,上海石化等一连串石化工业在沿海都起来了。对汽车工业来讲也是如此,你别看现在汽车不好销,为什么?不是大家没有钱,目前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太大了,只是等着进一步降价,现在进口车不好卖,其实都在等待,原因是我们国产的、与国外合资生产的汽车,它的利润空间的确比较大,还可以降价的,我们说这并不是没有需求,而且需求还是很大。目前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00万辆,上海的保有量80多万辆,上个牌照费用非常高,看来长期用控制的办法可能不行,最好的办法是加强管理。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并不拥挤,但进到新加坡城里的小汽车是另要加费的,城里的停车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非常高,贵得要命,所以新加坡人到城里时,车都是停在城外,是打的进城上班,这是一个管理问题,并不是一个需求问题。对今后来讲,汽车的需求量肯定很大,不要看到今年汽车不好销,就停止投资,现在汽车还没完全进入农村家庭,在日本和其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几乎农村家家都有几辆小汽车,中国现在还没有这个条件,但中国总有一天会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汽车的需求量很大。目前的建筑行业也是一样,现在大量的基建项目,水泥等建筑材料需求也非常大。进入重化工时期,的确GDP增长的速度加快了,生产资料的需求量绝对是很大的,但很多方面需要调整。中国还不是一个世界制造业中心,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与已经是制造业中心的美国、日本、德国差距太大。差距大在什么地方呢?在设备制造上,日本走的一条路是叫“引进、国产化、出口”,而中国走了“引进、落后、再引进”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路,2003年进口的机械设备近1000亿美元,占了我们当年设备投资的30%,装备我们国内重要工业企业的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的,这支撑了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拥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设备到底有多少?包括我们的小轿车,又有几项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呢?大部分汽车制造技术是国外引进的,“红旗”、“中华”是我们中国自己搞出来的。但不管怎样,对物资企业来讲,进入重化工时期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确在增加。
三是中国城市化建设在加速。过去我们国家有一条政策,农民固定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也是“村村冒烟”,还是在农村,存在着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区别。前年,我到印度访问的时候,了解了一些情况,印度的城市化速度比我们快得多,它没有什么城市户口、农村户口的区别。我们的城市化建设很慢,但在工业化时期它必须要解决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问题。现在有1亿5千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总之要有一条出路,出路就是提高城市化率,把这些农村富余劳动力消化到城市里去。所以许多外国人讲,到中国各个城市去看,一年一个样,到处都是工地。重庆也是一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在建设、改造,一年一个样,你们今晚去看看重庆的夜景,非常漂亮。今年5月,我到台湾去了一趟,它的城市面貌跟我想象的差很多,对台中和高雄两个城市印象还可以,其它地方的城市面貌并不怎么样,我问他们:“台湾的人均GDP很高,大家都有钱,为什么城市不改造改造”?他们说:不行,我们跟大陆的体制不一样,台湾从城市到农村的土地都是私有的,不是国家所有。台湾农民的土地是私有的,城市的住房是私有的,住房所占的土地也是私有的。大陆的土地是国家所有,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城市住房虽然私有化了,但土地仍然是国家所有。在大陆城市化建设是成片改造,政府一个令,当然不能强迫搬迁,要做好工作,一批批改造的很快,采取的办法比较多,现在人口制度也在改革,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这种城市化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很大。
现在我们国家是处于经济的上升期,过去小平同志讲的太重要了,除了世界大战,我们要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这是非常正确的,对中国来讲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加快经济发展。现在大家都在预测,今后中国绝对不得了,是一个世界大国。现在中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一个经济强国,应该说机遇对我们非常好。我认同这样一种观点,我们现在的宏观调控,不是供过于求的宏观调控,而是资源约束性的宏观调控。什么是资源约束?如果是这样的经济发展不做宏观调控,不继续实现调控,我们的石油、煤炭、电力、运输,这些都跟不上,所以必须要进行这方面的控制。比如钢铁、水泥,要控制,并不是我们没有需求,而是没有资源,用电紧张,用煤紧张,过去说我们铁路运输有富余,而现在铁路又运煤,又运粮食,忙得一塌糊涂,资源约束我们必须进行控制,过去我们说粮食多的不得了,两年产量下降就不行了,必须要进行调控。
这是各省市物资流通企业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有利形势。
(二)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般讲,生产资料流通属于批发领域,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也搞了一些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但总体上是个批发商,是流通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同志曾讲过,现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的时期,只有大流通才能适应大生产,只有大规模的流通才能促进大规模的生产;朱镕基同志讲过,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流通问题最重要,只要把流通领域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解决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建成了;李岚清同志讲过,中国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吴仪同志也讲过,没有流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可以说是把流通这个问题已经提到了最高度。但在国民经济的实际运作中是“两张皮”,就是“重生产、轻流通”,不管是国家计委也好,国家经贸委也好,通通都是如此;不仅国务院的一些部委如此,各个省也是如此,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的会议上,同志讲到,现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烙印很深,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虽然我们进入到了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的时期,但是“重生产、轻流通”的烙印还很深,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是一种现实。10月16日在京西宾馆,我作为专家的身份出席了由商务部部长主持的专家座谈会,在此之前,我还参加了张志刚副部长主持的会议,我把流通问题归纳为六个低。第一消费率低。目前中国的消费率不到60%,国外的消费率一般都在70-80%,低于国际消费率10%以上;第二流通对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低;第三流通的效率低;第四流通的集中度低;第五流通过程中的信用度低;第六市场体系的综合发展程度低。我们的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含要素市场,要素市场的发展跟不上,特别是我们的金融市场,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银行的许多方面不能市场化。现在流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怎么办?商务部怎么办?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提出,商务部的成立解决了一个内外贸不统一的问题,但商务部成立后,内外贸一体化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子。我们的生产资料流通谁来管呢?应该是商务部管,但商务部又有多少力量抓生产资料流通呢?在这次会上大家讨论研究了商务部该怎么运作。讲过“外事无小事”,进出口贸易里面有大量的外事,现在一些国家动不动就喊反倾销,也够烦的,比如说,我们炼钢用的焦炭紧张了,就减了出口,西欧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外贸不仅涉及经济关系也往往涉及国家关系。但中国是个内需主导型国家,中国的GDP增长绝对不靠出口,主要是靠国内的需求,靠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怎样研究国内市场是个重头戏。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商务部部长的想法,肯定外贸要抓,国内贸易要尽快改变局面。正在采取一些实质性的行动。
一是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办法,培育国内的一些大的流通企业。今后,中国流通业肯定是中小企业为主,因为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要保护中小企业,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失业率还是很高,不发展中小企业就业问题解决不了,但是真正主宰世界经济的是现在全球6.5万个跨国公司,这也是个事实。中国前100个最大的批发、零售企业加在一起,比不上美国沃尔玛一家,这怎么能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相匹配。吴仪副总理说,我们必须要抓一些大的流通企业。所以商务部抓了20个流通企业,下一步还要扩大,把国资委和外贸系统的扩进来。目前在20家大型流通企业中,物资流通企业有浙江物产、广东物资、天津物资、安徽徽商,物美连锁(原物资系统办的连锁零售企业,总部在北京)还有上海百联,是上海商业与物资合在一起的,所以我说物资流通企业进去了5个半。在20家大型流通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营企业。
二是推行新的流通方式。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都是新的流通方式。对于现代物流,可以分为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物流企业的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运输型物流企业;第二是仓储型物流企业;第三类综合型物流企业。例如:中远、中外运、中铁都是运输型物流企业;中国储运总公司等都是仓储型的物流企业;宝供、大田、南方、宅急送等都是综合型物流企业。我们物资系统今后所形成的物流企业,大部分是以仓储型的物流企业为主,依托仓储发展我们的物流业。物流业是一个服务性产业,涉及的部委很多,国务院决定建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十三个部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参加的部级物流发展协调机制,在“十一五”规划里,将有一个“十一五”全国物流发展规划,在西南地区肯定要形成以重庆、成都、南宁、昆明为中心的一个物流区,规划中有9个物流区,这是其中的一个。
这是各省市物资流通企业发展面临的第二个有利形势。
三是加大了流通的立法与信用体系建设。这个问题我就不多讲了。
(三)国有企业改革处于冲刺期
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对企业家的调查,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最不满意的,一方面,我们的市场经济叫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外国人问:市场经济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是什么含义?我们讲有含义,我们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外国的不一样,国有经济为主导,国有经济为主导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不改革,十六大非常明确:有关国计命脉的我们可以搞国有独资;非国计命脉的基本上是民营化、股份化,搞成公有制的其它形式。党的“十六大”提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今后,我们所有国有企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对我们现在所有的国有流通企业都面临一个民营化和股份化的问题。我们再大也大不过银行吧,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这些银行都在股份化;中国工商银行与重庆市通过“打包打折”方式处理不良债务,降低负债率,所以股份化与民营化是出路。
以上这三个方面,对我们各省的物资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必须抓住这个机遇。
二、各省市物资流通企业面临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物资系统通过25年来的大调整,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格局,可以这样来描述,省市以下的物资企业基本上改制完毕,省市物资集团形成了公有制为主导,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大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为龙头,中小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当家的总格局。进入21世纪,各省市物资流通企业逐步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做大做强,加速发展,做不大的已经开始逐步萎缩,两极分化。总体上来讲,已经进入了新的一轮发展时期。
(一)在新一轮发展时期,物资企业发展有四种形态
第一种是向综合商社的模式发展。比如说安徽徽商集团,朝着综合商社的模式发展,原有的生产资料的贸易是它的一大主业;第二个是原有的物资集团把商业集团兼并了,第二块的业务是零售业;第三块就是农村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在全省推行“农家福”的经营连锁,深受政府的支持,国家发改委去考察后,在给国务院的报告中对这一创新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徽商集团是依托供销社的,仓储资源和网点资源,进行全省的农用化肥、农药、种子等的供应,现在正在考虑农民的粮食、棉花的收购,这形成了一个系统;第四块就是房地产开发,徽商集团与民营和外资合作,大概占30%的股份,目前已起步了三年,它想把它做成安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第五块就是涉足金融业。徽商集团主要是以生产资料的经营为主业,其它的也在做大,向着综合商社的方向发展。
第二种是坚持以原有的生产资料经营为主业来发展。比如浙江物产,它的主业就是生产资料经营,有少量的生活资料经营,现在也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等,但是原有的生产资料经营主业不能变。今年经营额可达到400亿。
第三种是通过新的流通方式来发展。比如广东物资,第一是汽车搞全省连锁,销售量全国第一,浙江也比不过它;第二就是向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是钢材的配送中心,量非常大;第三就是搞电子商务,大量的资金投向信息平台。另外,广东物资还搞了几个大市场,在广东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办法就通过现代流通方式来重新整合资源进行发展。所以,他们提出要把广东物资培育成为大批发商、大零售商、大物流商、大市场集成商。
第四种是以自己为核心形成供应链。天津物资集团就是采用这种模式,以自身为核心链接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链接金融企业与生产企业,形成供应链,所以他们的销售增长特别快。
原物资部部属的一些物资企业,现在变为两大集团,一个是华星集团,一个是诚通集团。诚通集团明确定位是一个物流集团,因为中储公司、集装箱公司、金属材料分销等都在它那里,还请了美国科尔尼咨询公司给它定位,就是中国的一个大物流公司,所以它现在向着中国一流的物流企业方向发展。华星集团是以汽车贸易、房地产、金融、设备制造的方向发展,华星集团在国资委里管的企业中有一个特点,即除了集团几个领导干部外,其它员工全部进行了国有身份置换,但代价要比你们高得多。另外,华星集团是国有独资,但集团下属企业全部进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相当多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控股,都是挂在华星集团门下,当然这种模式在国资委也有很多争议,但什么东西都可实验,比如以前认为国有独资企业不能设董事会,后来国资委认为国有独资也可以设立董事会,现在诚通集团就是国资委在国有独资企业设立董事会的试点企业。以上我讲的几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但主业都没有变。
(二)省市物资企业八个热点、难点问题
第一个是产权制度改革。对产权制度改革,我们的观点非常明朗,我不主张我们省市的物资企业建立国有独资企业,没有必要,都要进行民营化或股份化,不能说省里面物资企业不是国有独资了,这个省里的生产资料供应就完全瘫痪了,不可能。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通过改制怎样做大,全国做大的20家流通企业,相当一部分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做大,国家也照样扶持,不是只有国有的才扶持,是一样的政策。只要你做的大,可以成为龙头企业,可以成为跨国公司,不管所有制。所以,在今后产权制度改革上,应该是经营者逐步持大股。
第二个是怎样处理债务问题。债务问题是企业比较难办的问题,也在采取多种办法来解决。第一种办法就是将债务捆绑之后,交给银行的资产经营公司。第二种办法就是政府采取措施,减免或注入资金。如重庆物资集团通过转换土地性质的办法,增加了6000万的注册资金;上海物资集团一开始的确很困难,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讨论上海物资集团还要不要存在,但后来考虑到上海物资集团的确在计划经济时期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市委、市政府给了上海物资集团一些政策,特别是在债务问题采取了一些扶持措施。第三种就是想办法通过由外资、民营企业或其它股份制企业入股注入资金,减少资产负债率。另外,也可以采用资产置换的办法。目前相当多的物资流通企业采用“脱壳”的办法,就是把原公司放着,将优良资产剥离成立新公司,新公司与原公司无任何经济关系。经过这10年时间,企业的债务问题我认为在许多地方基本上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路也走出来了。
第三个是职工置换身份问题。我主张有条件的企业一定要进行国有职工身份置换,国有企业今后不可能承担职工的无限责任。但是有一条,我们在职工身份置换的时候,只要有条件,应该善待职工,能把水平提高的要尽量提高,我讲句心里话,整个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国有职工是做了重大贡献的。现在有许多人想不通,比如老红军、离退休干部,过去是把脑袋放在裤腰带上,现在才挣几个钱,而现在许多小年青挣的很多,几百万、几千万,他心理不平衡,我们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改革开放也是一样,很多的一些国有企业过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改革是必然的,国有企业现在这种体制在阻碍经济的发展,必须改革,但我们的国有职工的确是做了贡献的。所以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在职工身份置换过程中,只要有条件应该善待职工。物资系统在职工身份置换过程中,我还没有听到发生一些大的请愿、静坐等不稳定的事件,小的问题是有的,说明广大职工是非常理性的,通情达理的。
第四个是核心竞争力问题。核心竞争力是有一定的固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物资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基本上是我们原来的主业,但相当一部分已被淘汰,比如原来黑色、有色、汽车、木材、机电、建材、农机、再生行业等,现在大部分的物资系统只有一、两项,其它的都放弃了,因为其它的不能形成盈利点,抓几项来形成它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成都物资公司的餐饮业就搞的不错,它可能成为一个盈利点,有些地方搞旅游业来形成它的盈利点。所以,物资企业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抓核心竞争力,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该放弃就要放弃。
第五个是新的流通方式问题。我们必须知道现代流通业也是一种生产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连锁经营、佣金等都是现代流通方式,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利用新的流通方式,大家在这方面多想想,要有一个认识。
第六是关于企业文化问题。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以前到日本和韩国考察时,看到日本和韩国的企业把西方管理和我们中国的“孔孟之道”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非常大。我们传统的那套管理方式已经不太适应今天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所创新,我们的职工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在研究德国的企业文化时,每年员工的培训经费是多少,完不成任务是属于违法的,员工的培训是一种法定的权利,使所有员工有一种高素质,这是一种企业文化。现在一些国家都是鼓励员工创新、提合理化建议等,把企业员工当作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在西方管理学当中叫行为科学,就是研究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日本考察我感受特别深的是,我们中国过去的人事管理部门,就是根据领导的任务,那里有几个编制,我给他调过去,这里有几个编制,我给他招聘过来,而国外的人事管理部门就是研究你这个人,要是你在岗位上只能发挥60%的积极性,那绝对不行的,为什么40%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第一岗位不合适,第二知识量不够。怎么办?第一给你调换岗位,可能会发挥80%的积极性;第二你缺知识,给你培训、充电。这就是我们人事部门的责任,这里面很多都是包含企业文化的理念,也包括服务理念。我们在
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服务理念的,所以到现在为止,上海的企业服务理念要比北京好得多,上海的市场经济是在解放前就开始形成了,而北京大量的都是政府官员和家属,上海满街都有夫妻店,但是在北京,你吃早饭是很难找到地方的。我在内贸局工作时,我主管餐饮业,我提了一个要求,用2-3年的时间把全国所有的餐饮业全部民营化,他们说这样能行吗?我们有好多餐饮业都是国有的,都民营化怎么行?我认为餐饮业用不着国家来办,没必要,为什么?当时我有一个体会,我到许多民营餐饮店去服务都非常好,但到国营餐饮店去,吃的和服务态度都不行,到时就关门,民营的到半夜还在开着。现在餐饮业基本上都民营化了,服务也是一种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
第七个是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我们要研究企业文化,怎么样去创财富,怎么样发挥人的积极性,并给合理合法的待遇,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很容易把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混在一起。员工叫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层叫人力资本开发,在劳务市场上一般的劳动力,根据能力可能一个月值3000元,而经理人员可能在市场上是年薪100万,因为他不是一般的资源而是一种资本。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大家都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股份制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它并不是所有的职工决定这个企业命运,而是企业的经营者决定了这个企业的命运。
第八个问题是关于党的工作。各省市的物资企业应该继续加强党的工作,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要保证党的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确是思想多元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基本的目标,党组织必须要在任何企业和单位保证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国要不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回答是肯定的,但我们要总结前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一讲政治体制改革就向西方学习,美国有美国的模式,中国有中国的模式,现在一些外国国家领导人到中国来学中国的模式,对美国威胁最大是中国模式,不是中国的实力,中国的经济实力对它威胁不大,而中国模式在世界影响很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照样可以使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极大的改善,中国模式和美国的民主模式是可以抗衡的,当然,我们还要去提高,我们很多地方是不完善的,包括党内的腐败、政府的腐败,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我们搞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开了这个宗旨,搞改革是没有任何目的的。也就没有一个支撑的基础。我们各省市物资企业的党委,要很好的研究这些问题,怎样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提高对企业领导能力。
以上这些问题大家平时都在思考,都有很好的经验,今天,我讲了一些我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