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焙烧控制论文:焙烧控制体系应用的控制技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作者:王金铎陶国新杨会东李鹏刘云峰单位:河北顺天电极有限公司
1边火道控制技术
由于边火道侧墙密封问题易造成漏风、温度低和边火道挥发分析出量少的特点,预热区温度不易控制,在控制模块中,提供边火道温度单独设定的方法,通过提高边火道的温度设定,解决预热区边火道温度低的问题。在焙烧实际操作时,如果高温炉室采用远程控制火道设定温度为1200℃,边火道增加30℃偏移值即设定为1230℃,这样可使高温炉室各个料箱的水平温差控制在5℃以内;处于挥发阶段的炉室,边火道加15℃的偏移值时,各料箱的水平温差最小。
2料箱温差控制技术
制品在焙烧过程中能否均匀升温,直接影响了制品品质、能耗、产能及炉口设备寿命,是焙烧控制的重要目标。公司环式炉料箱深度为6600mm,是国内最深的炉型。缩小前后温差与上下温差是面临的难题。通过优化燃烧器、负压控制、燃烧架上下游功率控制及燃烧架各火道的均衡控制等一系列技术,使得火道及料箱上下、左右、前后温差在要求的范围内。为了缩小火道的上下温差,加强了对各火道负压的调整。通过排烟架的蝶阀控制,各火道负压控制在-100~-130Pa,零压控制在-10~0Pa,现在火道上下温差由以前的50℃缩小到30℃以内,保证温度场均匀分布和产品均匀受热,保证了上层和下层产品的均质性。为了缩小炉室的前后温差,在自动控制时,采取调节上下游功率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上下游给气量,从而达到缩小前后温差的目的。手动控制时,采用只点下游烧嘴的方法,根据实际温度情况,控制好给气量,掌握好升温速度。通过采取这些措施,目前环式炉的前后温差已经由以前的100℃左右缩小到50℃以内。
3火道负压综合控制技术
通过系统运行在许可的负压范围内,实现焙烧区和预热区火道温度的自动控制,使其保持跟踪对应区域的温度设定曲线变化,从而保证各炉室实际温度曲线满足焙烧工艺的要求。上述所有控制都与火道负压综合控制相关,彼此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由于是在同一条火道中,因此必须对负压进行综合控制。在中控室管理机上设置优化控制软件,通过模糊控制,多变量最优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对负压进行综合控制,以达到最优效果。
4预热炉室温度控制技术
在炭电极焙烧运行过程中,预热炉室只靠高温炉室和挥发炉室的余热,无法满足正常的升温需求,造成焙烧时间长,生产效率低。根据这一问题,利用辅助燃烧架提前加热的方法,提高预热的升温速度。投产时,工艺设定产品温度达到230℃后停止加热,出现了部分废品,因火道局部温度高导致上部保温料过烧氧化严重。根据这些问题,采取逐步降低提前加热温度的方法,经过多次试验,最终降低到180℃的预热温度。目前,挥发前期升温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杜绝了上部保温料氧化现象,而且还降低了天然气消耗。
5焙烧炉数学模型技术
通过大量的实验及数据分析发现,焙烧炉的升温曲线对于炭电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对于6600mm深的火道来说,燃烧装置仅用少量热电偶来测量温度,不能全面反映温度场分布状况。因此通过对焙烧炉火道温度进行测试,了解火道内其他各点的温度数据,对于保证炭电极的质量、炉体的使用寿命及天然气的能耗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电极规格、不同的质量要求进行了认真的摸索与试验,现在已经取得了大量成熟的数据,并建立了焙烧炉温度场、挥发分析出、烟气排放、热平衡及制品焙烧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节能与质量效果
通过制定合理的工艺制度,采用合适的升温曲线和负压参数,通过采用研发的新型燃烧器,解决了由于燃烧器的原因导致火道上部温度过高,而下部温度过低,炉室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明显增加燃料消耗等问题;使得强制加热区域升温符合曲线要求,减少炉室水平与上下间温差,提高产品均一性,同时延长火道墙寿命;天然气充分燃烧减少了天然气对中温区域挥发分燃烧的抑制作用,中温区域挥发分燃烧充分,减少烟气中焦油含量,同时挥发分燃烧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节能降耗。通过对炉型的优化设计、最佳升温曲线的制定,使焙烧控制系统获得了最低的能耗,最佳的质量控制效果。经统计,焙烧Φ1146mm电极的天然气平均消耗为107.7m3/t,焙烧制品合格率为99.8%,电阻率为28.1~32.3μΩ•m,平均电阻率30.2μΩ•m,优级品率100%,创造了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