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水利施工影响要素及管控举措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施工影响要素及管控举措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水利施工影响要素及管控举措

本文作者:朱文俊姜伟华作者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0引言

作为一项业务繁杂、规模庞大、流程系统的工程,水利建筑工程的施工涵盖了土木建筑、地质勘探、设备安装等多种专业学科,同时受市场经济体制影响,项目在建设周期、使用功能、外观样式、结构设计等多个方面均提出了一些较为严苛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施工难度与工程量。长期以来,水利建筑的施工,通常位于山地、郊区、河床等区域,项目的施工质量不仅受设计水平、施工方法、管控力度等传统因素影响,而更多的是受水文条件、地理环境、极端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限制与干扰。对此,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监督、管控,从根本上避免质量缺陷、安全隐患的产生。以下,本文就水利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控制方法。

1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1施工用料的影响

水利建筑工程的建设用料,其主要包括:砂石、水泥、混凝土、木材、预制构件、桩基、砌体砖、石灰等,不同工序、部位的施工需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合理选配施工材料。对此,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倘若建材的选择没能先行确定其规格、性质、强度等多方面要求,不仅会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基于返厂、重购等诸多环节,也将延缓项目的施工进度。除此之外,许多项目的施工材料在进场、使用时,没能组织进行抽样检查、审查相应的资质证明,从而采用了劣质材料进行施工,直接降低了项目的施工质量并埋下安全隐患。

1.2人为因素的影响

水利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在岗人员,其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监理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一线作业人员等,不同的专业、不同班组有着各自的工作任务、业务活动,而这些在岗人员的安全思想、管理方法、业务水平、技术能力、责任意识也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以施工管理工作为例,在岗人员没能及时组织进行技术交底、工序验收、现场监控,则难以发现、识别一线作业人员的违规操作、各工序与部位中的质量缺陷、安全隐患。

1.3施工方法的影响

水利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其主要是指具体工序、部位的施工方案、生产技术、操作流程、作业安排、操作工艺等,而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各项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专业性、完善性;施工技术与工艺的规范性、匹配性、数量度;操作流程的系统化、清晰度等。

1.4施工机械、设备的影响

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土方开挖、地质勘察、现场测量等诸多工序、环节的生产操作,依赖于挖掘机械、红外线测量仪、起重吊装机、搅拌机、运输车辆的运行,以及脚手架、度衡量具、模板支撑等设施的布置。对此,倘若选择了规格不符、功率不足、运行状态不稳定的生产机械、设备,不仅会大幅降低项目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无法满足项目的设计要求、施工标准,进而危害到一线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破坏施工质量。

1.5场地环境的影响

影响水利建筑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可大致将其分为内部环境、外部自然环境两种。其中,内部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用料的存放位置;各专业班组的作业流程安排;施工现场各保护性设施的布置;供电、排水等基本功能系统的布设区域等。相较之下,外部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具体包括:项目当地的气候特点;场地周边区域的水文条件、地质结构、土体性质、空气湿度、场地温度等。

2进一步加强水利建筑施工的项目管理

2.1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对于水利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相关的领导、主管人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在进一步加大必要的安全性、保障性投入的同时,以身作则,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由项目当地的行政主管部门开始实施,明确项目法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利益单位的主体责任,由各个领导、主管人员负责加以细化、实施,通过结合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方案、组织计划、进度计划,层层落实一线作业人员、现场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等全体在岗人员的主体责任。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监控、管理工作,一旦发现质量缺陷、安全隐患,依据我国有关的标准与规范,根据责任制的详细划分,追究相应在岗人员的主体责任加以惩处。以此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规范施工现场全体人员的业务操作与个人行为,从根本上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2.2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的三项机制

长期以来,就我国水利建设工程的总体情况来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建设监理制,以及设计、施工招标制,能够有效保证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合格。对此,水利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主要是由项目法人来承担相关的风险、责任,从而确保各项建设程序、审批过程、招标活动的合法、合理、规范。在实际进行项目的招投标时,通过实施全面、严格的资质审查、业绩调查来保证项目的设计质量、生产能力,严禁层层转包、分包情况的发生,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通过进一步加强对监理机构的监督、管控,从根本上解决现场监理不到位、专业能力不足现象,使之以更加客观的角度、更加专业的能力为项目施工的监管工作服务。

2.3规范程序、推行技术交底制

对于水利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应严格执行我国有关的程序管理规定,将具体的监督、管理、审批、验收工作,贯穿于项目的立项、报建、招标、设计、施工、竣工等各个阶段、环节。对此,倘若某一阶段、环节、工序的工作任务、生产内容未能完成,严禁进行后续的业务活动,通过实施技术交底制、设计审批制、质量验收等多种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三边”工程的产生。此外,在实际进行质量验收、评定时,可考虑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质量监督机构加以协助,进一步提高了审查结果的准确性、权威性,从而能够及时的发现、识别、处理质量缺陷。

3水利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3.1水利建筑施工的事前控制

水利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应从项目的前期筹划、准备阶段加以控制。在实际进行招投标过程中,应结合项目设计中的规模、等级、性质、特点等要求,对所有竞标企业进行资质审查、信誉调查、技术勘察,通过系统的分析与筛选,从中选择报价合理、技术先进的施工单位,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综合考虑项目的设计要求、施工标准,向具备相应资质及能力的监理机构提出委托,同步实行合理管理。待各个参建单位就为以后,应依据我国有关标准与规范,编制全面、详细的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将其移交至相关的质量监督机构,同时组织施工单位、监理机构的上级领导、主管人员进行沟通、协商,以确定具体的工作事项、业务要求。对于建设周期的确定,应综合考虑项目的施工难度、工程量、投资情况,严禁盲目追求完工期限,结合项目当地的环境状况、气候特点,针对自然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制定具体的应对、处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各项生产、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各项设计文件的编制应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或对多套方案、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筛选,从中选取最佳方案。在正式施工前,应全面审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质量保证体系等诸多事项,进一步完善用以检验、测试、计量、处理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与方法,为后续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3.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于水利建筑工程的生产作业,应进一步加大质量检查力度,根据项目的施工组织计划、图纸设计,结合相关的责任划分,针对一些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特殊工种,应指派专人加以监督、管控,所有工序的交接、生产班组的轮换,必须经过质量验收、技术交底,待确认其质量合格、通过审批后,才能进行后续的生产作业。值得注意的是,为避免水利建筑项目被层层转包、分包,应加大对施工单位的审查力度,而虽然有一些辅助性工程的生产任务可以进行一级分包,但仍需严格审查其承包单位的资质,待获得项目法人的同意、批复后,才能成立合同关系。在实际进行项目施工时,首先应加大对施工机械、材料、设备的质量管控,分别针对其采购、进场、存放、使用,以市场调查、抽样检查、资质审核等多种手段加以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施工物料,应予以返厂,同时指派专人进行看管。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以此保证使用期间的最佳运行状态。对于施工现场的全体在岗人员,根据其工作性质的不同,应先行组织熟悉相关的设计图纸、组织计划、业务标准等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分别进行教育、培训,以此提高各班组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责任意识,在有效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规范一线作业人员的生产操作。对于施工环境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采取浇水降温、设置挡风板、地基加固等人工措施,来降低自然因素对混凝土浇筑、钢筋焊接等施工工序的影响,倘若遭遇高温、严寒气候,则需立即停止施工。

3.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如沉降观察、几何尺寸复测等。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认证。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认证。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试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质量控制是“三大控制”中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必须以一定的质量水平为前提条件,通过有效的质量控制来实现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的目标。搞好质量控制,必须抓住重点工作,并达到预期控制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利建筑工程的施工,受自然环境、人为活动、建材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出现各种质量病害、缺陷。对此,应分别针对项目施工的前期准备、施工建设、竣工验收,以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加以控制,以技术交底、质量验收、抽样检查等多种手段、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