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土木工程培养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土木工程培养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土木工程培养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要: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为今后土木工程专业学习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桥梁结构等专业课程打下重要的力学基础。本文分析现今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改进措施,并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转变课堂教学中心,力求培养综合性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方法与实践

一、工程力学教学问题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工程力学教学正处在一个有待提高的阶段,工程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基础,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其表现如下:首先,该课程理论深奥繁杂,计算公式多重难解,加上课时为期较长,学生对内容难以消化适应,只知道一味地学习,并不知道其学习的目的性何在,能否为今后课程所用。一些老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板书授课方式,而年轻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授课方式,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却不能很好地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其次,较长的课时,不断的重复相近的内容,让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疲倦。这要求教师队伍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课堂中加入新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以转变讲授中心,换位思考,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工程力学属于理论与实践相并重的学科,往往一些教师只是强调理论学习,认为只要理论学会了,实际操作就懂了,可以不用实践,忽视操作。这种教学相当于纸上谈兵,并没有将所学运用到实践。当学生真正步入社会,需要动手实践所学理论知识,却出现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变得有名无实,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严重脱轨[2]。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结课考试卷面分值很高,只会盲目地套用公式,没有理解其真正含义,加上分析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由此可见,卷面上的高分不代表实践上的强手。这些都需要从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需要在考核方式上转变观念,将考场上高手也培养成工程中的能手。

二、工程力学教学方法与实践改革方式

本人身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前线,对课程各章节内容能够较熟练掌握。总结分析这几年的从教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改革。1.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现阶段所运用的工程力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学习期间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过多,讲授前需对内容进行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归类。比如:在应力公式的应用中,通常讲解三类题型,一是应力的校核,二是截面设计,三是许用荷载的计算。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用一道题,只对其更改某一条件,变换提问形式,让学生在同一道题中领会三种类型题目的运用,以达到系统性的优化教学内容。又如:目前使用的工程力学教材强调理论知识及例题的计算,忽视了实践环节的培养,与实际工程脱轨。应在教材内容适当放入工程案例,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认识。其二,由于工程力学要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在授课期间教师可将后续专业课程运用到的知识点进行重点介绍,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平面图形几何性质中介绍的惯性矩、极惯性矩等概念,是钢结构设计课程的基础,教师将其与课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1]。传统的工程力学授课方式是以板书授课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将定理的含义、公式的推导一步步解释清楚,让学生思维紧跟教师讲课的思路,做好相应的课堂笔记。若该授课方式在较长的课时中连续使用,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枯燥的情绪。再者,有些青年教师借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授课,将力学中各种抽象构件模型如简支梁、外伸梁等呈通过动画模拟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构件的变形、破坏情况,显得更直观更形象。但运用此种授课方式讲授速度较快,导致部分学生时常跟不上教学进度,日积月累就会落下教师授课的脚步。因此建议,在介绍理论知识、公式推导等内容可采用板书授课方式;在介绍构件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工程应用等时,引入多媒体授课,尤其是引入一些动画视频,让学生将陌生的力学知识与真实的工程案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看到知识的一些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板书和多媒体授课根据工程力学内容不同,加以分工,使得课堂教学多姿多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正真实现教学改革的成功,要求教师合理巧妙地设计课堂。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按照课本的逻辑顺序讲解,学生学习就会失去了目的性。所以,教师需对工程力学及其涉及专业内容具有全面的认识,对其他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需重点讲解。要对讲授内容熟知,还要能将其串联融合在一起;要对该课程体系熟知,还要对专业课程,以至该领域其他新研究新发现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授课内容不枯燥不单一。2.扩展课堂知识点,互动教学。工程力学课时多,学习战线长,学生难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在掌握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适当增添力学相关的历史建筑、力学故事或者当代建筑中所运用到的力学原理来丰富课堂气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在讲授基础知识时,要重视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运用实际案例来不断丰富理论内涵,使得工程力学课程不再显得纯理论性,例如:介绍力矩定理,力对点之距可以引入生活中扳手的使用,以螺母为矩心,扳手杆为力臂,此时产生的转动效应即为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则引入“手推门转动”来说明,手发出的力若在门平面内,力再大也无法把门转动;手发出的力若在门平面外,但力的作用点离门轴很近,门也很难转动。生活案例的加入,学生不仅理解了“力矩”的定义,而且也学会了其计算公式的应用。以往的力学课堂教学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授课,学生听课,长期以来会减弱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掌握力学学习方法,时常转变课堂教学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截面内力的求解方法都是用截面法来求解,教师在讲解了轴向拉压的内力求解后,扭转变形的内力求解提倡学生预习和自学。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讨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若在教学中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再由教师解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加强学生对该方法的掌握与运用能力。3.改变实验操作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制作能力。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检验方式。工程力学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实验除了配合理论教学,更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操纵能力的有效手段。现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我们应开放基础学科实验室,提供实验场所供学生动手学习,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增设《工程力学试验》课程,对实验项目进行改革,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以往的实验课程,都由教师一手包办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实验课程,学生只是走马观花,不能真正掌握实验方法。由此,应该在每次实验课前由学生自己组成小组,每组尝试撰写相应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所需材料,经教师修改认可后,借用实验器材及准备耗材,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验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实验。工程力学作为力学类课程的入门,学生对各杆件认识还处于萌芽期。让学生利用白卡纸与白乳胶制作简单的力学模型,加深学生对构件的认识,培养抽象思维、动手制作能力。例如:在学习桁架结构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白卡纸与白乳胶,制作简单的桁架结构,在教学过程展示。通过模型展示,观察结构特点,引出此结构的受力特征,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结伴组成小组,完成模型制作。下次课堂,同学之间相互分享制作成果,判断是否符合属于此种结构,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一系列工作,把力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应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到的不只是一点一面。4.改变考核方式。工程力学的考核方式应以能力考核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计算分析能力、工程分析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以往的力学考核方式是以结课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作为其最终成绩。这种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学生过度追逐高分,忽略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将考核方式做如下改革:其一,学习中期增设一次考试,可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监督,检验教学成果,并加以改进;其二,将实验实践动手成果纳入考核,注重学生实操能力;其三,团队模型制作上有创新思维的可以酌情加分,为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力学》教学内容是土木类专业课程开设的前提,又是基础课程中授课较为困难的学科。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对该课程内容有详细的认识,还要对该课程为其他专业课程及领域所做的铺垫有所了解。课程教学改革并非短期时间能够完成,达到较好的成果。它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反复探索,去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强抓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对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3,(2):31-32.

[2]杨永明.高校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185-186.

作者:张敏 黄华恢 孙凌云 陈爽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