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制造业管理论文:制造业用工荒缘由与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文作者:石春连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原因
在政府方面,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农民工供给。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从1980年至今累计少出生人口3亿多人,也造成人口增长的相对断层,这直接影响到了现行的劳动力供给及其持续性供给。相对而言,制造企业的招工条件却没有变化,还是需要18~25岁的相对较多。总供给量的降低,导致了这一年龄段的农民工供给的降低。另外政府相关政策缺失,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也是导致“用工荒”的重要原因。首先,受户籍制度的约束,农民工不能享受依附于户籍的各种福利制度,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各项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农民工缺乏归宿感、安全感。其次,信息传递滞后,农民工不能及时知道招聘的信息,企业也不能及时把需求消息出去,造成了供需信息不能及时对接。再次,劳务中介的发展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劳务中介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非法劳务中介坑害民工的事件时有发生,恶化了人们对于劳务中介的认识。
在员工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新一代农民工的主体,他们素质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满足某些技术岗位的要求。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需要工人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技术,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又造成了用工的结构性失衡。另外,已成为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自己的权利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更加注重。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愿意从事技术含量低、仅靠出卖劳动力,且报酬不高的工作。
对策
中国制造业要解决“用工荒”困局可以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出发采取对策。
在企业方面,一要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重塑新型的劳资关系。大部分农民工进城务工目的都是为了生存,因此企业应该满足员工的生存需求,提高员工的工资待遇,企业提高工资既可吸引新农民工加入,又可留住老员工,形成企业用工储备的一种良性循环模式。不仅如此,企业还要根据国家《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在农民工工作的安全性方面适当地增加投入,为农民工提供足够的劳动保护,积极为农民工办理医疗和工伤事故保险,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新型的劳资关系是减少农民工大量流失的关键,也是缓解“用工荒”的最有效之举[2]。二要拓宽人员招聘渠道、放宽招聘条件、建立用工储备制度。传统的招聘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因此企业应想方设法地拓宽招聘渠道,改变招聘思路和用人观念,推迟开工时间、错开招工时间、避免开工费用浪费,才能极大地满足企业缓解用工需求压力。在当前劳动力供应紧张的形势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企业,完全可以摈弃陈旧的用工观念和招聘思维,适当放宽对年龄、学历、性别、经验等条件的限制。从实际要求出发,只要能胜任工作就可录用。三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90后员工已经成为制造业用工的主体,企业在使用这部分员工的时候要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管理,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福利和工作环境、加强培训、进行工作再设计和工作丰富化等方式来加强员工的忠诚度。同时针对90后员工抗压抗挫能力较差特点建立员工心理咨询室,帮助员工解决人际关系困惑[3]。此外,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员工劳动技能水平。
在政府方面,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法规,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首先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依附于户籍的各种福利制度,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各项制度。然后通过劳动保护立法,保证劳动合同合法有效,健全农民工的维权机制。政府要加强执法监察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劳动者合法权利及正当经济收益的违法行为。同时,帮助建立企业诚信信息制度,定期向社会特别是向劳动者公布企业拖欠工资等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失信记录[4]。二要加大对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扶持力度。出于成本考虑,不少制造企业不愿意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因此,在劳动力资源培训方面,应尽快建立新的政府资助培训机构模式,出台各种具有前瞻性、适应性和制度化的制造企业培训计划,扩大培训数量及规模。政府还可以考虑把培训费用补贴给企业,促使企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以解决用工结构失衡问题。三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减少农民工的盲目流动。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因此各级政府应发挥政府职能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