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的紧迫性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则认为,经济危机是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危机。马克思和凯恩斯分别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可以说,他们对经济危机的阐述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常,经济危机最初源于制造业危机。制造业空心化暴露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发展畸形化,经济过度虚拟化,实体经济逐步弱化,经济泡沫化现象严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产业空心化将对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有巨大影响。因此,制造业空心化是制造业危机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制造业空心化也加剧了制造业危机。
一、制造业空心化的成因
1.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传统制造业难以为继
在过去三年,中国最低工资增长率平均超过15%,内陆省份工资涨幅甚至高达30%。由于人力成本上涨,产品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了13%-30%,许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被迫关停并转。笔者曾在媒体报道上看到:一位温州企业老板说,有一个300万美元订单,利润有100万元人民币,要想按时交货,需开几条生产线招30个工人,平均每人每年工资要5~6万元,加上各种保险,工厂每年要花费150~180万元。按照劳动法要签订两年劳动合同,人工成本两年要花300~400万元。他说,能接这样的订单几率不多,“我宁愿放弃也不想为此招工”。从理论上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但对先天发育不良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来说打击很大。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高能耗,依靠“人口红利”及廉价劳动力优势,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刘易斯拐点逐渐显现,使得“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制造业将结束低成本时代。
2.经济过度泡沫化,加剧了制造业空心化
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对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市1000多家实体经济企业调查中发现,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已非常严重,大量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典型例子就是温州9000亿民间资本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许多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去炒农副产品(如社会上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现象)、艺术品。据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12年)》称,在温州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投机和高利贷的资金占比高达60%。有调查报告显示,在温州300家知名企业中,126家企业涉足房地产,投资总额6.93亿元,占主营业务以外投资总额的69.2%。全市企业参与房地产投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此外还有炒矿产资源、煤矿等投资。据一位温州企业家介绍,其公司从事主业的员工近5000人,但是企业派出了37人来经营房地产。一年下来,从事主业的几千人的产值、利润竞然不及37人的若干分之一。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的巨大反差是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心态浮躁的直接原因。从产业经济学理论来看,制造业空心化是一国经济转型时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博弈的必然结果。在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当资本的趋利性,受到资源制约型和垄断性行业投资超额回报率的诱使下就会将大量原本投资制造业的资本流入高利润的房地产、金融投资等非实体经济行业,形成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呈现“去制造化”和“去实业化”倾向。
3.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挤压
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2012中国500强发展报告》显示,入围500强的14家商业银行共实现营业收入3.2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0.32%。其中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总收入5.7%,但其利润却占到32.2%;与之相对应的272家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虽占500强企业总收入42.7%,但利润却仅占25.04%。5家商业银行占500强企业利润比例超过272家制造业企业,而且,银行业与制造业企业效益“鸿沟”继续扩大趋势日益严重。[2]该报告认为,长此以往,我国制造业空心化将会越来越严重。
4.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中国制造业大而强
我国制造业基本上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由于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低,可替代性强。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以电子类企业为例,大部分仍停留在组装水平和非关键配件生产上,真正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并不多,特别是一些中外合资的制造业企业,核心技术基本上控制在其国外母公司的手上,企业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其国外母公司往往把一些在国外已拥有成熟市场的技术转移到中国来,一方面利用中国廉价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抢占中国的巨大市场。创新能力低带来的后果就是产品附加值低,我国制造业附加值仅为26%,相当于美国、日本的22%,德国的11%。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成为不争的事实。(5)产能过剩加剧了中国制造业危机我国现有24个行业中,21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除钢铁、电解铝、焦炭、水泥、造船、纺织业、服装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外,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较突出。据统计,2010年我国钢铁产量5.9亿吨,产能7.5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78.7%。而2010年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为82%,产能严重过剩。据硅业分会统计,2012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已经达到19万吨/年,而光伏电池开工率仅57%,多晶硅开工率更是低至35%,属于“严重过剩”。此外,制造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等问题困扰着制造业的发展。总之,人力成本上涨、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缺乏影响力等因素,使得我国制造业利润普遍下降,加之,全球经济不景气,制造业的销售和出口大幅度下滑,从而导致对制造业投资减少,加剧了制造业空心化趋势。
(一)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事关经济增长大局
在金融危机中受打击最大的是长三角制造业,以温州为例,2012年温州企业减产停产现象严重,全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0.43%的企业减产或停产。目前,由于钢铁、造船、光伏行业危机导致的银行贷款风险十分严重。根据“上海法院网”公布的开庭公告统计,2013年3月18日至4月17日,一个月间,上海共有209起银行起诉钢贸商的案件开庭,涉及23家银行,其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上海农商行、民生银行的开庭数均超过20起。据悉,民生银行逾期贷款为180亿,而钢贸贷款就达60亿左右。截至2012年9月5日,上海地区钢贸贷款余额共计1975亿元,占全市中资银行贷款余额的4%,钢贸贷款中有275亿已转为不良贷款。制造业效益滑坡或亏损,正在对其它非实体行业如银行业产生传导效应。正如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说,中国真正的危机是制造业危机,换言之,制造业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家不愿意投资制造业进一步加剧了泡沫化。中国经济要走出低谷必须要从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入手。从投资拉动来看,前两年为了干预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财政投资4万亿,带动地方投资了10多亿。但是,这一轮投资拉动经济的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财政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行业,具有滞后效应,而且加剧了产能过剩和通货膨胀。目前,地方政府负债比率过高,使得财政投资政策的空间不大。因此,当前促进经济增长只有通过扩大出口和消费的办法了。无论是扩大出口还是增加消费,都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持。制造业危机对我国经济未来走势起关键性决定作用,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制造业才能真正走出危机,从而带动出口贸易和消费持续扩大和稳步发展。
(二)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事关经济转型能否成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在GDP中占比为45%,可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我国制造业大部分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同时,我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靠的是劳动力成本低,资源、能源消耗为主,不少企业还伴有环境污染。建立在“人口红利”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制造业已经到了不改革不行的地步了。经济结构调整从本质上说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在于推进传统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在于制造业高端化,就是说制造业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以提高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如果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就难以完成。
(三)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事关“两化”战略能否成功
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简称“两化”)发展是国家战略,而制造业则是“两化”的基础。城市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支撑,就谈不上实现工业化。从历史上看,当初英国崛起,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纺织机与蒸汽机,即工业革命让英国制造业傲视全球;而美国后来之所以赶超英国,成为最强大的经济体,靠的也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的先进制造业。到2013年一季度末,我国工业化率仅为46%,数据表明我国工业化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制造业空心化不仅影响到工业化进程,还影响到城市化的实现。城市化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就业。目前,全国就业人员7.6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亿人,而制造业则解决了13%的劳动力就业,相当于近1亿人的就业问题道路。[3]在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过早出现制造业“空心化”是十分不利的。
(四)西方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的前车之鉴
制造业由于极具稳定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基。由于西方国家过度推行经济虚拟化和产业空心化政策,长期推行赤字财政、高福利制度以及信用透支等政策,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并发展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被称为“汽车之城”的底特律曾是美国第五大城市,也是美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由于汽车制造业不断向外迁移,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对传统产业结构转型没有及时到位,在遭受金融危机的重创下,最终导致底特律城市破产。在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制造业空心化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重振制造业计划。美国政府颁布了《重整美国制造业框架》,提出了再工业化计划,页岩气革命的成功,使得美国制造业充满了生机和竞争活力,制造业回流对重振美国经济的效果初步显现。
三、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的建议
(一)制造业振兴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应抓住这个历史机遇。要抓紧制定“后工业化”及制造业振兴发展战略,以新能源和信息技术革新为核心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中国制造业能否走出危机,关键在于能否彻底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因此,必须打破经济体制、制度的束缚,加快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建立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逐步减少行政审批,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和抑制超额利润如能源行业、金融行业,促进社会投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能够有效抑制制造业空心化趋势,提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在财税金融方面,要制定一揽子振兴制造业发展政策,给予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不再走国进民退的路子。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降低其税费负担,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的行业发展,进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新技术革命是关键。未来,中国制造业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品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制造业向高端化和服务化转型,从而完成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著名的微笑曲线U型图,价值链两端是科研环节和销售环节,中间是制造环节附加值最低。所谓高端化是指制造业向创造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如设计研发、销售服务环节延伸,这也是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此外,还要不断加大制造业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传统制造业向智慧制造业转型。“云制造”则是一种全新的智慧化制造新模式,它将云计算技术与企业原有信息化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制造企业竞争力。如富士康公司宣布,计划在三年时间里安装100万台机器人以替代目前工人正在从事的工作。要建立产业工人培训体系,提升产业工人素质以适应未来智慧制造的需要。
(三)发挥政府在产业布局中的指导作用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不能走以牺牲制造业为代价的发展道路。[4]国家要发挥其在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中的指导作用,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优化低端、高端制造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防止一哄而上。在高端制造业布局方面,大城市工业基础好,产业配套齐全,教育人才资源丰富,应以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中小型城市毗邻广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资料成本较低,应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是企业战略性扩张的内在需要,而风险规避和资源禀赋是产业转移的动因所在。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发挥资源配置杠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对国际市场而言,鼓励中国500强企业走出去,将设计、研发延伸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既可以规避贸易摩擦,也可以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
作者:晋胜国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