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情况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文章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基本内涵出发,用区域投入产出表以及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分别考察和测算了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广东;制造业服务化;产业价值链
深入研究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广东制造业服务化在全国所处的位置,然后指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无论是对于进一步推进广东对外开放还是提升省内制造业竞争力水平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制造业服务化释义及广东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
当前,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的具体内涵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公示,随着考察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不断增多,不同学者所采取的测度方法也各不相同。譬如,有人使用制造业的服务产出与制造业总产出之比来测算,有人利用企业其他业务收入对企业服务业务收入进行近似替代,然后用企业的服务业务收入除以企业的营业总收入得到企业的服务化率。尽管不同学者所采取的测算方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应该是朝着自身价值链向两端不断攀升的过程。一国的产业价值链按照该国企业在不同价值生产环节中所具备的不同地位而面临着“微笑曲线”或者“苦笑曲线”两种。从产业中观层面看,要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升级就必须促使其国内产业朝着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曲线两端发展。综上可知,制造业的服务化应该是促使制造业企业由中间的低端环节向两头的高附加值环节进军,进而使得“苦笑曲线”逐渐变平,于是产业价值链也将逐步向两端延伸,或者朝着已有的“微笑曲线”不断向两端攀升。通过国际和国内两大维度的比较分析来考察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程度和所处地位。一方面,为了进行国内比较,选取了江苏、浙江这两个外贸大省作为广东的国内比较对象。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投入产出表中,选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事业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等4个行业作为制造业企业朝着价值链两端的服务业发展规模测度行业。为了确保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的数据均来自于2002年、2007年以及2012年的《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另一方面,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我们选取了韩国、日本以及印度作为广东的国际比较对象,出于数据可比性的考虑,中国、韩国、日本以及印度的投入产出表统一来自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所公布的最新数据,即到2000~2014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为了更好地与WIOD所公布的中国的投入产出表相一致,拟将使用广东2002年投入产出表(122部门)、2007年投入产出表(135部门)、2012年投入产出表(139部门)以及2017年投入产出表(142部门)等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选用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商务服务、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等6个细分服务业行业中间投入总额作为制造业企业朝着价值链两端的服务业发展规模情况,并将这6个细分服务业行业中间投入总额在整个制造业行业中间投入总额中的比重作为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测度指标。
(二)广东制造业服务化存在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广东与江苏、浙江的比较广东与江苏、浙江都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和外贸大省,其中广东是中国南大门以及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江苏和浙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均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是全国经济和贸易的排头兵。截至2019年,广东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671.07亿元,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607元,浙江人均GDP为107624元。因此,以江苏和浙江作为参照对象,对比分析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具体发展水平及其差距有助于准确把握广东的短板所在。广东、江苏、浙江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如表1所示。从中容易看出,在2002~2012年间,广东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从2002年的3.93%下降到2007年2.94%,然后进一步下降到2012年的2.65%。然而江苏和浙江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却均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江苏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在2002年仅为0.83%,随后上升到2007年2.63%,然后进一步上升到2012年的3.43%;浙江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从2002年的2.87%,随后下降到2007年2.65%,然后进一步上升到2012年的3.02%。通过上述比较不难发现,广东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从2002年明显高于江苏、浙江的情形变为2012年低于这两省的情形。由此表明,2002~2012年间,广东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不仅没有得到明显提高,而且相对于江苏、浙江等外贸大省而言还呈现相对恶化的态势。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这一变动趋势是值得警惕的。广东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南大门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组成部分,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如果不提高则预示着其制造业竞争力将受到较大影响,而且对于广东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形成较大阻力。2.广东与韩国、印度、日本等国的比较在经济全球化及国际生产分工纵深发展的当今世界,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拥有全球最完备工业门类,广东作为外贸大省成为劳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仅与国内浙江、江苏等其他经济贸易大省比较并不能准确识别出广东在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大趋势当中的具体位置和所处阶段,而应该进行国际比较才能更为深入和准确地识别出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具体情况。因此,在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选取了韩国、日本、印度作为国际比较的参照样本,同时为了确保国别之间的可比性,把中国也放入其中。广东、中国、韩国、印度、日本等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如表2所示。从中容易看出,在样本考察期间,广东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依然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与前文采用《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数据所测算出来的广东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动趋势相一致———尽管本部分的结果在数值上稍微高一些。具体说来,广东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从2002年的3.05%下降到2007年的2.61%,随后下降到2012年的2.47%,在2017年进一步下降到2.14%。在国际层面,基于WIOD投入产出表测算的结果显示,在2002~2014年间,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从2.74%波动上升到2.86%,并且在2007年超过广东;韩国从6.32%波动下降到2.81%,印度从2.94%波动上升到4.04%,日本从4.69%波动下降到3.69%。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明显低于日本和印度。近年来广东的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已明显低于韩国、印度、日本等东亚国家,也低于中国的整体水平。这再一次从国别层面对比出广东省制造业服务化确实位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进一步探寻制约广东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相应政策措施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的。
二、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在制造业中的投入规模相对偏小对比分析图1中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省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制造业中的投入规模容易看出,在2002~2012年间,尽管在2002年广东的这一数值为108亿元,明显高于同期的江苏和浙江(依次为53亿元和69亿元),然而广东的这一数值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到2012年也仅为166亿元,增长53.7%;然而江苏则增加到2012年的325亿元,增长513.2%;浙江增加到2012年的482亿元,增长598.6%,它们的增幅均明显高于广东。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制造业中的投入规模相对偏小且其增速相对缓慢的现状显著拉低了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二)科学研究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
在制造业中的投入规模相对偏小从科学研究事业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在制造业中的投入规模的比较分析可知,在2002~2012年间,浙江的数值从2002年的4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50亿元,增长219.1%;江苏的数值从2002年的23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89亿元,增长721.7%;而广东的数值则从2002年的2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43亿元,增长550%。从上易知,广东科学研究事业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在制造业中的投入规模不仅在2012年在数值上低于江苏和浙江两省,而且其增速也明显低于江苏。这也已经成为当前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一大制约因素。
(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支撑作用
有待加强尽管广东的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有较快的发展,然而却未能对制造业服务化产生明显的支撑作用。以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信息服务业为例。广东省商务厅服务业统计处的《广东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①报告显示,尽管早在200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便已出台相关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并且近年来广东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方面也已经取得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传统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长缓慢、行业企业规模较小、互联网服务业和软件技术服务业与京、沪、浙等省市存在差距等问题。特别地,京、沪、粤、苏、鲁、浙6省市信息服务业2018年的经济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广东的经济指标不论是总量还是均值都没有明显优势。
三、广东制造业服务化的政策建议
(一)挖掘和扩大制造业企业对生产
性服务业的需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地保证了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相反地,制造业企业的快速增长以及产业分工的迂回化催生了对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因此,大力挖掘和扩大制造业企业对其生产过程中的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信息金融、节能与环保、生产性租赁商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等服务需求,是实现制造业企业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广东信息服务业发展比较优势相对不足,尤其是提供传统信息传输服务的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从而难以对广东制造业服务化提供有力支撑的现状,应该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特别地,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大力投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广东要充分利用好启动新一轮基础建设的机遇,通过大力发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工业生产、制造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二)营造制造业企业组织内部战略
支持性企业文化加强战略支持性企业文化建设是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制造业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营造一个具备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氛围。制造业企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综合考察社会文化历史等综合因素,注重战略与文化的匹配性,准确把握企业核心内在精神,形成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通过这些方式提升企业员工及各级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使企业员工获得精神激励,进而激发出创造力和创新热情。通过提升制造业企业内部企业对员工行为的管理监控效率以及企业软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三)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强高端制造
并走向高附加值端广东制造业企业需要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在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领域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地方政府还应该在规划引导、重点领域选择、实施路径、发挥企业主体价值等方面加大政策服务支持力度,推动我省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构建自主价值链,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特别是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的广东,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支持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成果应用、新产品开发、新工艺应用;尤其要促使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工智能、品牌管理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服务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
(四)推动广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
服务业深度融合在当今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的生产过程中,现代服务业慢慢与传统服务业相区别开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愈发明显。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主要指靠当今高新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分别使现代知识信息网络技术为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信息网络通讯服务等高级生产者服务的行业。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外溢效应和促进作用,推动广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广东应该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引导金融服务、财税服务、商务咨询服务、保险服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率先有效融入到先进制造业企业中。
参考文献:
[1]刁莉,朱琦.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18(08):49-57.
[2]张伯超,靳来群.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的影响———基于制造业服务化率“适度区间”的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2020(01):74-91
作者:徐春华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