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茶叶企业卫生安全法制建设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饮茶人群不断增加。茶叶行业的地位逐渐提升,茶叶企业的作用渐渐凸显。本文首先对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茶叶生产中的品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企业卫生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从企业卫生安全和政策的法律制度两个层面,对茶叶企业卫生安全法制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规范我国茶叶市场,整体提高我国茶叶质量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茶叶企业;卫生安全;法制建设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茶叶作为我国的大宗农业产品,其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农药残留方面上。茶叶种植时的农药残留,不仅关系到茶叶的口感和品质,还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其他国家,例如英国和日本,对于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十分严格,不仅每年增加了农药检测指标、扩大农药检测范围,而且对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也是又明确的数值规定。这就在无形中设置了对我国茶叶出口的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出口。因此,研究并建立我国茶叶企业卫生安全法制,对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和保证我国茶叶产业持续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我国的茶叶产业
茶叶在我国的种植区域更是从最初的云贵川地区扩大到现在的22个省区,几乎覆盖全国。然而,茶叶产业的迅速扩展和兴起,并未脱离传统的发展模式,未能形成规模和行业系统。在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具体环节中,整个安全控制也不到位。如果我国的茶叶产业不能正视并扭转这一局面,茶企业将不可避免的走入发展的瓶颈期。
1.1国内茶业发展
我国作为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对茶叶从培育、种植、采摘、中工、生产等,各个环节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工序。茶叶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经济作物之一,无论是销往国外,还是国内自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目前我国的茶叶生产现状,大部分是依靠小规模的农户型企业进行分散生产、经营。这就造成了对这些小企业的监管困难,从而导致了对茶叶生产环节的疏漏。茶叶作为生长周期较长的一种农作物,其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遭遇的病虫害较其他的作物会更多,其次,茶叶的产品就是茶树的嫩芽,与农药的接触极为容易,生产过程中受其他如微生物的污染,茶叶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与此同时,茶叶企业生产在卫生安全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和作业指标,整体加工水平都较为低下。
1.2市场经济下的茶企业的发展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各类型企业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茶叶企业也不例外。欧盟、美国、日韩等一些国家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以保护本国人民身体健康为借口,提高茶叶产品检验检疫的各项标准和技术要求,这使我国的茶叶出口受到严重威胁和挑战。从国内的茶叶生产企业自身来看,规模小、卫生状况得不到保证、设备老旧、技术跟不上时代要求等的问题依旧存在。尤其是一些初制茶厂,在茶叶原料的收集上,不能够很好的做到标准检验。在制茶过程中,一些茶厂还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顾生产卫生要求,甚至有的茶厂还存在为了使茶叶“卖相”好,给茶产品“加料”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要求,对消费者极端的不负责任,还严重威胁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危害了整个茶产业的健康。
2我国茶企业中的卫生安全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学术界开始对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分析出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风险道德”在茶叶产品营销和竞争机制中的作祟,茶叶质量检测及安全认证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消费者通常认为茶叶纯天然无污染,不会对茶叶的质量安全多做考虑等;还为我国茶叶企业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1茶品质量重于泰山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现代国际化、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下,消费者的消费观日益成熟。低价策略已经成为占领市场份额的过去式,优秀的产品质量才是真正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目前,我国的茶叶产业的整体水平不容乐观,茶叶企业的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的同类型企业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在改善茶叶的生产加工条件,还是提高茶叶质量管理水平,我国的茶叶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各茶叶产区要实行茶叶产业化经营,将分散的茶厂整合起来,提高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提高茶品质量,才能不断增强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证企业保持健康有序发展的活力。
2.2卫生安全是茶企业生存的关键
卫生安全是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根据茶叶生产的不同环节,卫生安全可分为种植过程中产生的卫生安全问题和加工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两种。上文也提到过,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的问题是一大主要问题,另外,种植时若土壤中含有较多重金属,也会被茶树吸收,对茶叶形成污染。在茶叶加工中产生的安全问题,既有人为因素造成的,也有人不作为因素造成的。如茶叶加工中,若不能很好的保证茶叶加工环境的干净整洁,就很容易在茶叶中引入微生物污染。比如,一些茶叶企业为了让所生产的茶叶颜色更鲜亮,口感更清香,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向茶叶中添加色素和香精等等。这些行为都严重危害了茶叶企业的卫生安全生产。
3茶企业完善的卫生安全法制建设
完善卫生安全制度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一个类型的企业卫生安全制度细则之前,企业和行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称的制度和规范。传统经验不再适用于现代化的茶叶生产,这就使得茶叶的产业安全出现了漏洞。又由于茶叶这一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产品只有在食用后,才能根据消费者的经验做出质量好坏的比较。很难在购买前,对茶叶质量做出清晰明确的判断,这又加深了茶叶企业对茶叶安全的“坏作为”。一个完整的茶叶企业卫生安全法律体系的建立可谓迫在眉睫。
3.1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法律制度
食品安全,不仅是科学问题、经济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如果不能有效的用法律约束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为,食品安全问题将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自1980年以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颁布了综合性的《食品安全法》,我国的《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法》和《食品营养法》等法律法规也有逐步统一,综合成全面的《食品安全法》体系的趋势,在市场失灵时,这些法律将伸出“看得见的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前,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法律法规根据其规制方式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种类型:第一是诉讼类,即消费者因受到食品不安全因素的损害,可以向加害人提起诉讼赔偿;第二是信息说明类,这一类是对食品的生产者进行要求,要求将食品生产的信息对消费者公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品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油类产品需注明原料是否为转基因生物;第三就是标准限制类,就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环节进行限定,并不定期的检查,从源头上把控产品的卫生安全。
3.2我国茶叶质量安全认证
质量安全认证作为消费者最为直观可见的一种食品卫生安全标识,在我国的茶叶产品中也同样的适用,茶叶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无公害食品茶叶的认证,这是指在茶叶的成品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的指标达到内销的国家标准及外销的相关标准,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低残留茶是其三个不同层次的评定标准;二,绿色食品茶叶认证,属于绿色食品认证的一个种类,其分为A级和AA级两个级别,是按照特定方式生产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类食品;三,有机茶认证,有机茶的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天然的农业技术和肥料,在生产过程中也无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加入。
4茶企业的卫生安全法律制度的思考和改进
我国的茶叶卫生安全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茶叶出现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叶企业卫生安全生产没有明确的规定,仅是适用食品生产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为追求经济效益,对茶叶企业的一些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这样是万万不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体系亟待建成。
4.1法律条例精细化
无论是对茶园的选址、土质的监测,还是茶叶种植过程中农药的施用,或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加工,都需要进行明确的规定,用法律的手段对茶叶生产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要求和约束。
4.2法律制度系统化
不能再将茶叶卫生安全归入食品卫生安全的系统,要更具针对性的为茶叶生产量身定做一套系统的制度,同时适应茶叶产品作为食品的共同性和作为茶叶的特殊性。
4.3法律执行责任化
对法律执行部门来说,执行到位是对法律基本的尊重,也是对人民利益的充分保障,要避免因厉害关系而产生的执行失当或不作为,将法律的执行责任到人,让法律的效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刘新.关注茶叶卫生标准变化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中国茶叶[J],2005(5):110-112
[2]汪庆华,刘新.浅谈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J].茶叶,2006,32(2):66-69
[3]宛晓春,蔡荟梅,侯如燕.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提高我国茶叶安全质量[J].茶业通报,2008.30(1):6-9
[4]李功奎,应瑞瑶.柠檬市场与制度安排—一个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分析框架[J].农业技术经济,2004,(3):15-20
作者:康宇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