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上海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及其评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品牌专业建设和评估是上海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历经多年打造,品牌专业呈现出专业带头人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规格、课程建设高水平、实训资源高品质、校企合作高深度、学生培养高质量和社会服务高效益等典型特征。但也存在知己不够知彼,亮点不够亮,国际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后续要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发展站位和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加大打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品牌专业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品牌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强专业发展生命力。
关键词:品牌专业;内涵发展;职业院校;专业评估
品牌专业建设和评估是“十二五”以来上海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上海一直紧扣专业发展脉搏,在专业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的基础上,经市重点专业、市精品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的建设和评估,专业品牌逐渐显现。当前,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呈现出专业带头人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规格、课程建设高水平、实训资源高品质、校企合作高深度、学生培养高质量和社会服务高效益等典型特征。但也存在知己不够知彼,亮点不够亮,国际化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后续要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发展站位和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加大打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品牌专业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强品牌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强专业发展生命力。
一、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历史发展
近年来,上海职业院校从规范专业设置和管理,到加强专业建设过程的监控,再到加强优质品牌的专业建设和质量保障,呈现出清晰的专业建设发展脉络。“九五”至“十一五”期间,上海职业院校首先进行了重点专业建设和评估工作,之后便注重专业规范化管理,并根据产业发展对专业布局和结构做了优化调整。1995到2005年间,上海进行了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和评估。2005年秋季学期开始,为加强对专业的规范管理,上海率先实施专业备案制。同时,与专业备案制配套,同步开展新专业设置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评估,并于2007年开始对新设专业进行中期教学检查评估,加强了对专业质量的过程监控。2009年,《关于推进上海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09〕40号)颁发,目标是根据上海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科技进步的特点,紧密结合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职业教育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逐步形成学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重点工作包括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打造品牌、完善机制五个方面。其中,打造品牌方面提出要激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学校创建专业品牌,形成多个能适应上海重点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的、有标杆作用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提供示范。这项工作提出的专业建设目标和任务,为上海职业院校新时期专业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十二五”以来,上海职业院校更加注重专业的培优增质、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主要开展了精品特色专业建设和评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示范性品牌和品牌专业建设与评估。2010年,在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和优化的基础上,立项156个重点建设专业,通过政策和经费支持院校进行重点建设。2013至2015年,分三批完成了对立项专业的精品特色专业认定评估工作,初步建成了148个市级精品特色专业。[1]“十三五”期间,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上海进行了品牌专业建设,2016年立项,2018年前完成建设,2019至2020年完成验收评估。项目提出建设一批在全国职业教育中起示范引领作用的示范性品牌专业,以及一批在上海职业教育中起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还有配套的四大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丰硕课改成果;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①形成一流教学团队;提高专业服务水平,拥有优质社会声誉。
二、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实践
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和评估具有院校自定建设目标和方案、政府分年投入经费、专业评估机构全程指导的特点。院校根据自身专业建设和发展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自寻建设期对照标杆,自定建设目标和方案,专业评估机构组织各方专家与院校共同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并最终确定,同时将最终方案在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备案。政府根据学校建设方案中的经费投入需求,根据建设任务分年度拨付经费,一般文商、艺术类专业可申报100万至400万元建设经费,理工类专业可申报200万至500万元建设经费。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按照项目的总体设计,专业评估机构对院校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形式包括调研、评估、咨询会等,并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化指导,帮助学校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达成建设目标。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估坚持研究与实践双向推进,在严谨研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序的实践推进。品牌专业评估程序包括学校自评、专家网上材料评审、现场集中汇报答辩交流、实地抽查、综合评议等环节。在评估实施过程中,精心遴选了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的专家组,包括参评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高校专家、市内职业院校专家、外省市职教专家等,专家类型多元,特别是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度高,确保了评估效度和信度。品牌专业评估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和宁缺毋滥、优胜劣汰的原则。专家组在评选过程中既注重专业建设目标达成度,同时重点关注专业形成的品牌特征。评选出来的专业符合上海产业发展方向,符合上海构建新兴战略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符合上海打造“上海购物、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建设的需求。最终遴选出42个全国一流专业和68个上海市一流专业,一、二、三产类专业占比分别为1.82%,35.45%,62.72%。其中,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文化艺术类5个大类专业的数量排名前五,与上海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吻合。
三、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对品牌专业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上海市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呈现出专业带头人高层次、师资队伍高规格、课程建设高水平、实训资源高品质、校企合作高深度、学生培养高质量和社会服务高效益的良好局面,较好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业带头人高层次。品牌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分别占专职教师总数的70.84%和53.01%。专业带头人任职时间3年及以下的,4-5年的,6-10年的,11-15年的以及15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0.36%,35.96%,31.65%,15.06%和13.93%。专业带头人所学专业和所从教专业匹配度高达84.31%。专业带头人具备教师系列高级职称比例达92.48%,具备“双师型”教师资质的比例达95.42%,具备“双高型”教师资质的比例达80.18%。专业带头人整体学历高,多为教育的科班出身,专业素养好,在本专业领域耕耘多年,熟悉精通本专业教学业务和专业核心技能,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师资队伍高规格。品牌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03%。专任教师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占比分别为27.83%、47.04%、17.42%,具有相关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比22.97%,兼职教师中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占比为64.09%。2016-2018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重大竞赛的成绩显著,品牌专业教师获得省市级、国家级、国际级奖项的平均数分别为12.28项、3.18项、0.28项。可见,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高,职称比例合理、有梯队性,兼职教师比例及结构恰当,教师获奖多,整体能力和素养良好。课程建设高水平。品牌专业建有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比例高达97.80%,数字化教学资源总容量均值为3.33TB,2016-2018年新增容量均值为1.58TB。建有专业网络教学平台比例高达87.89%,市级精品课程均值0.16门,市级以下精品课程均值1.76门,市级网络课程均值0.22门,市级以下网络课程均值4.77门。2016-2018年,品牌专业开发统编和规划教材均值9.62本,其中主编8.47本,参编1.15本;主编校本教材平均值为7.42本。可见,品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紧跟行业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训资源高品质。品牌专业建有市级开放实训中心的比例高达64.57%,2016-2018年间新增设备总值平均数为368.26万元、386.52万元、332.78万元,新增实训项目平均值分别为1.82项、1.89项、1.93项。可见,品牌专业有充足的理实一体化实训资源,实训设施设备先进,具备实践教学、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进行项目课程教学的实训条件保障有力。校企合作高深度。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特征和主要途径,评估数据显示品牌专业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良好。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品牌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均值达19.43个,2016-2018年品牌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接纳本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人次均值达到了5439.50人次,接纳本专业教师实践人次均值达到了268人次。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集顶岗实习与学生就业工作于一体、学历教育与岗前培训有机结合、教师实践教学和“双师型”师资培训结合的综合性功能场所。学生培养高质量。2016-2018年品牌专业招生平均数分别为145.50人、134.50人、132.50人,年均招生人数明显高于普通专业学生数,在上海近年来生源整体下降的大趋势下体现出了较强的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2018年,品牌专业毕业生三、四、五级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均值为2.65%、46.41%、21.59%。2016-2018年品牌专业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获得省市级、国家级、国际级奖项均值分别为28.27项、4.61项、2.03项,2018年品牌专业毕业生总就业率均值为94.39%,直接就业对口率均值为91.30%。可见,品牌专业整体呈现出进口畅、出口旺的良好局面,学生综合素养高,显示出了较强的社会吸引力。社会服务高效益。品牌专业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开展行业企业职后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咨询服务等,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提升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2016-2018年,品牌专业开展鉴定均值为2321人次,开展社会培训均值分别为8616.50人次,建有市级师资培训基地比例均值为20.91%,开展对外援教人次均值为216人次,承担外单位参观学习均值为2907人次,建有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集训基地比例均值分别为3.40%。品牌专业承担社会服务的积极性高,能力强,效益好,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社会服务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历经多年打造,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但是通过评估也发现了品牌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品牌建设具有长期性,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将为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下一阶段持续提质培优,进一步打响品牌提供借鉴。
1.上海市职业院校品牌专业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知己不够知彼。上海市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和评估工作的定位是建设一批在全国职业教育和上海市职业教育中起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院校在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上海,放眼全国,将品牌专业的建设放在全国同类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但从品牌专业评估中发现,学校在自评阶段以及专业最终呈现出来的建设成果方面,更多的是将关注点放在自身建设情况上,就自己谈自己的情况较多,从全市和全国范围内进行专业优劣势的比较、剖析不够,对上海市和全国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调研、了解和认识不够,不利于院校找准在全国的定位,不利于品牌专业进一步做精做强。二是亮点不够亮。如同品牌商品一样,职业院校的品牌专业应该在全方位高位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还有区别于非品牌专业的独特亮点。从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评估过程来看,这些品牌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等各方面均有突出表现,但是在“面面俱到”的同时,没有突出专业建设重点以及由此逐步形成的体现专业“个性”的特色和亮点,整个专业建设过程和成效都呈扁平化状态,没有完全建成具有立体形象、进而让人印象深刻的响亮品牌。三是国际化水平不够高。上海国际化都市的发展有利于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国际化项目,也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国际化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在国际化方面,主要以外语类专业的国际化实践探索和交流互访居多,只有部分专业能够与德国、澳大利亚等进行深度专业建设项目合作,并形成一定本土经验。不少院校在品牌专业评估的自评总结阶段也提出专业国际化水平不够,需要在后续建设中加强。因此,如何将国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优秀经验,通过研究、实践转化为具有本土适应性的方案,仍是今后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2.上海市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后续策略
职业院校的品牌专业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突破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都提出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品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是一段时期内职业院校的重点。针对上述评估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后续建设和发展提出以下改进策略。首先,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发展站位和视野,体现前瞻性和开放性。江苏省在2014年颁发的《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含高职高专)中,提出品牌专业要“坚持顶天立地”,既要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在世界同领域中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又要能够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上海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发展站位和视野,以国际同类专业的发展引领本校专业发展,将品牌专业的发展置于我国“一带一路”等发展政策的大背景下,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学生成长发展等都应体现前瞻性。同时,品牌专业作为职业院校的响亮名片,更需要提升国际化水平。以上海为代表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职业教育更应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制定等工作,为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水平贡献力量。[2]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索可实践、可推广的国际合作“本土化方案”,包括具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国际视野,建立稳定的具有国际素养的师资团队,将“引进来”的课程体系转化成因地制宜的课程资源,深入地“走出去”,助力专业教师参与国际职业教育相关标准的制定,助力学生参与国际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培训和参与国际性专业赛事等,扩大专业辐射影响力。其次,进一步加大打造力度,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品牌专业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品牌”一词本身就具有大众对产品认知程度的内涵,品牌的打造也具有长期性。因此,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的打造,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重点建设,形成品牌效应,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后续专业品牌打磨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更应站在上海、全国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建设发展要求的高度,找准自身方位,继续聚焦专业亮点,提高专业特色和品质,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提供专业层面的支撑。进一步加强总结、推广和应用,培质增优,增值赋能,通过打造新的增长点更好地带动本市其他专业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专业的社会服务效能,持续走产学研发展之路,加深院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将借力行业企业来更好地发展专业与专业积极主动为行业企业发展助力相结合,形成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3]最后,进一步加强品牌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增强专业发展生命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须不断完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外部和内部保障体系),才能保障专业发展生命力。当前,上海市职业院校品牌专业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质量保障方面需要进一步重心下移,加强院校内部品牌专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职业院校要树立自我诊断、自我保障的品牌专业质量保证理念,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的体制和机制,将内部质量保证的工作与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从组织机构、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日常运行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专业的发展生命力和良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胡兰.上海职业院校专业选优评估实践探索与优化策略[J].教育评论,2020(8):47-51.
[2]李玉静.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的核心关注点[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
[3]胡俊平,顾京,吴兆明,等.高等职业教育“双高”建设的要义、表征和策略[J].江苏高教,2019(11):119-124.
作者:胡兰 单位: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业与成人教育评估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