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管理工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图书管理工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图书管理工作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分析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形式,总结为权利与责任同时存在。重点介绍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落实,将工作内容做出整理。提出充分发挥图书室效益,突出教育工作,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建议。

关键词:图书管理工作;乡村文化建设;图书室效益

1图书管理工作的性质

乡村文化建设期间,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十分重要,阅读书籍是有效途径之一。图书管理工作任务艰巨,既要保障书籍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在地方建设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图书管理人员与群众接触频繁,最能够发现文化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图书管理工作即是权利同时也是责任,工作人员要正视自身的责任使命所在,不断的探索服务形式,提升群众满意度。读一本好书能使人终身受益,一本坏书可以使人走向堕落,所以学生可以在图书室内获得大量的新的知识,在课堂中不可能答的一个问题,在图书室中获得启迪,学到了技巧、技能,为今后发明创造奠定了基础。总之农村学生多进图书室,多阅读图书受益非浅。同时图书室也是乡村教师继续受教育的乡村,可以依赖图书室来开拓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农村乡村办得更成功。其特性就是图书室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不是消遣闲聊的场所。

2如何加强图书管理工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重点解决图书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管理形式也要做出进步。借助计算机设备建立自动化管理平台,读者通过计算机搜索能够轻松判断需要书籍的所在位置,解决传统管理理念中图书使用效率低的问题。开展管理任务期间,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的保护图书,并善于通过科学方法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图书的种类也十分重要,通过图书管理来促进乡村文化落实,必然要引进具有现实意义的工具类图书,避免出现不良书刊影响工作完成质量。针对不同社会群众对图书的类型进行划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阅读需求。同时要科学地整理书刊,做好验收、登记、入藏,对缺页、漏页,有误码率的予以剔除、注销。还要积极收集书刊、资料,查阅有关新书目录,根据不同读者对象,来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书。当前,乡村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无书可读”和“有书不读”的两种现象“,无书可读”说明缺乏图书“,有书不读”说明已有的图书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图书室的“建、配、管、用”之间的关系“,建、配”是基础,管理是手段,使用才是最终的目的,图书室要真正做到以用为主,以藏为辅。这样,才能将图书资料这一人类文化知识的宝贵财富真正服务于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

3充分发挥图书室效益,突出教育功能,增强服务意识

图书管理要有明确的服务方向已经工作目标,面向乡村群众定期开展有效的宣传活动,培养群众的阅读习惯,具有书籍鉴赏能力。图书管理计划中还要具有风险防控内容,规范基层工作开展形式,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在群众的支持下工作任务能够高效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期间,可以将各图书馆的书籍进行交换,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来完成建设任务。也可以组织一些专题讲座,就是说把我们图书室的工作搞得活跃,克服被动坐冷板凳的局面,积极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要为师生找书、看书提供方便,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半开架、全开架借书,要保证开室时间,利用图书室工作人员的优势,向学生介绍图书室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利用图书室的良好习惯。

4信息化对图书馆工作的新要求

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提升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网络运行环境中存在大量的风险隐患,需要工作人员掌握基础的维护技能,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基于网络平台对信息共享系统进行建立,这样能够节省图书资料搜索所用时间,读者通过检索功能可以了解到图书所在位置。信息化要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能得以充分利用。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资料的储存、检索、借阅手续繁杂,不利于快捷、便利、准确利用图书资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图书资料的存贮、检索、复制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完成后,对工作人员技能水平要求也会有所提升,可以面向社会进行招聘,岗位注入新的人才后,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也因此得到进步。信息化要求图书馆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包括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由于互联网的采用,图书馆每天面对极其巨大的信息资源,如何筛选、甄别各种信息为我所有,成为乡村图书馆人员一大难题。乡村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次,信息化要求对农村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行根本性转变,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长期以来,农村图书管理一直延续着分散的文献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乡村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信息化的浪潮下,图书馆正在走向数字化和虚拟化,这就要求文献信息机构实现由旧的文献收藏体制模式转向以信息传递为主的开发的网络体制模式。最后,图书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传统的图书管理“重藏轻用”思想比较突出,各个图书馆的封闭性较强,资源的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信息化使信息资源共享既成为一种必要也成为一种可能。

5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县文化馆要具备综合性功能,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化建设。乡镇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在乡村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乡村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对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适宜开展流动服务的地区,由政府给乡文化站配备多功能流动文化车,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在农村学习型体系社会构建中图书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广大农村的现实条件下,要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这一世纪工程,籍此,乡村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将成为国家为实现“全民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实际行动,它必定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欣.治理困境下的乡村文化建设研究:以农家书屋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

[2]潘家德.论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域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80.

作者:张朝晖 刘亚芝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先锋乡综合文化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安镇公共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