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思考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校园不断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网络在方便我们生活、拓宽我们视野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政治信念、道德意识、传统价值观、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带来挑战。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明确定位,坚持引导,从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网站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促使其健康发展,为构造和谐高校校园文化服务。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策

随着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网络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网络文化。高校作为网络利用的聚集地,其形成的网络文化与高校传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便催生了高校特有的校园网络文化。但是,由于网络本身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校园网络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上述背景,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校园网络的利弊,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品味,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校园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校园网络是高校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媒介

随着校园网络的日趋完善,网络这一媒介已经成为高校传播校园主流文化的主要平台,在思想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高校管理者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引人入胜的形式和健康向上的内容,努力满足高校师生的学习工作。积极宣传和提倡健康文明的网络道德,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和调用技术手段,全力防范各种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二)校园网络提高了高校师生信息交流的效率

校园网络作为高校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极大地提高了沟通的效率。高校师生通过网络可以最快地获取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及时进行任务计划和总结反馈,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促进高校工作的开展。教师通过网络可以与同行进行工作交流,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政治向导、管理引导、心理疏导、学术倡导和就业指导等。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扩展知识面,选修品牌课程,学习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学术探讨和思想交流。

(三)校园网络改变了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

校园网络的普及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强,将会逐渐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远程教学、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格局。通过新模式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从而使教学双方实现节约快捷地优化组合。

(四)校园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喜欢利用QQ、飞信、微博和博客等形式进行个性展示和信息交流,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交际范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网络环境的间接性和虚拟性,面临多种心理压力的大学生可以在网上倾吐不快、发泄郁闷,缓解精神压力,尤其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大学生,校园网络提供的虚拟交际空间为他们的提供了理想的交际条件,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是积极有利的。

二、校园网络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作用

(一)网络文化冲击了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开放的网络打破了国界和地区的界限,快捷地传递着形形色色的信息,其中有些信息往往与我们的基本国情和价值观念格格不入,严重干扰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进程。高校大学生思想单纯,是非辨别能力弱,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造成自身原有价值观念的混乱,严重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虚拟的网络改变了传统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模式,减弱了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力。隐藏在网络中的人们可以不考虑道德约束,完全暴露被压抑的人性,随性发表虚假信息、言语攻击他人等。网络的这种“隐蔽性”极易导致原本涉世未深、自我约束欠缺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扭曲、道德约束弱化、意识形态模糊,最终在网络中迷失自我。

(二)沉迷网络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某些大学生一直不能适应大学生活,整日沉浸在虚拟网络空间不能自拔,痴迷于网络游戏等,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造成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满足自己对网络的迷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甚至将学业抛之脑后,出现逃课、通宵等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并放弃自己,失去自信,进而加剧学习成绩下降,再通过网络麻痹自己,逃避现状,最终导致恶性循环。由于对网络具有强烈的需求感和依赖感,某些大学生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身体得不到休息,大脑神经中枢持续保持高度兴奋状态,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经常引起神经性头痛、视力下降、胃肠疾病等一系列躯体疾病。此外,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可引起关节综合征、腰背肌肉劳损和脊椎变形等。沉迷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远大于对躯体的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感知觉降低和逻辑思维活动迟钝等心理病症诱发恶性循环,回到现实中会产生挫败的痛苦情绪和自我否定的消极体验,不愿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一旦强制停止其网络活动,便会产生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和严重抑郁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意念和行为。为了通过上网达到精神满足,更有甚者会作出诈骗、打劫等违法乱纪的恶劣行为。

三、推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发展进步的新趋势。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种种消极作用,从而回避甚至否定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正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沈杰先生所言,“网络文化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本身,而在于人们如何对它们进行把握和使用”。我们应该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与合理有效的管理,迎接新文化的挑战,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明确“一个定位”

“一个定位”,即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定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实现高校校园信息化的必经之路。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明确定位为弘扬校园主流文化的阵地和推动素质教育的平台。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高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牢牢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校园思潮,凝聚师生共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阵地。

(二)坚持“两个引导”

“两个引导”,即对高校校园网络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引导。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大学生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符合国家规定和发展需要的网络管理制度,使校园网络的管理和运行有章可循。引导经营者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手段,规范网络秩序,严肃上网纪律;通过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处理,坚决杜绝黄、赌、毒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为校园网络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针对高校校园网络的使用主体———大学生,高校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培养个人高度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自觉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还应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图谋。

(三)加强“四个建设”

“四个建设”,是指校园网络文化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网站建设和队伍建设。网络文化重在建设,只有科学地、合理地、积极地做好各个方面的建设,网络文化才能够成为高校校园先进文化的代表。一是硬件建设。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初具规划,较好的不仅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而且实现了有线和无线双网并行,进一步为师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一般高校距离实现全校园人人有机、个个在网的信息化校园还有一定差距,另外,校园网络还面临硬件更新换代、系统提升性能的问题。网络硬件建设仍然是校园网络工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高校校园信息化的进程。二是软件建设。互联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色情、暴力及颓废消极信息和思想充斥其间,西方文化也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为此,高校应积极开发一些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宣传教育软件,以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品位,宣扬中华优秀文化。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者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开发文化教育方面的应用软件,使网络文化真正融入校园主流文化。三是网站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校园网不仅仅是“人机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主渠道。要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开放性、适时性特点,师生之间进行互问互答,释疑解惑,辨析商讨,把网上的虚拟与垂涎的现实联系起来,使网络真正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起到凝聚人心、潜移默化、传播讲文明的作用,没有成熟的优秀的主题鲜明的网站是不行的。四是队伍建设。要搞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还必须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队伍建设,要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相对稳定的要求,主动培养一支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好、熟悉学生心理行为的高校网络经营队伍。这支队伍,既有专家学者及时传播学科前沿信息,又有德育教师实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既有职能部门管理规章制度及政策的解释,又有骨干教师的答疑解惑等等。因此,一支综合服务、教育和管理多重功能的网络经营队伍,是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次、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身处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努力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积极充当高校网络文化的领跑者。要在坚持传统校园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培育网络环境下的新颖校园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使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华.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当下意义[J].东疆学刊,2005(3).

〔2〕顾明远.论网络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J].电化教育研究,2004(4):5.

〔3〕黄红.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J].思想政治教育,2004(2):14.

〔4〕.高度重视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N].人民日报,2007-04-23.

作者:吕亮 王香美 单位:滨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