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探究

摘要: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目前,虽然我国的乡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大多数乡村文化建设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乡村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乡村文化。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乡村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2017年党的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文明的乡风都反映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显著成效。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建设

(一)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乡村发展问题一直是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问题,文件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振兴则国家振兴,乡村衰落则国家衰落,乡村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居于突出的地位。2017年,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对乡村定了一个新的基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二)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源远流长,离不开农耕文明孕育下的乡土文化。正是这种所谓的“小农经济文化”,给了中华民族在至暗时刻下的韧性,让我们能够在灾乱结束后重新卷土重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在全面工业化强国的建设道路上,我们依然需要乡村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缓冲器”。党中央提出的“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乡村文化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它的载体是乡音、耕作、吃穿、乡规等生活日常。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乡村文化,这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乡村文化建设在当下有更多生动的实践。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承好原来的文娱活动,更应该是对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近年来,文广系统注重将工作重心下移,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改善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支柱。各级政府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实体性文化建设,如组织实施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的古建筑、古街古巷进行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提升群众幸福感,每年组织多批次的公益电影放映,打造社区文化节、市民文化节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除了以上的实体性文化建设,还应对乡村文化进行规范性引导,对曾经存在的糟粕性风俗、乡规坚决取缔,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风气进行严肃整顿,特别是对某些聚众赌博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将社会主义文化融入到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这样才是真正的乡村文化建设,真正的美丽农村。

二、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乡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不仅仅体现在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更体现在群众精神生活的丰富上。村民们对自己的乡村有了更多的归属感、更多的幸福感,更愿意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对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愿望和热情也在逐渐提高。以浙江省W市H县为例,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乡村艺术团”建设,把散落在民间的文艺人才组织起来,纳入品牌化的发展平台,并与农村公共文化场所打通资源,从而形成一种较强的文化力量。推动“乡村艺术团”与乡村文化礼堂签订合作协议,以“一个镇街一支队伍”的原则每期选取一个“乡村艺术团”进行巡演,借文艺的形式对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宣传,收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以山东省D县为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D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其中将D县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作为重点项目建设,利用优质地质条件,突出生态文化旅游,努力实现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以达到乡村振兴。还张贴了“美丽乡村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小厕所,大民生”等各式各样的精神文化标语。这些积极有效举措均体现出了这些地方在坚决贯彻党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但当前我国的大多数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与党中央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提出的要求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仍有部分官员对文化建设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对文化建设投入的资源较少,尤其是高效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仍处于贫困和偏远中的县乡,想要开展文化建设已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执行精准扶贫政策的同时,同样重视乡村文化的建设。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基层领导的重视。一方面,因文化建设难以用量化指标衡量,所以目前的官员考核涉及文化建设方面的指标较少。导致了部分基层领导对文化建设并不热衷,甚至完全不在意,在各种文化活动中仅仅是走走过场,完成新闻稿的任务后就不予理睬。这种思想观念在基层领导中普遍存在,对各地的乡村文化建设进程都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乡村文化建设,仍停留在基础的实体性文化建设上。仅仅是建好了设施,没有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日常使用做好谋划,让其在大多数时候都处于空闲无用状态,失去了建设的初心。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缺乏思索,缺乏有效投入,没有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也让群众对文化事业缺乏热情。

(二)乡村负面文化的影响。在南方许多偏远贫困的乡村,乡风文明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南方宗族文化较为浓郁,只认宗族族规不认法律,对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歪风邪气盛行,一些年轻人拿着国家补贴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甚至聚众赌博、染上毒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导致了“一代穷,代代穷”的命运。在治理过程中,对这些现象应重点关注和改革。第二,许多落后的传统观念也是对当下农民思想进步的阻碍。如迟迟没有进步提升的“传统农作模式”,使在此环境中生活的人们依然长期存在着保守、安于现状的思想。而没有大规模的现代化产业作为支撑,当地农民的小农思想没有改变,对乡村文化建设也会缺乏积极性。第三,年轻人对乡村的认同感较低。年轻人是生活在网络中的一代,受一些带着偏见色彩的社会舆论影响,更受城乡差距扩大的刺激,许多年轻人仍然带着农村穷困落后的刻板印象。在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下,乡村文化建设显得缺乏活力。第四,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送文化下乡”活动办得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活动的主角却不是农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较小。这样的活动根本无法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我们需要更多的与我们已有的基础设施配套的文化服务。建设专业的乡村文化服务队伍以及干部团队,疏通好这些团队成员成长提拔的路径,让他们成为职业的文化服务者,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活动服务的对象。

四、结语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孕育的摇篮,是村民心灵安居的家,是族群的历史坐标。五千年中华文化就存在于这样的乡村之中。实践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追求。

作者:王柳涵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