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党作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党作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区党作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国革命大本营,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在此期间,边区党内作风建设工作几经波折,终获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走上了政清民和之路。总结借鉴边区党风廉政建设宝贵经验、汲取历史教训,能为当前有力整治党内“四风”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党的优良作风的塑造与弘扬,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深入展开。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

0引言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长的历史进程,作风建设理论发展同全党实践工作密不可分。通过对陕甘宁边区党的作风建设重大问题的历史性梳理,归纳出党的作风建设对党建全面工作的影响和作用,总结分析作风建设的具体路径和能够取得作风建设良好效果的要素,尤其对制度层面强化党的作风建设工作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探究,充分吸纳陕甘宁边区党的作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当今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活动具有宝贵价值与重要启示

1实事求是是党员思想作风的核心

1.1实事求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将当时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概括为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八类,反映出党建工作亟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调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和正确认识民主与集中二者间关系的重要性,体现出务实求真思想作风的深远意义。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逐步被确立,在革命实践中对党思想作风建设的紧迫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出发,揭露党内积存已久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并结合中国国情现状和革命实际需要,对全体共产党人的思想作风提出新要求。“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种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的现象,……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1]287,这体现了只有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才能认识事物本质,唯有具备亲身实践的思想意识,才能在日后工作中避免错误思想的误导。全体共产党人需时刻谨记“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1]288,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循环往复向前发展的,“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1]292,这些理论有力遏制了主观主义作风在党内蔓延。六届六中全会报告首次提出“实事求是”的概念,对全体党员提出详细要求:“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2]522实事求是同远见卓识相比,更紧贴现实,由思想层面指引共产党员,使工作作风更为踏实严谨,因而在党内思想作风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更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风的形成打下坚实根基。1940年1月,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同党内狂妄不羁的态度加以区分对立,明确唯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才能引导我们民族的解放之路。从理论上肯定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解决了困惑全党许久的思想路线问题,是作风建设理论史上的伟大跨越。实事求是思想的落实亟须经验主义者摒弃身上由来已久的诸如自闭、盲从、武断等不良作风,取而代之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杜绝一切思想上的主观臆断,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革命理论再创造时的客观审慎、耐得住时间检验。倘若思想上未能时刻紧绷实事求是这根弦,就极易形成“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2]522等不良作风,模糊全体党员对思想作风核心的认知,最终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实事求是”背道而驰。

1.2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的学风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国内先进知识分子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过程中深知理论同社会现实相契合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积极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的疾苦,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49。党成立之初,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党制定的方针政策和纲领文件符合时代要求。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党陷入混乱迷茫的境地,因错误思想影响而造成巨大损失。由此,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反思中国革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阶级状况、革命特征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随着时间推移,党内教条主义作风愈发严重。对此情况,毛泽东深刻阐释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必要性,强调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115的观点。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中国国情,才能对怎样运用好理论有更为直观的认知,有效化解革命进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党成立以来第一次远离共产国际指导、独立自主地开展革命实践工作。共产国际提出:“在解决一切问题时要根据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一般的不要直接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上的事宜。”[4]14这为党中央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埋下伏笔,进而将全党视线移至学风问题。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1]312,倘若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则会令全党深陷教条主义泥沼;但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又无异于作茧自缚,走向修正主义的错误。这两种学习思想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学风,都需加以反对。针对主观主义在党内同志思想层面根深蒂固的问题,毛泽东“向全党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5]802,对掌握理论的共产党人提出“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5]816的要求,号召全党转变工作领域切入点,让“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向发展,……有工作经验的人,要向理论方向学习”[5]818,以此拓宽共产党人认知领域,自觉抵制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危害,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6]64,逐步克服教条主义作风和主观主义学风的弊病,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活生命力,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

2聚焦解决官僚主义问题

2.1遏制官僚主义需要坚持群众路线

陕甘宁边区时期,党内出现的官僚主义作风让党中央对共产党人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明确“决不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必须善于照顾全局,善于照顾多数,并善于和同盟者一道工作”[2]525-526,要树立为民谋福祉的思维意识,对群众负责,向群众学习。依循历史经验,共产党人应时刻谨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7]365,在党的作风建设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党历久弥新的有力武器。“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8]66群众路线能拓展反官僚主义宽度,推动社会各阶层在遭遇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时,敢于挺身而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党正逐步完善群众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接纳群众诉求,积极动员大众,监督党员作风,提高人民群众在作风建设中的话语权。群众路线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为党风建设工作提供更为客观有效的监督维度,增强对官僚主义的约束力,拓宽对官僚主义的监督领域,力图实现党内全覆盖。群众路线能剥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之间的紧密关联。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升级与延伸,两种风气紧密相关,主要表现为脱离群众,不开展实际调研,重视官本位,对解决实际问题轻描淡写。两者彼此交织,给整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但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能敦促党员干部把人民置于心间,争取将两种不正之风扼杀在摇篮中。

2.2抵制官僚主义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想要持续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不仅需要锲而不舍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加强制度建设的力度。陕甘宁边区成立之后,党就开始致力于制度建设,探索监督和制约权力的有效途径,约束党内领导干部言行,并先后颁布《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制度,作为各种制度的最高法律规范和准则;颁布《惩治贪污条例》《刑法总则草案》等刑事法律制度,主要针对公务人员及公营企业人员做出详细的惩戒规定。制度建设作为党的作风建设根基,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反官僚主义的成败,只有抓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领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思想教育成效的持久力,约束党内领导干部言行,为落实反官僚主义工作保驾护航。在充分汲取陕甘宁边区时期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2016年党中央修订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责任,充分释放党的政治优势。党委和纪委两方着手建立“两个责任”监督机制,纪委恪尽职守、严把监督关,党内持续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构建起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透过制度给党内领导干部施加压力,确保落实制度的监督制约作用,避免发生制度空转的情况。为确保制度在党内落实,党的对党建工作做出明确部署,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以此提高党建质量。全党只有“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8]66,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将制度执行力视为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渗透党建工作各环节,才能逐步突破全党长期存在的官僚主义困境。坚持和加强“关键领域”的改革创新是改善作风建设的突破口。党在制度建设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9],加紧财政体制、审批体制、决策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弥补和完善制度上的漏洞,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驶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8]67-68制度建设只有紧跟外界环境发展步伐,适应现实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在治理官僚主义时行之有效、打击精准。

3强化党员党性修养锤炼

3.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党的优良作风是党永葆生命力的必要前提,是全党形象的集中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党为纠正党员思想作风上的偏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对全体党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强调“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作没有党性,或叫作党性不完全”[5]12,纠正残存在党内的错误思想,抵制不良作风持续蔓延。党内的作风问题多是由于党员理想信念的缺失,以及思想上的迷失懈怠。“抓作风建设,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牢记党对干部的要求”[7]394,全党在开展作风建设工作时,必须从党员思想上正风清源,使他们牢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7]15,也唯有筑牢全体党员思想之基,才能为作风建设拧紧思想上的“总开关”。坚定理想信念,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10]6坚定的信念并不会凭空产生,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汲取、获得与锤炼。的胜利召开,使全党掀起了学习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党内广大干部对理想信念的内涵有了全新认知,提升了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遭受过诸多磨难与挫折,但其理想信念在众多坎坷的磨炼下,变得愈发坚韧顽强。党在历史的变迁中,沿袭了优良传统的精髓,并结合不同时代的要求,培育出诸如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伟大精神。现如今,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碰撞日趋激烈,倘若理想信念缺乏传统精神的依托与支撑,将很难避免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坚定理想信念,仍需全体共产党员依循优良传统,并在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中提升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识。

3.2弘扬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

陕甘宁边区成立之初,物质匮乏,经济落后,这要求全体共产党人必须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1939年4月4日发布实施的《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就对党员明确提出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要求。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生活上十分简朴,工作中廉政清明,依靠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凝聚全党之力,感召边区群众、激励边区群众,推动党的革命事业不断胜利前行,也使艰苦奋斗作风成为维系党与群众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的物质条件有了极其明显的改善,但部分党员出现贪图享乐的思想、铺张奢靡的行为,使党性修养被外部环境严重侵蚀,这与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格格不入。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应向老一辈革命先辈学习经验,鉴史励今。“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8]69-70全体党员要在思想层面树立“人无精神不立,党无精神不强”的意识,明晰艰苦奋斗精神对一个共产党人的深刻意义,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同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科研、国防等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全体党员继续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支柱作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当前,部分党员产生懈怠心理,不自觉中坠入腐败的深渊,这亟须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党风建设,对全体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在全党范围内贯彻落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是一项声势浩大的工程,只有教育灌输、制度约束二者结合、双管齐下,才能使党员干部强化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党历久弥新的不竭源泉,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面临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必须经受得住全新挑战与考验,传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御住腐朽思想的侵蚀。

3.3牢固树立正确人生观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落后的物质条件与恶劣的生活环境对全体共产党人正确人生观的坚守带来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5]1094-1095,为全体党员提供人生观的正确指引,让大家时刻谨记,人生观作为一种意识存在,要求每个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身心投入到革命工作中。正如白求恩同志一样不畏革命艰险,毫不动摇地坚守自身的人生观,在工作和生活中彰显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2]659,成为全党上下学习和敬仰的榜样。在人生观中占据核心位置的人生价值观能左右个人实践活动的方向,在动荡的战争环境下,需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依循正确人生观的引导,自觉摒弃不良作风,增强党性修养,这样方能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践行符合党规党纪的优良作风。人生观作为每位共产党人形成优良作风的思想根基,要求全体党员具备坚定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为全党树立科学世界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内容保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的基础”[11]6,为全党在思想层面上提供正确指引。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两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由于当时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盛行,导致处理实际问题时拘泥于理论,不善于找寻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摒弃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而代之以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致使党的工作缺乏科学性,限制党员思维意识的同时,使众人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清事物本质,成为中国革命前进中的重大阻碍。全体党员能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并在处理实际问题中多加运用,才能有力抵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作风。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历来坚守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12]133。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干部学校普遍开设马列主义课程,宣讲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帮助全体党员认识到战争环境下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不可抗性,在思想深处树立起社会主义必能取代资本主义的坚定信念。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让党内领导干部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使全体共产党人在开展革命工作时能首先为群众考虑,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共享革命胜利成果,坚决克服工作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倾向。

4结束语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作风建设历程在全党思想作风建设、官僚主义问题解决、党员党性修养锤炼等方面都积累下诸多宝贵经验,推动全党在作风建设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创新。新时代的全党作风建设更具时代性、针对性与主动性,只有以反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把共产主义信念根植于党员内心,继承革命先辈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有效遏制党内“四风”问题为重要抓手,将制度建设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才能推动党建工作迈向新层次。

作者:赵越 陈志杰 单位: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党校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