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古建筑窗棂装饰设计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尊凤”思想在湘地的历史文化特征
“凤”的形象在古代湘地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它实际上是融入楚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包括工作用具、祭祀用品、建筑装饰等实用器物。例如“,虎座凤鼓架”“、虎座飞凤”“、彩绘凤鸟纹扁圆盒”等楚文化器物。凤鸟的形象在这些器物上都具有绘画和雕刻的两种功能,并体现了综合性的艺术样式。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湘地的居民善于将一切美好的特征和事物都赋予凤鸟的形象,让凤鸟成为无可争议的主角,并成为当地在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极具代表性的图腾形象。1.凤鸟形象具有一种抽象的艺术特征。在古代湘地,凤鸟的艺术造型通常呈现出了诡谲奇异的特征,同时,无论是在建筑物上,还是丝织品、漆器上,凤鸟的艺术形象通常都呈现出一种变形抽象的特征。采用流云纹、卷云纹、S形纹等的特征来进行构图,让凤鸟的爪子、羽毛、尾巴等进行分解,多数是以“线”的形象来进行概括或者虚化,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加简单、抽象。古代湘地凤鸟形象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独特的抽象艺术风格,主要是由于楚人善于将传统的具体形象进行打散,通过肢解后来实现变形,在此基础上,再对凤鸟进行表现、装饰以及象征,从而构建成全新凤鸟形象的神韵和艺术境界。楚人对凤鸟形象的重新打造,展现了他们在古代湘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宗教环境中,展现出的不受拘束的、不停滞于内心的审美取向,展现了一种“流观”的关照方式,体现了充满了想象力的文化意蕴和富于独特气质的生命精神。2.凤鸟形象展现了古代湘地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一种艺术形象的产生和创造并非是历史的偶然,它与社会背景、地理环境、时代更替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凤鸟的文化艺术形象与古代湘地的楚族社会心理意识、湘地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道”的思想对尊凤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楚国文化在战国中后期都充分受到了庄子和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魅力和风韵。而“道”的思想突出表现了对于灵魂中自由精神的执着追求,并对楚凤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庄子曾经如此描述过“凤鸟”形象———“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以此来展现了凤鸟的超脱感,表现了道家和楚人共同的“流观”的审美特征。另外,凤鸟也是美德的重要表现。凤鸟作为一种具有吉祥寓意的神鸟,在楚人眼里也是一种“比德”的载体。古代湘地尽管有着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但后期随着中原儒家思想的进入,又逐渐将“德”与凤结合起来。例如出自战国末期楚人之手的《山海经》就曾以“凤鸟”身体上五个部位羽毛的花纹来比喻“五德”。由此可见“,凤”是楚文化中最具有典型性的造型,同时也寄托了楚人的美好夙愿,象征着整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存。
随着时间推移,尊凤文化不断发展,这一形象突出了楚人的生活理想和神秘幻想,体现了楚人与凤之间的情感联结,展现了湘地人的精神生命追求和理想范式。而这一思想,在湘地古代建筑的窗棂装饰中有着极为突出的表现,并且与中原地区推崇的“龙”文化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1.与中原建筑中的“崇龙”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崇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并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血脉。但是在南方的湘地,这一传统却并未得到完全的肯定和认同。湘地楚人受到了巫蛊文化的影响,将凤鸟文化作为自身最为重要的图腾文化,并且诞生了一种独特而突出的“尊凤抑龙”的宗教文化。而湘地建筑窗棂文化则为我们研究这种文化提供了活化石般的史料。通过古建筑的窗棂来展现古代湘地的尊凤思想的代表就是位于湘西南苗疆深处的高椅村。高椅村临水而建,位于雪峰山山脉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并深受古代楚文化的影响和巫蛊历史的浸染。该地在元明清时期就才人辈出,共有近三百名进士、贡生、举人等从这里走出来,并且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另外,在高椅村生活的侗族自身就拥有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宗教文化体系,因此,鸟图腾的崇拜在这里已经是相当的成熟和突出的,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尊鸟”的文化现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高椅村当前有22座从明清时期就完好保留下来的古建筑,这些建筑中的窗棂共出现了134次凤鸟的图案,但是龙的形象仅仅出现了45处。由此可见,凤鸟出现的频率是龙的三倍。同时,这些凤鸟的形象所在的位置也比龙要更加明显。在很多窗棂的凤龙图案中,凤通常占据了主角的位置,而龙起到的作用则是衬托、护卫。另外,湘地将“尊凤”文化置于“崇龙”文化之上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俗话说“龙为百虫之首”,由于高椅村天气比较湿热,昆虫较多,因此人们在窗棂之上雕刻“龙”的形象,主要是为了让虫蛇看到龙之后主动退让,而并非中原的龙图腾崇拜。
2.窗棂之上的凤龙同体形象
根据《史记》记载,楚人的先祖应当是高阳,而高阳是黄帝的孙子。黄帝在剿灭蚩尤、被尊为王之后到达江汉平原和湖南一带,在此之前,高椅村附近就出现了以太阳鸟为形象的陶纹。据专家考证,该纹饰早在七千四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并由此证明了凤鸟文化是从巫蛊文化中产生的。而楚文化是以北方中原文化“龙文化”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演变,与楚国文化、湘地历史不断进行融合,将“龙”的形象置于“凤”形象之下,又将“凤文化”凌驾于“龙文化”之上,将龙变为了配角的地位,以“凤”取代了“龙”的主体文化地位。这也就形成了鲜明的南楚、湘地等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鲜明的“尊凤”体系。在古代湘地的建筑当中,在窗棂雕刻图案中,有的凤意气风发地昂首鸣叫,有的与龙相蟠搏斗,有的凤左右顾盼、处处留情……各类的形象都显示出了凤的神异力量。“尊凤”思想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凤龙同体、尊凤抑龙。湖南著名的宁远文庙中有着比较鲜明的龙凤同体、雌雄同体的建筑特征,在这组建筑群中,窗棂、石雕当中都展现了龙凤,其造型都有着向双方靠拢的特征。在龙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收敛起来的阳刚,而在凤的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已经被削弱了的柔美。而在宁远文庙的石雕之上,这一特征则是更加明显,龙的形象没有了獠牙,龙角也不再突兀,其整体形象显得更加妩媚轻柔,阳刚威猛之势已被削弱大半,而凤鸟的形象却展现了一种凌厉之气,在画风上凸显了鸟硕大的头颅和坚硬的嘴喙,明显有一种夸张的、突兀的雄性之美。由此可见,在古代湘地的凤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尊凤抑龙、雌雄同体的历史文化演变的过程和特征。古代湘地古建筑中“尊凤抑龙”的思想,是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在当地的宗教当中,龙在风水上主要是求雨和祭祀的作用。而在高椅村的建筑群中,古代湘地人也十分注重建筑群的风水,并逐渐形成了尊凤抑龙的思想。鸟瞰高椅村,其中间呈现出八卦的形状,里面呈现出梅花的形状,构成了《易经》当中的离卦———“离为雉”———也就是说应当是呈现出飞翔的野鸡的形状。在楚文化中,这一飞翔的野鸡便是太阳鸟的形象,也就是“凤”。地理条件及历史文化背景就构成了当地尊凤的重要原因之一。民族意识、善恶意识、美丑意识等都在湘地建筑中的凤鸟文化中具有突出的展现,在构图和布局方面都反映了楚人的生活愿景和审美趋向,展现了一种体现自由生命的象征。
三、总结
总而言之“,楚凤”作为一种富于抽象形式美感的艺术形象在湘地广为流传,其造型具备了飞扬流动、奇特诡谲的特征,展现了古代湘地人民独特的生命活力和浪漫激情,并展现了人与自然完美互动的关系,形成了人神交流、人与自然交融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它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也展现了楚人独特的艺术智慧和神秘的象征精神,表现了湘地人民的生命活力和浪漫激情。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民间图案当中找到巫蛊文化的发展脉络,为我们研究古代湘地的建筑发展史、宗教发展史提供活化石般的史料。
作者:张卓远 李刚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