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简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地基和基础设计
1.1地基是建筑物整体稳固性的基础,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我们必须加强房屋建筑结构的刚性,也就是说不同单位的建筑物必须建立在同一性质的地基上,如果采取了不同的地基,就会导致抗震性能下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所以必须是全部使用天然地基或者是桩基地基。
1.2房屋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因为如果埋置太浅的话,就会减小建筑物的稳固性,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物的振幅就会增大,进而出现房屋倒塌。因此,在建筑物基础埋置的时候,特别是高层建筑物,应该增加埋置的深度,做好回填工作,保证回填土和基础埋置两侧紧密接触,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1.3简单来说,建筑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基础部分,一个是上部建筑,为了能够保证两部分的衔接稳固性,针对基础工程中应该在室外做好基础圈梁,然后把上部结构中的钢筋加入到基础工程中的圈梁,使得上下两部分衔接的更加牢固,也能够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得到提高,此外还可以在基础工程中底部增加圈梁。
2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2.1房屋的高度和宽度不论是房屋建筑的高度还是宽度都不能够单独影响抗震性能,而是高宽比。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高宽比成反比,也就是说,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不好,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就越高。此外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坏的程度还和层高有关系,层数越高,损害程度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对建筑物实行限高政策。此外,在抗震性能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高度和宽度。
2.2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要尽量的使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的均匀,而且使建筑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呈现规则的感觉。如果平面设计的过于复杂,就会使质量和刚度分布的不均匀,在发生地震时,就会使建筑物发生严重的扭转现象,加重地震对房屋的破坏。另一个影响抗震效果的因素就是结构的整体布置,不规则的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扭转,而且如果采用的是错落的立面,也会由于高度过高而产生“鞭稍效应”。
2.3防震缝的合理处理对于结构不规则的房屋建筑,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防震缝。在布置防震缝时,要把房屋建筑分隔成规则并且相互独立的单元结构,而且防震缝两边要有足够的宽度,防震缝两侧的上部结构应该完全的分开,防震缝要沿着房屋的高度设置并且两侧都应该布置墙体。
2.4纵横墙的分布在房屋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就是墙体,墙体在地震中很容易产生裂缝甚至是倒塌,所以要对纵横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要使横墙和纵墙分布均匀,共同承担房屋的重量。通常来说,墙体的刚度决定建筑物的刚度,如果房屋建筑中承重墙比较少,就会使得墙体之间的空间变大,建筑物的刚度就很小,抗震能力就会弱。所以应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好房屋建筑的墙体,保证建筑物的刚度。
3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设计要求
3.1要使房屋建筑结构的围护结构变轻,就要使房屋的墙体变轻。如果墙体的重量过大,其抗震性能就会变得很弱,发生地震时,就会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应该控制墙体重量材料的特性。
3.2在屋盖的设计中,屋盖要尽可能用材质比较轻的材料,并且尽量不要在屋顶增加沉重的附属物,那样不仅增加了屋盖的重量,还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加大了房屋建筑的高宽比,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必须建造的,也要尽量做得矮些、牢固些,或者是用重量较轻的材料。
4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
圈梁对于减轻震害有着极大的作用,无论是地基中的圈梁还是墙体中的圈梁。圈梁能够使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的增强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固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墙体裂缝的产生,同时还能够阻止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使结构遭到破坏。构造柱的设置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有很大的作用,构造柱的设置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同时能够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使结构在较小外力的作用下只是发生变形,而不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在房屋建筑的特性保持不变的同时,构造柱的数量要根据《抗震规范》来进行设置,但是在墙体交叉的地方,都要设置构造柱,这样就会使墙体的材料从脆性向着延性发展。
5结束语
地震是危害十分大的一种自然灾害,虽然当前科技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还是不能够避免损失。通过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之后,人们开始对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关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中讨论的话题。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把损失尽量减少,首先针对建筑物的选址应该在平坦的地区,做好地基工程,保证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衔接,使建筑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尽量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出现扭曲,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保障。此外,减轻房屋的重量也是抗震性能的一个方面。
作者:宣红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