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建筑学专业论文4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学专业论文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筑学专业论文4篇

第一篇: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研究

1.当前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

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是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建筑与风景需要相互依赖,有风景的地方要有建筑,建筑需要有风景的衬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风景园林设计。因此,社会对具有建筑专业技能和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院校开展了建筑学专业和园林设计专业。但是,就目前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情况来说,并没有将风景园林学融入到建筑学专业中,由此看来,各个院校中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风景园林学重视不足,缺乏风景

园林的设计力量大部分院校中普遍比较重视建筑学,建筑学专业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多,只重视了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建筑的外形景观,只将风景园林学作为建筑学的一门辅助学科,甚至忽略了风景园林设计学,但是,这样并没有遵循当今相对于建筑来说比较重视周围的风景、环境的现象。尽管有一些院校开设风景园林学相关的课程,也只是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设计,主要针对园林植物学和风景归化设计等方面开设课程,并没有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将其看作是两门侧重点不同的学科,然而社会市场中需要的是建筑既要有合理的、舒适的室内结构设计,还要有独特的室外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这样在建筑教育中忽视了景观园林设计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对建筑的需求。

1.2建筑学专业对风景园林学的误解

有一些院校对于风景园林学的认识不足,缺乏风景园林景观的建设经验,错误的认为风景园林就是对植物的研究,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等行为来建设园林,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育也带来了误区,在这样的教育下,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必然是两门毫无关系的学科,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只热衷于景观建筑,忽视了建筑周边的风景景观建设。只是一心想将单一的建筑设计的多么完美,却使得建筑周围缺少了风景景观的衬托,再高端的建筑,周围没有美好的风景园林景观,在审美观上和舒适度方面也缺少完美感。因此,对于建筑学与风景园林学在观点与概念上的不统一,以及误解,会遏制建筑学与景观园林学的相互渗透和发展。

2.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意义体现

建筑学专业与风景园林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遵循其不同学科理论的基础上,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所以加强建筑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1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风景园林教育的理解

现代的建筑设计对于风景园林景观面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建筑设计并非是对建筑本身的设计,同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周边环境和景观视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加强风景园林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风景园林学,帮助学生避开风景园林学就是对古典园林、植物的研究,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风景园林学的含义和其意义,让学生将建筑与风景园林结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实践,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想象范围,扩大了建筑的覆盖范围。

2.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提

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筑学的发展与风景园林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古代的诗歌、书画中就可以看出建筑与风景园林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有山有水、有花有木景观中的建筑会将风景景观体现得的更加生机勃勃,同时,在这样环境中的建筑显得韵味十足。因此,院校中的建筑学专业加强对学生风景园林学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艺术素养,同时锻炼了学生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等综合能力。显而易见,人们都喜欢在环境优雅、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居住或者工作,所以风景园林设计是一个建筑是否完美的标准。

3.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的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要求渐渐的高于对建筑本身的要求,要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满意度,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各个院校肩负着培养综合型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针对于当前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以下教育改革策略。

3.1因材施教,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对于设计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风景景观,都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环节,譬如,雏形设计环节、实施设计环节等。对于不同的环节需要掌握不同能力的人才来完成,并不是从建筑设计的开始到结束都是一个人在参与,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风景园林教学也要针对于不同才华的人,因材施教,将设计拆分成不同的阶段,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挖掘学生的潜质,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3.2合理选题,加强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必然很重要,但是实践是对理论最好的应用,也是让学生扎实掌握理论、应用理论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建筑专业风景园林中教育要加强学生实践的锻炼。设计的课题是学生进行实践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重要介质,因此,教师要反复斟酌选择合适的实践项目,让学生进行实践。合理的实践项目既要符合当今的市场需求,又要切合实际。首先,项目要具有前瞻性,总结当前建筑的经验,避免现有建筑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实践项目的覆盖范围要广泛,提倡自主发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想象。实践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于优点和不足要分别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旨在培养建筑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才。

作者:彭菲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建筑学专业学生能力的调查研究

一、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对策——以《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为例

1.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调查研究能力的对

第一,鉴于调查研究能力培养对于建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原理的课程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课程考试成绩评定中,应注重将学生参加的实际调研活动和课程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评定。第二,在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前,制定详细的基础知识的培训方案。调查研究能力是包含沟通交往、知识转换、数据整理分析以及报告书写等多项技能的综合。这种技能的培养不仅需要相关的显性知识作为基础,同时需要动手操作实践等隐性知识作为提高。第三,建立制度保障,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课题的社会调研活动,对积极参与课题调研的学生,在最终成绩评定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加分;给予时间保障,鼓励利用周末积极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安排调研环节。

2.城市规划理论与调查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尝试。

根据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中“坚持学以致用的基本原则,探索城市规划原理教学的新模式与尝试教学、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精神,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推进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力争解决以下问题:第一,使课堂理论讲授与调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相辅相成。第二,提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积极性,选择符合时展脉络的调研课题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努力应用所学知识,使其真正提高调研能力。第三,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其良好的调查研究习惯与素养。此次城市规划原理调查研究选题确定为“江宁大学城周边村庄环境的调查与改善策略”专题,学生自由组合成调研小组,根据自身情况设计调查问卷,然后开始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将教与学有机联结起来,以达到教与学最优状态的模式。

二、取得的效果

1.拓展了学生的研究视野。经过历时一个月的走访、问卷和查阅资料,学生从调研南京城市化进程对江宁大学城周边乡村人居环境体系的冲击入手,探讨科学合理的乡村人居环境体系规划的框架及方法,探索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南京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新方法。通过调研,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将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环境链接起来,拓展了他们的研究视野。

2.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实践能力。通过深入调查,学生接触了社会,提高了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同时,学生了解了情况,发现了问题,培养自己观察现实生活、收集资料的本领,增强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激发学习的动力。

3.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差,更缺乏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调研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独立活动并能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减少依赖性、发展独立性和培育开拓性。

4.加强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当代大学生很多以自我为中心,崇尚自我奋斗,不愿主动与别人合作。调研可以让每个同学在小组内各执所长,可独当一面,但彼此又须紧密配合。通过调研的分工合作,既让同学们品尝到协作的甘甜,又使他们的组织协作能力有所提高。

作者:熊东旭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第三篇:建筑学专业的特色教育

一、建筑学专业实施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必要性

(一)突出办学特点

截止到2012年,新办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占到拥有建筑学专业院校总数的60%以上,其中省属院校居多,而全国通过建筑学专业评估的院校却仅有48所。这些省属院校同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资金雄厚、名声在外的“老牌”建筑院校相比,缺少丰厚的专业基础和优势条件,因此必须通过横向对比,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和区位特点,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而确定其专业发展战略,并使其与地域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就业竞争力、有特色、专业素质高的建筑学毕业生。另外,省属院校的建筑学毕业生在工作选择上往往存在就业地集中化的趋势,即生源来源于周边地区,学生择业时体现出恋乡情结而就地择业。即使部分学生毕业时选择了北上广等大城市,但由于相对的生活成本高,竞争压力大,几年后也会出现人才逃离大都市的现象。因此,地方所属院校应针对地域性,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地域特色,培养适合本区域发展所需的人才,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

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和心理等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建筑学是研究建筑及其环境的学科,因此建筑学专业不仅仅研究如何设计一栋建筑,同时作为前提条件需要考虑建筑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经济、交通以及人文特点,即地域性特点,否则建筑设计的作品既经不起推敲,也满足不了使用人群的需求。为了避免学生课程设计的“纸上谈兵”,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参观实习及实地调研等活动,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平台和实践机会。这些实践课程的设置,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视职业教育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最能体现技术含量的专业,其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在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能仅仅依赖学院式教育,必须使专业教育走向社会,开门办学,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的建筑学职业教育。目前,为了适应日后工作需要,社会上的设计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对建筑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训练的任务。但这种二次教育延长了建筑师的成熟期,造成了设计机构的资源浪费,这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因此对于所有建筑院校来说都应未雨绸缪,适时调整建筑教育的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国家的发展、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真正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优秀、全面、合格的职业建筑师。地方所属院校尤其要根据其地域特色,把职业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出本地区真正所需的建筑学人才。

二、建筑学专业地域性特色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适时调整专业定位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自2005年成立起,一直致力于探索省属院校地域特色职业建筑师教育,以2010年第一批本科毕业生———05级建筑学为例,全年级70人就业率达到100%,其中考上硕士研究生13人(其中1人在美国就读),32%分配至哈尔滨各大建筑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以及哈尔滨方舟设计院等,其余的毕业生选择了北京、上海和深圳等特大城市。2011年在总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建筑学系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修整,增加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建筑师职业教育法规、建筑师创业指南等课程,使地域性教育更清晰、更明确,同时结合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校方针,建筑学系制定了“立足龙江寒地特色,服务地方城市建设;结合地域特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面向全国发展”的专业定位。

(二)加强教学实践课程

哈尔滨理工大学位于寒地城市哈尔滨,每年招生计划中黑龙江学生占到50%左右,建筑学专业学制为五年,学生对哈尔滨的地域特征感受较深,参观实习、写生实习等也大多立足于本市,方便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在课程设置中针对寒冷地区区域性特点,着重强调寒地建筑的建筑物理、建筑构造Ⅰ、建筑构造Ⅱ、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和生态建筑概论等课程,引导学生思考适合寒地城市的建筑设计策略。在课程设置中,设计题目强调以“真题”为主,选择严寒地区的城市与乡村生产实践项目,在真实地段和模拟现实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贴近实战演练,激发学生设计热情,并学习执行当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做”中学,在课程设计中实现了创造性的学习。在第四学期进行建筑工地和设计院的认识学习,建筑工地实地实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以及各部分专业课程的相互关系,避免盲目学习,设计院认识学习带领学生参观知名度较高的设计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体验式教育和必修、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了解社会职业环境,探索个人职业方向。在第十学期毕业设计,通过寒地城市的综合性建筑设计,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同时使设计达到施工图深度,并考虑建筑节能设计,突出寒冷地区建筑的设计策略,使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中明确职业选择方向,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贯穿职业教育理念

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的职业建筑教育贯穿建筑学教育的全过程。为此学校建立了“职业建筑师指导制”,在低年级,每个班级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辅导员”,高年级实施“导师制”,从而由浅入深地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能享受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和分层递进式的职业导航服务,让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另外,我们聘请一些大型设计院的有经验的执业建筑师、工程师来讲课,因为他们了解建筑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教给学生最实用,最直接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望”,能够在了解真实地域特点下来解决设计问

(四)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热情、改善师生关系。哈尔滨理工大学建筑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核心,改变原来学生痛苦被动接受,教师艰难辛苦填鸭的局面,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愉快传道解惑。在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时,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教师设计思想主导一切的局面,强调学生个性设计,尊重学生设计思想;大学生目前面临的是日新月异而又无法预知的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建筑材料更新换代迅速,教师不可能传授给学生所有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教”为核心转变为以“学”为核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教师传统的传授、指导,转向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请教师做参谋,通过各种渠道自主学习,并自我设计与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居于首位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建筑教育来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对广大的地方所属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突出为地方服务、为企业服务,如何利用区位优势进行人才培养是一个新课题和新方向,它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去研究探索、实践总结。

作者:孙伟斌路郑冉张宏哲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第四篇:建筑学专业实习就业的一体化

1开展“实习就业一体化”对于建筑学专业的意

1.1增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素质

1.1.1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的最大特点。高校毕业生需要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技术实践能力,才能增加就业竞争力。经常开展各种技术技能竞争活动,促进建筑学专业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建筑专业技术技能的兴趣,职业资格证书是这些能力的见证,而实习实训则是培养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所学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促进高校毕业生能顺利获得“双证”即,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提高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

1.1.2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推荐是整个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或订单式培养人才,加速推荐毕业生就业市场,大量搜集就业信息,开展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发挥校友作用,利用校友资源,在促进就业机遇的时刻搭建起良好的渠道。

1.1.3促进就业。学校把企业请进来,优化课程,是完善自身的需要,这需要通过指导学生专业发展规划予以实施。在学生的规划中邀请企业介入,这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学交替,通过实践使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具体,目标更明确,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

1.2引导建筑学专业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加强就业指导策略。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使学生了解要从事岗位的各项需求,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教育,指定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着重培养他们得职业意识,是他们初步树立职业生涯理念和成才意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

2建筑学“实习就业一体化”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来说,建筑学专业的工作比较辛苦,要求的专业素养比较多,要学的知识和软件也很多,所以,大部分的建筑学毕业生刚刚进入这个行业不会很快上手,一般先是师父带领你去熟悉环境,熟悉工作。对于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应先在基本岗位,等熟悉了环境了职位再慢慢上升,所以说,建筑学专业的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不能好高骛远,不然,高不成低不就,到最后工作就更难找了。

2.1开展建筑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到考核方式,均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对准需求设专业,对准岗位设置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实习、就业是三个重要环节,探索课程与实训的一体化,推行订单式培养,定岗实习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要实行灵活的管理、教学组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确定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新课程,加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对专业岗位的综合技能训练得到新的拓展和延

2.2顶岗实习是高开展建筑学“实习就业一体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订单式培养可以有效解决“工作”问题,在校学生掌握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缩短上岗的适应期,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企业的生产过程、设计的全部工程流程和过硬的技术,学生可以由实习的角色向企业员工转换,学生由单一型专业技能人才转向综合性专业人才,使得和岗位零距离。对于建筑学的大学生来说,可以到施工现场先实习,然后再分配任务,从建筑岗位的最基本的做起。

2.3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是深入开展就业工作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是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集中体现。把学生的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踏入社会的实践过渡和今后的就业选择完整地统一起来,形成学生实现就业、学校实现育人目标、企业得到适用人才的“共赢”态势。

2.3.1产学研结合是高等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之路,以求与企业共同发展,不失为“双赢”战略。企业专家在现场教学或到校上课,有利于尽快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建设、教学计划制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按照双方论证的教学计划参与教育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后由相关企业择优录用,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产品”的适销对路。

2.3.2根据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一套基于“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通过这种模式进行实训,不仅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就业市场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并且对高校开展就业具体重要的意义。

3结论

一直以来,建筑学在我国都不是十分火的专业,对于建筑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一直都不大让人满意,可以说“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推出,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对于建筑学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项十分好的模式,它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了保障,虽然,具体地说“,实习就业一体化”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的具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答,但是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一定是功不可没的。希望在未来,“实习就业一体化”会给建筑学的大学生带来更多好处,相信,在我国的努力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会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作者:贾晓浒张一飞邹德志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