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引言

社会的发展及人们住房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使得住房并不只是作为建筑物而言,而是更多的承载了人们的精神及情感寄托。这无疑加速了建筑施工及设计技术的进步。教育是技术创新与变革的基础,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应积极推进工业民用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2.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2.1专业综合性强,涉及范围较广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开设包含了建筑设计、施工、预算、监理及电器安装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多个环节。一方面,此专业学生需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法,对建筑材料及资金的使用情况作出合理的预算分析;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过硬的施工技术以指导实践操作。此外,还应学会统筹管理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及对建筑施工的有效监督等。因此,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习是一个系统化了的工程体系架构。学生既要学习工程制图、测量、设计等基础课程,又要在其基础上以计算机软件为主要媒介完成工程预算、管理及技术监督等学习内容。其综合性之强,涉及范围之广尤其增大了学习难度。

2.2专业趋于实践性,与工程施工直接关联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所学课堂内容大都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归纳,将其精华部分以文字及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在课堂中既要将实践型的经验通俗易懂的讲解给学生们听,又要保留工程本身的实践价值。同时,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经过自己的加工与整理,将其与现代化社会需求整合开来,创新施工技术及方法,研发新的建筑设计结构。因此,笔者认为专业与民用建设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技能又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创新,从而指导工程建筑的真正施工与建设。这一理论与实践的交替过程都要依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2.3专业所学知识繁杂,不易识记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开设课程之多导致其不可能存在一个知识体系包含全部学习内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将其以学科为单位独立成体系,如建筑的施工技术、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监理等学科各自形成知识结构,便于知识点的学习与记忆。此外,鉴于此专业的实践性,图形、制备工艺及设计流程也将大量存在于课本,这些抽象的知识学习缺乏必要的演示平台,也加大了知识学习的难度。

2.4课程内容更新速度快,实时性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掀起了技术创新的新一轮革命。施工技术、新型建筑材料、特色工艺设计的更新步伐日益加快。只有掌握最新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其市场动态详情,才能不断迎合市场及人们的主体需求。这就要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注重建筑行业的技术更新,以开放的视角敏锐感知建筑业行情,从而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学习到最新施工技术。

3.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推进教学内容变革,实施职业教学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教学目标即为社会培养具有突出理论基础及一定实践技能的专业型人才,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然而,现阶段此专业往往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核心,教师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真正技能的掌握,与其教学目标严重背离,更不用说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了。因此,推进教学内容的全面变革,确保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培养双管齐下又紧密联系,将原有的单一学科型教学转变为以职业教学为基准的产业化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变革。第一,删减不必要理论课程,缩短教学时间。如理论力学中的对于天体及生命科学的讲解与建筑施工无必然联系,因此可以将其省略,同时与结构及材料力学合为一体集中教学。第二,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直接进行实地教学,边理论讲解边实际操作。第三,突出重点课程,拓宽教学内容。如,可将建筑预算、建筑结构构建、建筑施工管理等作为重点课程。其宗旨在于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建筑人才。第四,增设讲座课程,邀请专业人士对目前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相关的最新国内外先进技术、施工细节进行专题讲座,并辅助以房屋建设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建筑业的脉搏,与建筑施工市场接轨。

3.2开展互动课堂,培养创新意识

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学采取的“满堂灌”模式往往会在将学生带入学习内容内,而没有让学生“走出来”。学生盲目的学习,并没有考虑其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恶性循环,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也因此产生。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学最重要的在于“走出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提出并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自我知识否定与肯定中汲取知识的精华。因此,开展互动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在其主动抛出问题后,教师给予详细解答或者以讨论组的形式探究出最终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变革教学模式,以创新型的思想武装头脑,不断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切勿延续传统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的进行课程教学,而让学生沦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互换身份,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讲解课堂内容,授课形式不限,亦或板书教学,亦或多媒体教学及室外实地教学,或者三者兼而有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站在不同的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加之上网查阅教学素材及课堂的互动,从而大大加深知识记忆,取得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3.3增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工作经验的缺失及企业培养人才耗费成本的巨大。同时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而言,其工作环境大都在室外的建筑工地,应届毕业生对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知之甚少,用人单位在担心其生命安全之余又惧怕其会阻碍正常的施工进行。然而,如果企业不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他们仍然会缺乏实践经验。反之,企业在流失人才的同时也会由于长期无新鲜血液注入而止步不前。针对企业与应届毕业生之间各自矛盾这一现象,增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有学校为学生的安全做出担保,企业免除了很多后顾之忧,学生也有了相对可靠的实习单位,有利于尽快的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因此,校企合作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业形成了坚固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为其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后的意见反馈,实际上也建立起了一座教学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沟通连接的桥梁。在学生实习期间,企业能够看到其实践能力的某些不足,从而间接反映出学校培养模式的弊端,或者企业可将其运营项目作为实际案例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同时,学校也能了解到企业的具体人才需求,进而面向社会需求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真正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实践能力的提升为根本教学宗旨,原有的学科教学定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摆脱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建设新型学科体系是新时期建筑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变革、实施职业教学,开展互动课堂、培养创新意识,增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人才供给的畅通,促进建筑行业发展。

作者:陈钢 单位:延边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