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专业校企合作新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校企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各取所需,学生直接受益的一种方式。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模式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以前的课堂式和师对生的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近些年发现校企合作似乎遇到了瓶颈,特别是遇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资金紧张,接转工程明显减少,导致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积极性不高,学校的根深蒂固的体制上的问题也导致很难深度合作。笔者从政策和市场影响、管辖不同、模式限制、理解不够四个方面谈建筑专业的校企合作问题。
【关键词】建筑校企合作探究
关于“校企合作”,2001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将其定义为: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实际工作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的进一步分析与思考。笔者更认为是一种合作关系,是高校与企业双方为了谋求各自的发展,在平等、互利、互惠和自愿的基础上,在寻求合理的合作方式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是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而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等共享的“双赢”模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这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和企业接轨。建筑专业而言,社会大量需求的是生产一线的施工技术人员和建筑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建筑企业对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有很大的空间,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自己能在未来的岗位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企业过早地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可以为企业培养更好的员工,还能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也是回报社会的一种反哺行为,多数企业能够接受并努力推行。近几年校企合作采取签订协议、学校请人来校讲课、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留用等方式,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校企合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1建筑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影响,制约校企合作的热情。
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应该作为学校和企业的长期规划行为,而不是短期行为,更不应唯“利”是图。企业可以把效益不景气的这一阶段当做“蛰伏期”,追求企业内涵发展,扩大宣传,精练队伍,培养后备力量。争取做大做强,趁“有时间”多搞搞“校企合作”。
2学校和企业管辖部门不同,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支持力度不大,特别是在政策扶持上和项目的跟踪服务上。目前多数建筑类职业院校隶属于教育局管辖,而企业属于建设局等建设部门管辖,在以往这两个部门互不相往来,没有“合作”、“互惠”的沟通。院校和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需要这两个部门的“同意”,往往没有部门愿意站出来“担责”,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何必冒着利用职权转移国有资产的嫌疑呢,更别说给企业一些政策上的优惠了。笔者认为,学校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多向上级领导反映校企合作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让领导们“牵牵线”、“搭搭桥”。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促成校企合作项目的形成。
3合作形式不明确,模式限制校企合作开展。
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往往忽略了合作的本质目的是人才质量的提升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职院校无论是在行业系统内还是在行业系统外,其校企合作模式排在前几位的仍然是学生企业(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室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与企业合作共建双师教学团队等初级或中级层面。这些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分析现有较为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问题及解决措施。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就越高,投入力度也更大。小型企业更愿意采取非正式或在职培训的形式,以满足其扩大影响的需要。笔者认为,校企合作可以阶段式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可以结合培训部门先从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外聘授课等方式开始,再加入项目合作领域,进行“冠名班”,让学生接受企业的理念和教学,让企业有优先挑选职工的权利。又如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试验,可以让企业借助于学校已有的设备设施,“盘活”起来,对外社会服务。
4相互不够理解,校企合作难。
大多数研究都将学校与企业合作不深的原因直接指向企业,认为是企业因追求利益而导致的。现实中,院校也将原因主要归于企业不愿合作。诺贝尔经济学家弗里曼德曾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原本无错,“无利不起早”。我们更应该从学校的角度考虑如何服务于企业,如何方便于企业,让企业看到“甜头”。比如建筑中的材料质量检测如果仅仅停留在挂挂牌、上上课、开开会、拍拍照,这不仅使校企合作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也浪费了大量的设备资源。而企业认为学校的顾虑太多,瞻前顾后,进程慢,最终失去耐心。笔者认为,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要想在行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赢得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尊重,在“研”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一是可通过技术研发确立学校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二是可通过技术研发解决企业所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所需,赢得他们的合作,三是可通过技术研发锻炼一支教学队伍,四是可通过技术研究跟踪技术发展动态,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校企合作是推动建筑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绿色施工,推动建筑业企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和扩大海外市场的重要关口,作为培养一线人才的职业院校应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进行对接。企业应有为社会、为行业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院校主管部门更应注重协同发展的理念,使内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实现1+1>2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全行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俊.校企合作模式及合作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1.
[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Z].2014.
[3]汪士和.2016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探析[N].中国建设报,2015-10-09.
作者:成华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