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体下高校建筑专业教学创新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也应顺应时代要求进行改革创新。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建筑专业面临的诸多困境,从构建教学资源库、丰富课程信息化形式、创建多元教学平台三个方面来构建教学设计思路,提出在新媒体时代下需要创新建筑类课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路径提出构想,旨在为建筑专业教学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建筑专业;教学创新
新媒体是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式。从空间上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新媒体的相关技术,并且习惯通过此类途径来解决自己生活或学习中面临的问题。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还是以传统方式或单一的网络信息化教学为主,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发展的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筑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因此,如何与新时代、新环境相适应,形成建筑教学新载体,从而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建筑专业教学的发展要求,是当前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新媒体环境下建筑专业教学面临困境
建筑学科课程多数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专业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实操技能。随着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能力要求的持续提高,顺应新媒体时展创新建筑专业教学模式刻不容缓。通过调研,现阶段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虽然已经普遍重视专业信息化建设,但仍面临诸多困境,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1教学内容滞后,脱离行业发展前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人们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快捷、便利,同时对于知识信息获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部分传统的建筑课程教学逐渐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传统建筑课程教学内容滞后、专业知识内容更新速度较缓甚至与实际工作产生脱节。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主要将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讲授于学生,学生大多只能靠教师讲解的途径获取书本上的新知识。教师上课的内容是以教学计划与教材为依据的,构建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然而,由于课程教材的编写内容繁杂,高职院校难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完成内容的及时更新,只能对其进行局部有限的调整。但如今的建筑行业的技术性、信息性、科技性日益凸显,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因此,书本教材内容与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相脱离,学生很难接触到行业前沿的知识与信息。尽管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但他们自主收集的碎片化的信息无法形成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1.2教学模式单一,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步认识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模式被广泛运用,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而这些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很多问题。首先,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整体不够深入,仍停留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用于制作PPT课件,而授课形式并没有太多改变,还是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时效性、快捷性、互动性的功能,课堂效果难以保证。其次,针对性的教学难以开展,无法保证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很难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导致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最后,建筑类课程教学模式没有完整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目前,对高职院校建筑类课程教学的评价仍以理论考核为主,仅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专业成绩,而忽视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对注重实践操作的建筑类课程而言显然是不合理的,不利于构建完整客观的教学评价体系。
1.3信息化教学多注重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
建筑类学科课程的综合程度较高,既有偏理论性课程,如建筑学概论、建筑法规等,又有偏实践类的课程,如建筑CAD、BIM建模、施工技术等。基于建筑学科的特点,需要以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意识到建筑专业课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很多院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推进线上资源设计力度,但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目前仍然多浮于形式,没有真正融入专业课教学中。首先,在信息化教学形式上,教师多数只是将课件通过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后再加以讲解,学生观看学习课程内容。虽然相较于传统板书多了很多图片、视频,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但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并没有改变,因此,课堂的学习效率也没有明显提升。其次,信息化手段没有融入教学的各阶段。在新媒体环境下,建筑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具备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现阶段建筑专业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还局限在理论层面,而忽视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结构课程虽然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帮助学习梁、柱等建筑结构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重点实践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2新媒体环境下建筑专业教学创新设计思路
新媒体环境下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应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将线上、线下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需要立足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针对学生现状,创建能够体现建筑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作为整体思考教学方案,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推进建筑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通过构建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形式、创建网络教学平台等形式,以更好地实现授课目标,优化教学效果。
2.1利用新媒体海量教学资源,构建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库
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创建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校专业课程网络学习平台微课、PPT课件、文本资料、优秀案例、实操视频、学习计划任务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课程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利用快捷、方便、全面的新媒体资源构建以课程教材为本的教学资源库。①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突出课程侧重点。以“BIM建模”为例,由于BIM建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软件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软件实践操作为导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②依据教材主体内容构建课程资源库。教师应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对相关课程进行重构,设计符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模块及章节任务等,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资源库。③以课程关键章节内容为对象,重点建设丰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依据实际工作场景对课程重点实践环节进行虚拟化营造,为课程实训提供灵活、真实、高效的练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他们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2.2丰富课程信息化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建筑类课程利用新媒体手段构建丰富新颖的教学形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需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比如,校方应鼓励教师开设智能远程教学平台,学生可在课前、课后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可将学生常用的社交软件用于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便利性。比如,教师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课程知识,或以小测验等形式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效果。此外,针对非常注重实践的建筑类课程,除了应用手机、教学课件等传统多媒体教学形式外,还可以引入针对建筑实践课程的VR仿真实践操作系统,教师丰富课程信息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工程实践中深入学习课程内容。
2.3开展多元化平台建设
在当今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建筑专业在构建课程教学平台时,要保证教材主体与多元化相结合,形成教学资源丰富、形式多样且符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新媒体平台。做好教学平台建设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具体做法包括: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将课程相关的行业发展现状及时给学生,以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认知。教师可下载“筑龙网”“建筑规范”“中国建筑人才网”等手机App或添加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学习优秀案例,确保学生可通过个人移动平台及时有效地查到对自己有用的专业信息。其次,学院可以组建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学院的自身特色创建专业课程新媒体平台,在互联网中挖掘筛选出有较高价值的优秀教学资源,全面构建多元化、校本化的新媒体教学平台。
3建筑专业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建筑专业教学模式实施路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入手,结合新媒体的独特优势,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实施教学。
3.1课前:线上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课程开始前,教师可将本学时的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课件、微课讲解视频、课堂任务书、课前测验等上传至学校“学习通”平台;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前预习要求及学习任务,登录平台观看微课视频、课件等并完成课前任务,利用线上平台实现自主学习。课前任务不仅是客观的习题,而且包括主观讨论题,需要学生之间分小组进行自主调研、查阅资料、互相讨论完成任务。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可在线上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重点内容,同时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统计预习阶段集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基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计划进度、教学方法和侧重点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3.2课中:线下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实施方案中,课程讲授环节主要以微课或电子课件的形式在课前通过线上平台学习,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则主要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式学习为核心,通过新媒体工具辅助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形式有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汇报、查错纠错、辩论答疑、知识点提炼等;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全程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点评,通过这些手段来化解教学难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课中讨论式学习进一步系统梳理了课前阶段所学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厘清思路,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理论知识。
3.3课后:巩固提升、应用实践
课后学习以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内化吸收为目的。①教师将课堂知识梳理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及时在“学习通”平台,方便学生回顾课上知识,并作业作为学生评教的一部分。学生还可以组建学习交流群讨论交流课程内容,从而满足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求。②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实践学习。教师可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学生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端进入模拟实训场地,完成若干实践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可在线上平台及时反馈,经过互动讨论、教师答疑等方式加以解决,从而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4结语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专业教学模式实施路径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新媒体技术手段贯穿教学全过程,结合项目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方法,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来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让学生体验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到检查评估的全部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决策、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融入新媒体的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及学习成果,不仅实现了知识的积累、职业能力的提高,还实现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会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学习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建筑专业需要积极构建以现代信息化为重要手段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泽 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