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探究

一、其它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又被称为开发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全名为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velopment,是一套在美国比较通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以建筑寿命为考虑出发点对建筑的整个环境性能进行测量评估,为建筑设计保证经济性能和有效提升建筑环境建立了标准。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世界公认最具有权威性和完善的评估标准,为世界的建筑设计评估所认可。LEED对建筑进行评估时主要是考察建筑周边环境的水资源、场地和能源、资源以及材料等。建筑在满足评估条件时。可以依据LEED中对应的条款对其进行打分,在LEED中有详细地针对打分的条文以及相关案例。建筑建设先要满足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每个评估项的前提,然后才可以依据相关条文针对每个得分点进行打分。LEED编制了较为详细的相关技术手册,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加透彻地理解该体系,将各个评估项所得的分数累加即为该建筑绿色评估的最终得分结果。若是得分处于26到32分的区间则为一般认证;银质认证的得分区间为33分到38分;金质认证的得分区间为39分到51分;铂金认证的得分区间为52分到69分,LEED绿色评估体系的总分为69分。

2.BREEAM(英国)建筑评价法

该建筑评价法主要是用于评价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悠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使其成为世界认可的评价体系之一。BREEAM简单直接地表达出其评估条款的重要性,易于理解,异常透明、简单。BREEAM主要有四个级别的评定:优异、优良、良好以及合格,由BRE给受评估的建筑发送最终的评定资格。建筑项目在进行评估时被BREEAM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也不一样。评估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设计建筑、建筑性能以及运营管理。对不同阶段的环境指数和BREEAM等级进行评估时主要考虑建筑的运行、管理以及性能。其评价的项目主要有:(1)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消耗、渗透;(2)室内、外环境质量;(3)空气质量和水污染情况;(4)建筑场地的生态情况。针对建筑的设计、性能以及管理分别进行评价打分。

二、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

与国外的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起步较晚。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借鉴先进评估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绿色评价体系。在2001年,建设部借鉴LEED经验并结合我国相关法规公布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该手册主要用于评估我国的生态住宅。在2003年,中国建筑科学院以及清华大学等借鉴消化了日本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公布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在2006年,科技部和教育部推行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考虑节能、节水、节能、节地、室内环境以及运营管理等6方面。

1.我过的生态住宅评估体系

我国对生态住宅进行评估时主要是对建筑环境的寿命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好的起到环保节能、提高居民居住环境的作用。表2为2002年版本的生态住宅的评价体系指标。

2.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我国过为了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发扬绿色奥运的精神,给世界人民展示绿色生态环境而提出了绿色奥运建筑的评价体系。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的评分标准进行了详细地标注,并且开发了一系列相关软件。(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将评估方法将项目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管理。在对这些分开的阶段进行评分时要针对各个阶段的工程特点,从而保证绿色建筑的质量和资源合理利用。(2)Q和L评分法。将评估条例分为两大类:Q和L。Q即建筑质量,亦包含其提供的服务水平。L即资源、能源以及环境的消耗。建筑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最大化的环境质量而耗费最小化的能源与资源,Q与L结合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有五个L类四个Q类指标,其中二级指标18个,一级指标15个。在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中采用五级的评分体制。最优分数为5分,最低分数为1分,一般水平为3分。若采用3分制度,则达到最低要求时为1分,不满足者为0分。(3)注重延续文化。注重建筑技术、材料、环保节能的技术要求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建筑文化,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运用于绿色建筑中去。这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我国特有建筑文化和技术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三、结语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健康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这方面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相关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探索和研究。在借鉴其它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已取得一定成绩,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会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罗秀林单位: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