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混凝土叠合板安装施工工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介绍了混凝土叠合板的发展概况,从顶板支撑体系、混凝土叠合板吊装、叠合板缝处理等方面,就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优化叠合板工艺对加快叠合板安装施工速度、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施工工艺
20世纪50年代,混凝土空心板及预应力板在民用建筑上开始应用,并且制定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相关标准图集。之后朱伯龙教授研发预制混凝土薄板,随着混凝土叠合结构形式不断多样化,混凝土叠合板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当今装配式建筑取得长足进步,对混凝土叠合板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中的施工效率,现对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加以阐述。同时,为现场施工提供施工工艺参考[1-6]。
1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概况
本工程为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住宅,依照单元构件受力特点,对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进行深化设计,力求相同类型的构件截面尺寸和配筋保持统一,达到预制构件批量生产的要求。通过预制构件专用吊装、就位、安装等工器具的使用,使得结构施工便捷、质量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节能减排。
2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流程
本工程混凝土叠合板的尺寸长为5m,宽为2.3m。对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的优化,有利于加快叠合板的生产速度,减少多余工序造成的窝工问题,实现建筑工业化。混凝土叠合板施工流程如下:基层清理→支撑体系安装→叠合板底板吊装→叠合板板缝处理→机电管线敷设→板钢筋绑扎→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养护→板底支撑拆除。
2.1顶板支撑体系
叠合板支撑采用独立支撑模板体系和现浇部位碗口架支撑模板体系两种。
2.1.1独立支撑模板体系
1)独立支撑模板体系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架料及木模板的使用量。2)顶板独立支撑模板体系由独立钢支柱、三角稳定架、几字形钢框木梁等组成。3)顶板独立支撑及托架调至相应标高,上方放置的龙骨(可周转使用的“托梁”)间距根据设计要求不得大于1800mm,沿长边方向布置,每道两个支撑,每个支撑距离叠合板边不大于400mm。预制叠合板支撑体系距墙体间距450mm~500mm之间。支撑拆除时保留支撑不得少于2层。
2.1.2现浇部位碗扣架支撑模板体系
碗口架支撑模板体系由碗口架立杆、水平杆、U托及托梁等组成。碗扣支撑架用于各楼座公共走道现浇混凝土顶板、梁。碗扣架横向步距900mm,纵向步距离600mm,900mm,1200mm组合设置。水平杆步距1200mm,架高2700mm,立杆上端承插可调U托,U托上部支撑托梁,保证模板体系稳定牢固。
2.2混凝土叠合板吊装
混凝土叠合板起吊运用模数化吊装梁进行吊装,保证吊装叠合板起吊时四个吊点均匀受力,起吊过程应缓慢以保证叠合板平稳吊装。吊具和构件重心在垂直方向上重合,吊索与吊装梁水平夹角不小于60°,吊装前对叠合板进行吊装数值计算。
2.3叠合板板缝处理
叠合板底板与墙体交界处板缝采用高强砂浆封堵。叠合板之间拼缝处底部模板采用15mm多层板,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方木,主龙骨采用100mm×100mm方木。吊模支撑采用双排16丝杆吊模,丝杆纵向间距600mm。为了防止拼缝浇筑时发生漏浆,叠合板板边加工时应预留为4mm×50mm(深×宽)的企口,并在企口内塞10mm宽防水胶条防止漏浆。
2.4水电管线敷设
叠合板敷设管线时,正穿管线采用刚性管线,斜穿管线采用柔韧性较好的管材。不可多根管线集束预埋,减少应力集中,采用直径较小的管线,应分散穿孔预埋。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2.5叠合板钢筋绑扎
根据在叠合板上方钢筋间距控制线进行钢筋绑扎,保证钢筋搭接和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利用叠合板桁架钢筋作为上铁钢筋的马凳,确保上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对已铺设好的钢筋、模板进行保护,禁止在底模上行走或踩踏,禁止随意扳动、切断格构钢筋。
2.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按相关规范对叠合板安装及现场钢筋绑扎等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以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前,应先用定位卡具检查并校正预制构件外露的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插筋露出部位用胶带包裹,防止浇筑的混凝土污染钢筋接头。混凝土浇筑应从中间向两边浇筑,保证预制叠合板底板及支撑受力均匀。混凝土浇筑前应控制入模温度,保证混凝土浇筑连续浇筑一次完成。浇筑后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振捣混凝土中的气泡,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对叠合构件及周边现浇混凝土结构连接处的混凝土浇筑时,应注意加密振捣点,以保证结构部位混凝土振捣质量。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不要移动预埋件位置,且不得污染预埋件外露连接部位。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避免局部混凝土的堆载过大。操作人员利用木刮杠刮平混凝土水平面表面,随即用木抹子搓平。混凝土浇筑后产生弯沉应及时养护,保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后浇层与预制墙板的结合面应采取拉毛措施。专业人员负责季节性施工保护及测温工作。
2.7支撑拆除
楼板独立支撑配置数量3层,三脚架配置1层。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支撑保留层数2层,保证支撑安全稳定。
3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混凝土叠合板的发展概况,优化混凝土叠合板安装工艺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详细介绍了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在施工中,需注意吊装施工中保证叠合板受力均匀,密实板缝提高叠合板接缝的抗渗性能。
参考文献:
[1]聂建国,陈必磊,陈戈,等.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3(2):58-59.
[2]徐天爽,徐有邻.双向叠合板拼缝传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3(3):11-14.
[3]周旺华.现代混凝土叠合结构[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2-180.
[4]蒋森荣.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59.
[5]周明杰.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曹辉 李小利 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