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体育类本科人才培养回顾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体育类本科人才培养回顾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体育类本科人才培养回顾

优先培养创新能力

往大了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小处说,创新则是一个专业能站住脚的灵魂。我们过去曾一直保持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优良传统,但我们对新鲜事物不能没有疑问,我们不怕提出问题然后去解决它,而怕的是没有问题要提,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只能把脚步停留在原地,等待其他人给我们铺台阶。优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所学校屹立在众多院校的强力保障,在未来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是重中之重。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素质教育是一种强调人的身心品质的整体性、内在性、综合性,促进学生的身心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他们学到的知识得以内化为潜在能力和内在的品质与精神的教育。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地方院校也相应喊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我们要的不是口号,是实际行动,只有多专业复合型人才才能立足这个社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合作发展,将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本身的素质得以完善,将“木桶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为我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一份参考。

多样化的人才培养

相对于“又专又精”的高品质专业型人才来说,全面型技术人才更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培养多样化人才成为当今院校提高就业率的一种途径,那么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不能单单从专业教育领域进行,还要更好地结合学校实际、地域现状、社会形势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还要结合专业外的其它专业进行相互之间的选课或是各学院教师之间定期的交流研讨课等形势进行有实际操作的培养模式,也可根据学校周边企业或单位场所相互之间的沟通、实习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要从现在开始实施操作,不仅仅为提高学校就业率,更为我们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一份基础。

课内外培养要实现一体化

学生通过对大学三年相关专业学习的了解对本专业的课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对本专业的知识也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否可以步入社会这又是另一方面的考验,在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生涯中,学校会安排学生校外实习,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它能让学生直接接触到社会,更能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而面对困难又该如何应对,如何解决,再如何进行并传达给对方,这些都是校外实践课所应掌握的“知识”。当然,实践单位应与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吻合,课内外的培养要实现一体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住的书本上的知识不至于造成应用不上而出现“浪费”后遗忘的情况,实习期结束后还应对此次实习遇到的困难和知识漏洞进行解决与填补,相互讨论课内外培养中还缺少什么并如何加入和放置,从而建立自己学校的培养经验,为以后课内外培养的一体化建立“备份”。

增加课程内容的全面与科技含量,培养新型体育人才

以往的单科类体育院校通过相互之间的融合、合并成为新型的综合型大学,或是通过自身制定的政策实施恰当,办学质量一丝不苟,吸引到高水平、高学历人才逐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成为了具有自身造血能力的体育类重点院校。不管这两类院校目前的培养模式差别是什么,要办好相关专业必须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以素质教育为主体的具有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又能迎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体育人才。首先要从课程上提高理论课的科技含量,扩大理论课的学科数,提高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要求,设置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诸如: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目前,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已经成为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这些课程的制定相对完善并且科技含量高,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动,这就可以适当增加学科培养的比重,让学生加深这些主干课程的基础文化知识,提高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这些课程发展到什么地步,为以后的科研奠定基础。在增加这些核心课程的同时,也可适当增加一些有关学校体育学类的课程,横向拓宽专业口径,同时还应重视校外实习的重要性,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培养新型体育人才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本文作者:于军周军华作者单位:鲁东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