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本科教学中营养课程的融合与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民族传统体育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制定,成为各高等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原则性依据。现从5所体育专业院校(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与南京体育学院)、4所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与3所综合性大学(浙江大学、集美大学与苏州大学),共12所设置民族传统体育本科专业的院校课程设置来看,7所院校(3所体育专业院校,3所师范院校,1所综合性大学)开设了运动营养学相关课程,占58%,其中1所为专业必修,其余为选修课,课时从27-54不等。课程开设数量与课时数明显偏少。
运动营养课程教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教学的融入点
运动营养学课程以西方营养学基本知识为基础,以营养与运动两大健康要素为中心,在介绍营养素、食物营养价值和食品卫生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不同人群进行体育运动时的营养需要特点及其营养补充的要求。[5]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生产活动、丰富文化生活需要和在于自然作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结合积极性和娱乐性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特点鲜明的强身健体与养生方式,例如现在广为流传的“导引”、“太极”等。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健身与养生的内涵与现代的运动营养学所倡导的科学健康膳食及营养的合理补充有着巨大的融合之处,也是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重点把握的内容。
营养素融入阴阳学说营养素完全是西方营养学及医学发展的产物,以具体的化学名称与物质结构来说明各种化合物被摄入人体后的功效。而民族传统体育养生中的核心理论“阴阳学说”却以哲学思想的“辩证理论”来解释人体的和谐与稳定。两者看似毫无关联的理论结构在最终追求的目的性“健康”方面有着中西文化的交融。民族传统体育强调的“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养生观点的哲学思想其实蕴含着体内物质的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各种营养素具有鲜明的营养价值与功能,可以用来解释“阴阳平衡”所带来的健康原因。在介绍食物营养价值时,可以增加传统与现代养生食品的理念与组成,尤其对药膳的介绍。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法与营养补充营养物质的合理补充是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措施。民族传统体育中太极、导引、吐纳、八锦缎、五禽戏等运动项目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早已传播世界各地。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时,增加营养物质的补充,将会有利于运动的开展以及增加运动的效果。民族传统特色的营养配餐不仅能够起到增效的作用,同时也赋予民族养生文化的新内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增加传统养生饮食配餐研制的教学内容介绍,来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在介绍经典运动营养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图表、知识链接、附表等通俗易懂的形式重点突出民族传统体育营养补充的方式方法与营养配餐等可操作性内容,增加的运动营养学的趣味性与实践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运动营养课程改革的建议与思考
运动营养学知识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任重道远,但将中西方文化融合于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民族养生之道的传播。
加强教材建设,突出教材知识的民族性深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发掘与强身健体有关的养生之道,挖掘其中的营养学理论,丰富运动营养教材的知识体系。针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应形成独特的运动营养学教材,将民族文化内涵深入其中,争取对各种项目都能有科学合理的营养学知识支撑,都能找到现象的科学解析。
师生共同参与运动营养课程教学建设为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应提前将学生的兴趣点纳入到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中。让学生参与课程知识体系设置,合理的安排经典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潮流。让学生留意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以潜移默化影响其注意力,使其有意识的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针对学生的运动专项,任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要求,尤其对指导运动实践的营养学知识要求,以便教研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动、不断的征求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如:知识宽度,难度等。教师应及时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化要求,改变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专项训练运动营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运动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烹饪学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且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知识并运用于指导实际体育训练,必须以学生日常营养需求与训练实际相结合,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养生案例式教学为主,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尝试让学生主动分析自己所接触的膳食与营养品,运动训练营养补充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学生主动将知识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认知技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培养的根本是思维能力的训练。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很多前沿知识都体现在学科的交叉,运动营养学也不例外,多学科的融合使其发展更为迅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须不断的把握当今生物与医学领域动态,了解运动营养学发展前沿,将交叉点分析给学生,让学生明晰知识融合利用的原理,在学习营养学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创新思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切认知技能掌握的基础。认知技能是习得规则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使学生掌握运动营养学知识外,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指导大众在进行民族体育项目科学健身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养生营养补充,指导运动员合理的使用营养补剂延缓运动疲劳的发生。
重建师生关系,开展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对话哲学,主题教学理论等基础上的新兴教学模式,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7]对话教学的核心就是:教与学的交往,有效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也真正体现了教育以人文本的理念。对话的开展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对任课教师也是一种提高、一种督促,更是一种引导。同时该模式的应用也展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也是教师民主、宽容、理解情怀的表达。
有效的课程教学评价王充《论衡•知实》云:“事有证验,以效实然”,实践是检验效果的标准。判断教学是否有效,也必须要验证与评价。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着眼于教学的全过程,针对于师生两者。对运动营养学课程而言,应遵循该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应用性教学效果的评价,例:让学生设计一份膳食配餐方案,并将方案实施。教师对全过程进行评价打分,作为一种重要的平时考评成绩。学生应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知识储备、备课程度等方面也应进行打分考核。最后应由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总体成绩进行最终的评价。
作者:白宝丰单位: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