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本科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质量工程”内涵认识不清自从2007年“质量工程”实施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在此项目建设上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诸多高校对于申报结果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项目建设本身,这个问题不容小觑。许多高校为了能够获得更多建设项目的审批,将各种优势资源集中在一个项目上,竭尽全力组织少数高水平的学术人才进行主持参与,将大部分精力和财力都耗费在外部包装上,做“面子工程”,就是为了能够申请到更多的项目建设资格和建设经费。可是回过头来,最根本的项目质量却被忽视,最基础的是否能够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不仅没有达到这个项目申请本来要达到的培养本校人才能力水平的目的,也忽视了“质量工程”建设旨在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宗旨,对于是否真正提升了办学水平、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并没有真正给予关注。
(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认识不足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在“质量工程”中,教师同样也是建设的主体。只有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各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中来,“质量工程”才能顺利地开展。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很多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普遍存在过度重视科研、轻视教学的现象,对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认识严重不足,这就导致教师根据校方的导向,忙于追求科研经费与成果,而忽视了本科教学的质量与强度,导致教学精力不足。
(三)项目建设过程缺乏监管在项目申请成功,建立的初期,也存在很大问题,建设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经费使用也没有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造成大面积的“重申报、轻建设、无应用”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质量工程”的时效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一旦申请项目成功后疏于监督和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遵守,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责权不明晰,奖惩制度以及实施措施也不明确;另一方面,从上级的角度来看,教育部、教育厅等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相关监督措施也不是十分完善,对立项后的项目的管理监督条款比较宽泛和放松,没有严格的控制。这两方面都严重地影响了“质量工程”的效果和意义。
(一)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本科科学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专门的领导团队和工作小组。因此在质量工程的启动前期,各高校需要专门成立“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可以由学校的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等主要领导人担任,为质量工程建设提供切实的组织保证和人员保障。
(二)推进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工作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轻视本科教学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加强教师考核制度为手段,以相关行政规定作为保证,实实在在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进程。学校实施任课教师的定期资格审查制度,对于本科生所用的课本、期中期末的考察方式等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规范的规定,同时提高教师中教授的比例,提高提升职称的要求,对教授本科生的授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从政策和制度上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三)推进课程组建设各高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课程组建设实施意见,课程组是集教材、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特色专业等于一身的重要建设项目,是“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证明,课程组活动开展的好坏,可以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加强课程组的建设,不仅是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的“良药”,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力量源泉。目前,有些高校组织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重要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组,一部分重要的基础课更是面向全校选聘课程组组长,采取激励制度,提高了任课教师和参与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总结“本科教学工程”可以说是“质量工程”的补充和发展,从实践情况来看,“质量工程”已经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在总结了“质量工程”相关的不足之后,对于“本科教学工程”的整体安排就有了宏观上的考虑,对于本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考虑得更加全面和细致。
作者:王春放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