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进入了改革阶段,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过渡成为大众化教育阶段。而对于民族院校来说,其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也需要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趋势。纵观当前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不难看出大多数研究内容都集中在教育质量本身,并未对教学质量产生的过程展开深入分析。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是当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未来教育领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民族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要点分析

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也让的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方向不断发展,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间的融合。但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当前的教育发展空间不断扩大的趋势当中,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的现状会更加激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民族大学院校来说,教学运行管理过程能否跟随教育环境改变而做出调整,是当前主要的现实问题。

一民族院校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定位

市场机制的引入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使得民族大学的显著提高,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具有硬实力,就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进行良好定位,基于社会需求层面来转变办学的理念与历史条件,明确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价值与社会发展机遇,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教学运行目标与主要方向。

(一)服务目标定位

服务目标定位即民族大学为社会服务所提供的空间范畴,具体来看就是指高校在行使职能的过程中能够覆盖的教育范围。一般情况下民族大学所在区域都是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区域,在了解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后,协调人口与产业结构,将院校的长期发展与区域发展紧密联系,为地方教育事业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实际上,人才培养是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尤其是民族院校需要在明确地方院校区域特色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准确地定位,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工作民族大学快速发展也让其运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以科研项目与技术项目为主的教育产业化发展趋势开始形成,并为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社会服务内容。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对于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民族大学也应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与经济重心,同时民族地区需要民族大学提供人才资源,发挥文化教育的社会功能。尽管当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问题还存在缺陷,但通过教育工作必然能促进其朝着现代工业社会过渡[1]。

(二)教育层次定位

教育层次定位的标准众多,但我们按照学科结构与综合标准来看,民族大学的定位一般是通过地方教育部门管理,学科结构会因为学校类型有所差异,但多数民族大学定位在综合性院校的范畴之内。从教学层次来看,民族大学也可以划分为两种层次,一种是教学研究型层次,一种是教学实践型层次。前者的教育教学定位于高要求的基础项目与技术科研项目,而后者主要基于大众教育的观念来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在于多数民族大学受到师资条件、生源、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应该更清晰地明确自身的教育定位,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外是否还有余力肩负着其他的教学研究任务。

(三)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顾名思义,就是对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模式进行规划,发展的眼光来明确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民族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来说,需要按照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结构与文化结构的标准来进行。虽然社会对于人才的类型需求有所差异,但是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分析,我们需要合理地规划发展战略,注重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并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与水平改变而发生改变。未来社会的高新技术化发展标志着少数民族地区也朝着知识经济时代而发展,此时少数民族对于职业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必然带来教育层次类型的变动,这也需要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

二民族大学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于民族大学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来说,影响教学运行的要素存在于多个方面,且管理机制本身是多个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如果只针对某一个发展要素也无法实现最终的管理目标。所以,我们需要从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入手,全面准确地分析与教学运行相关的要素,立足于整体组合,有效地控制要素协调活动[2]。

(一)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即将影响条件下的多个要素打造成为具有功能性的有机整体。按照优化系统的观念,我们需要将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以此为基础保障其整体化,让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作用范围能够包含教学运行的各个方面,激励和保障教学工作的稳定运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运行管理机制虽然有多个方面的功能,但其最终目标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此时如果过分强调评价和控制作用,有可能会让教学运行管理工作陷入误区。实际上,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目的不在于进行奖惩,而在于保障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造高质量教学体系。

(二)科学化原则

科学可行的运行管理机制能够保障民族大学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对于民族地区的建设工作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从观念上将运行管理机制打造成为一项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合理地分析其内部规律,而不是简单地当作一项日常行政工作看待。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工作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影响教学运行的因素众多,在管理机制的构建方面也应该注重其科学性,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互配合的方式,在时间、环境、工作标准等多维度要求下注重实际工作的阶段性与可行性要求。

(三)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即明确个性与共性的管理。作为民族大学来说,其办学特色和院校特征在于民族化优势,教育内容除了基本的高等教育内容外还涵盖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体育等,这也是院校特色发展与优势体现的主要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当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与发展要求,彰显教育特色,打造优势化教育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该将教学运行管理的基础工作进行协调安排,让不同的职能部门和院系之间实现分权协调方案,发挥不同部门的主观能动性,这也不利于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3]。

(四)全员化原则

教学运行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即全员都是机制下的工作对象。因为民族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院校的所有人员,教师、教职工、研究学者、学生之间的服务内容与职责各不相同,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联系才能实现双方的融合,将价值发挥到最大层次。换言之,与教学运行相关的人员都是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即便是在不同的管理阶段和层次当中,也需要注重管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转化,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让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形成监督模式,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注重教师、专家学者等特殊角色在教学运行管理当中的作用。

三民族大学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模式探讨

(一)教学运行决策体系构建

教学运行决策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保障民族大学内部能够实现部门之间的职能统一,共同打造一个稳定的内部运行管理系统。具体来看,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重点问题。首先是科学决策地打造专业化决策体系,并重视其贯彻落实作用,发挥不同主体在决策工作中的价值。作为民族大学来说,管理决策的主体应该包括学校领导层、教师层与学生层,管理职能和教学改革之间通过不同组织间的协调来开展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判定教学运行管理水平和结果的主要参考标准,同时也是教学教育控制的参考依据。民族大学教学管理目标体系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工作目标、岗位培训目标等,即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目标规划需要从上到下地进行具体决策,其上级部门在确定后续的管理目标时要充分听取下属部门的参考意见,明确其工作要求与职责,也可以在日后将其作为考核的主要标准[4]。

(二)教学运行反馈机制

教学运行反馈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教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民族大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方法问题。由于学生在生长环境、思想观念与生活习惯上有所差异,因此保障教学运行质量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差异性而展开。此时,反馈信息来源于管理对象,并体现出教学运行的合理状态,将先决条件确定为教学运行管理职能能否正常履行。通过信息反馈体系,可以收集和整体相关的教学信息,发现现存与潜在的问题并找出成因,提供教学运行改革的参考标准。例如在教师信息反馈的过程中,主体是教师,形式是通过各种级别的讲座、座谈会等,参与人员除了教师群体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邀请一些特殊人员,包括院系负责人、教务处干部、主管校等人员参加。从其价值意义分析,可以促进教师与部门工作间的协调配合,并保障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与政策可以合理展开,将一些真实有效的管理信息进行调整,让学校能够针对当前教学运行中的缺陷展开合理修改。而从学生层面分析,主体是学生,方式是通过班级活动的形式收集信息结果,最终让学生作为主要评论者,来对其接受的教育程度进行评价,掌握教学运行真实状态,让反馈更加具有目的性。诸如此类的教学反馈机制还包括专家成员反馈、管理信息反馈、毕业生信息反馈、社会层面教育信息反馈等[5]。

(三)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运行的评价标准是地方院校教学运行管理的主要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对收集的教学运行信息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控制,让教学运行活动工作能够在稳定的规划下落实到位,从根源上解决影响教学运行的不利因素。从流程作用原理分析,决策指挥下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与反馈机制的信息可以进行比较判断,对运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实际上影响教学运行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评价机制的作用对象也应该包括和教学工作有关的各个环节。我们针对民族大学当前的教学现状,应该确定教学运行的评价工作与人才培养、课堂教学等工作有关。以教学实施评价为例,与教学工作有关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课程体系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展开的具体教学过程来体现,所以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工作应该针对具体教学过程来展开,具体内容包括教学实施过程的目的性与过程的有效性。前者是为了判断教育工作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而后者则是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衔接,旨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约束机制

教学约束机制是对教师、学生等不同认为的行为进行约束,保障教学运行工作的有效进行。此时我们需要先从了解约束客体的个性化特征要求入手,采取约束手段协调配合方式,落实教学运行的控制职能[6]。当然,约束机制下需要采取各类型的控制手段,并将其覆盖到教学运行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管理制度建设、体系规范等,教师也需要加强自我约束教育,让教学运行管理工作成为各个主体配合下的自觉性活动,努力打造良好的协作氛围,促进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下的一致性。总体来看,需要在正确理解教学约束机制的背景下准确掌握民族大学的办学特色,规划合理的约束条件。

四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速度仍然会保持较快水平,这对于民族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院校的职能实现与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学运行的高质量开展,制度化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构建也是未来院校工作的重要课题。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不仅能深化人才培养质量与促进管理体系的构建,还能从教学质量与系统科学理论的角度来明确院校职能的实现。大众化教育趋势发展的时代之下,我们如何对教学运行实施全过程管理,满足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胡炳仙,赵锐.民族院校本科教学质量实证研究——基于N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高等理科教育,2014(1):53-60.

[2]李田香.提升高等民族院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探讨——基于对教学模式及其效果的调查问卷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5):74-77.

[3]陈浩文,张建功.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分析及教学提升的思考——基于华南地区某重点大学的调研[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8-12.

[4]阿布都.夯实基础提升内涵促进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部民族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J].中国民族教育,2010(2):1.

[5]熊华军,刘兴华,屈满学.变革:2002-2012年美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基于2013年斯隆报告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92-99.

[6]蔡文伯,张雪.地方性综合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实证研究——基于教师满意度的视角[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1):52-60.

作者:熊光红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