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服务型工会组织战略探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服务型工会组织战略探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服务型工会组织战略探讨

论文关键词:服务型工会组织战略组织结构资源支撑

论文摘要:建设“服务型工会”是党和政府对工会给予的深厚希望,同时也是中国工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源动力。“服务型工会”不仅仅定位于“服务型政府”的对应词,它本身蕴涵着当前中国工会组织环境外部发生的变化,揭示着各级工会组织发展方向和组织定位。

2008年对中国工会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是《劳动合同法》等几部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正式实施,从法律上赋予工会更多权利,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了更多空间;接着是中国工会十五大胜利召开,党中央领导在接见中国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时,做出重要指示,“要将更多的资源与手段赋予工会”,为工会更好发挥国家重要社会支柱作用指明了方向。在法律环境与政治环境空前宽松的情况下,工会要如何行使权利,如何运用资源更好地发挥组织、引导、服务与维护作用成为急待破解的问题。作为工会理论研究者,我们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必须理性地意识到工会组织的使命与责任比以往更加重大,用理论指导实践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我们要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想与分析方法,为工作在一线的工会干部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组织战略研究最早是对企业战略的研究,随后发展到对公共事业机构,甚至对政府机构的研究。小到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大到宏观层面的政府调控,战略分析方法与思路越来越受到重视。当我们将组织战略分析工具引入工会自身建设中,工会工作将更具创新性,工会干部的视野也更为开阔。

一、对提出“服务型工会”的战略背景分析

战略一词源于军事,之后逐步被引入管理学研究领域。“战略主要涉及组织的远期发展方向和范围,理想情况下,它应使资源与变化的环境,尤其是它的市场、消费者或客户相匹配,以便于达到所有者的预期希望。”①早期企业战略研究的动力是迫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使得许多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困境,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成为战略研究的首要问题。“适者生存”的道理在现实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成为衡量任何一个组织存亡的准则,只有适应市场环境的组织才能生存,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组织才能获得发展。

借助战略环境分析工具,我们可以将影响工会组织的战略环境要素分为四个基本层面:政治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技术环境因素。

第一,政治环境因素。通常所指的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法制三个问题,对于第一个因素,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用多说,主要谈谈后两个要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尽管仍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前进的趋势是明晰的。这是一个企业、政府、劳动者逐步明确自身角色的抉择进程,也是三者利益权衡、协调的艰难过程,但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回避的过程。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的进程中,对工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劳动关系的变化还原了工会的“原生态”环境。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正如美国著名劳动经济学家摩尔根所论述的,“一个工业化国家中终究会,甚至可以说必然会出现以工会运动为一方,以雇主协会为另一方的并列发展。这两种体制最初都是为了便于在劳动市场上进行集体交涉而产生的。可是不久以后,为了各自利益出发采取进一步的集体行动,这两种体制又都转向了政治和立法领域。”②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企业与劳动者不再是政府的“行政附属品”,当企业、职工与政府的关系不断弱化时,劳动者与企业主之间的劳动关系不断显化,劳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调处劳资矛盾、协调劳动关系成为工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法律因素讲,影响工会的原因在于,与公民的个体法律权利不同,工会组织获得的法律权利是一种不可放弃之权利,这种权利本身蕴涵着“义务”、“职责”之义。

第二,经济与社会环境因素。近几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结构与经济发展失衡的理论与分析,这里不逐一列举,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腿短”的基本现状是有目共睹的。“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要发挥“社会支柱”作用,首先要搞清楚,现在需要工会支撑什么,工会如何能够支撑。无论是“社会失衡”理论,还是中国社会阶层的“丁字型”分析,归纳起来就是当中国经济高速前行的同时,社会结构适应的速度远远落后,由此引发各种冲突与碰撞,包括思想领域、价值观念、社会道德体系等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结构稳定的变化。作为国家领导阶级,同时也是中国发展的中流砥柱的工人阶级如何能够在正确引导下坚定前行,是工会发挥社会支柱作用的根本。

第三,技术因素。这里笔者只想谈谈网络技术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对工会的影响。网络的产生本身就具有变革性,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引发了许多传统领域的变革,例如,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范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云南“躲猫猫”事件开始,网络正在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推进着民主的进程,来自不同区域、阶层的人通过网络对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发表见解,甚至组织起来。这种技术也将影响到工会的组建手段,民主参与方式等等,笔者在某外资企业授课时,就了解到现在一些外资企业工会已经开始使用“网上会议”形式召开职代会。

归纳上述分析,当前环境变化使中国工会处于国家与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各利益相关方对工会组织寄予不同的期望,工会工作要实现创新发展,要建设“服务型工会”实质上就是要适应新环境、服务好各利益相关者。能否实现由传统的“活动型”向未来的“服务型”转变,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文字游戏或口号,它事关中国工会未来的兴衰。

二、对建设“服务型工会”的组织架构与资源配置的思考

任何一个完整的组织战略都包含战略分析、战略选择与战略实施三个环节,战略分析是战略选择的前提,战略选择是战略分析的应对,战略实施是战略分析的落实,是战略选择的检验。在分析了服务型工会提出的战略环境后,我们要选择适应环境的战略方案并实施,对一个组织而言,就是要建立适应战略环境的组织体系,同时辅以相应的资源保障。

(一)“服务型工会”理想的组织架构

1.适应服务职工、服务会员的要求一工会组织扁平化、分权制

“职工在哪,工会在哪,工会的重心就设在哪”。借用市场战略中“4c”理论来分析,只有贴近组织的服务对象,才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服务需求,第一时间提供服务,第一时间评价服务水平。因此,工会组织应该改变过去“一杆子统到底”的工作模式,上级工会与下级工会要进行合理的权责划分,特别是在规划基层工会工作内容时,既不能“越权行事”、更不能“代权工作”。工会组织扁平化一方面能够扩大工会服务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工会的工作效率。

2.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工会组织“有机型”工作格局

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大,企业出现多种用工形式,企业规模也在发生变化,由过去大型、特大型企业占主导,向小型、零散型企业转变。同时,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逐步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析出的趋势日趋显形。要实现工会组织的全覆盖,为广大会员和职工提供服务,工会组织要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工作格局,要将按照区域划分,与按照产业划分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纵向,可以按照市、区县、街道等行政划分层次开展工作;横向,可以按照产业类型开展工作,在两种工作格局交叉点,要注意发挥合作优势。

(二)“服务型工会”的资源保障

1.利用政府资源:找政策、找资金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工会要善于借助党和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筹集工会专项活动经费,如职工培训补贴,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等,既为政府分忧解难,同时也为职工谋取优惠条件。

2.利用媒体资源:注重宣传、改善工会语言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不能独立存在,工会也是一样,但传统工会存在“系统内热热闹闹,系统外莫名其妙”的怪现象,这主要因为工会以往多采用“系统语言”或“行话”,而很少研究如何用社会通用词汇宣传工会,如何搭建工会内与工会外的信息沟通桥梁。要建设服务型工会,应强化社会宣传、树立工会形象。

3.利用企业资源:为企业服务、引企业合作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细胞,也是工会开展工作的基础。工会要研究如何利用自身优质的组织资源推进企业发展,加强与行业协会、企联等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在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引导企业关注职工利益。工会还可以探索采用专项帮扶资金争取企业捐赠、与企业联合为工会会员提供优惠、折扣等多种形式为广大会员提供切实的利益。

建设服务型工会是适应新时期工会工作环境的重要战略转变,各级工会都应抓住机遇,加强研究,使服务型工会建设切实成为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平台与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