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从毕业设计反思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创意创新是艺术学科的特征,同时需要人文知识作为其基石,艺术教育如果失去了通识教育的滋养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单一进行技术层面的训练,就培养不出合格的设计师与艺术工作者。毕业设计是对高校学生数年学习的一次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全面检测,从毕业设计中可以检验出教育、教学的得与失,同时引发对艺术教育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毕业设计;艺术教育;创意创新;通识教育
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最终的一个总体检阅,也是学生一生中其专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与高度的体现。艺术学科的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虽然是大学学习的阶段性成果检验,但往往也成为学生一生中的标志性成果。因为毕业设计与创作奠定了学生走向社会后其专业能力与发展的基石是否坚固。从大学一年级起,所有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课程,都将最终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高度与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因素中。毕业设计甚至囊括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所有教学目标与能力的体现。
一、专业知识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艺术学科具有创意创新与人文精神特征,同时还需要通识知识的滋养。创造性的基石除了专业训练外,离不开博雅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需要相互融合,才可更有效地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一切的教育特征离不开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追求,否则教育将失去灵魂。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也就是把艺术学科称为人文学科的基本共识。现实的情况是: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中的艺术类专业,如果单方面过分强调了技术性与实践性,而忽略了艺术专业的创意创新特征与人文基础知识,这自然会致使专业教育的最终失败;同时也反映在毕业设计上的专业能力差、文化素质层次低以及艺术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另外,艺术学科的毕业设计能集中反映大学教育的成败得失问题,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覆盖面很广的课题,这要求专业教育具有通识性与专业性,然后在临界状态下进行探索,从而最终得到预期成果。专业知识与通识知识的深入融合是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师的价值体现在“温故”的同时可以开新知,开辟专业的新视点与新视角。这正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含义所在。因此,当我们强调管理的时候,不可忽略教师的价值,任何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因素都要高度警惕。只有教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等才可以具备合作、融合与交替的基础。包豪斯是成功的职业教育典范,因为创新与理念是包豪斯的生命之源。包豪斯的教学共同体达到了师生共同参与设计、参与管理、协同合作的理想教学状态,这也是包豪斯成为艺术教学上的标杆与楷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从具体案例引发的思考
以实例进行分析,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和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中的“主题内容”一栏是这样写的:“短片内容要求: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非遗传承、城市印象、运河故事、历史传奇等)。”可是,学生在短视频的录制过程中,却暴露了许多能力的缺陷和文化知识的不足。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在选题上的定位不明显,最终只是笼统介绍无锡城的大运河;也就是说,把大运河文化就当成了运河本身,导致其作品中的错误判断。初期作品中学生所拍摄的大都是大运河的各种景色,包括对一些景点的拍摄,例如清明桥、惠山古镇。这种拍摄如同一个游人用手机记录下自己的旅游所见。看到这样的作品,的确使人大失所望。可是冷静分析,需要在教育、教学共同体的层面、在教学方向与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以及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反思。如果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建设目标均使用了一些无法考核、无法具体量化的虚词、大词,那么最终造成不理想的结果也是正常的。过于片面地强调其职业性、应用型教育,而忽视了文化通识与创意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不能具体落到教学上,这样的实践难以与理论学习衔接。这必然影响最终毕业设计的质量。这就对教育中教学目标的考核语言体系提出了反思空间,考核语言体系需要递进、具体,对于每一个学生需要可量化、可自评、可说服的具体词语。艺术学科是富于直觉特征的学科,很容易出现考核上难以说服人的现象。同一门课不同的教师会给出不同的分数标准,平行班级的同一门课,因为由不同的教师上课,因此彼此的考核标准也不统一。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困惑。因此,换个视角进行课程具体词汇的应用显得重要,例如国际标准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要完成上述的毕业设计命题,不单需要摄影、摄像技术层面的能力,更需要一种学术能力,也就是创意能力。影视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意与人文特征都会体现在每个毕业设计的命题中,这就是专业的特性。割裂了学术与文化素养,单一强调技术性最终成为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艺术类专业的一种致命弱点。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是完成毕业设计的基本能力,在相关文献中进行甄别与选择,收集各种资料与资讯,进行条理化的梳理与整合。在此过程中选择自己最适合的一个具体选题,用视听语言思维方式进行创意设计,撰写简介,构思短片结构框架,撰写剧本,与同类的短片进行对比,要找到自己毕业设计的创意点,突出亮点,要经常思考自己独特的视角在哪里,这些都是创作与设计的前期必要的功课。只有这些内容都完善、清晰后,再进行剧本创作与分镜头脚本的细化。然后,在具体拍摄中继续改进与提升。最终,在剪辑过程中把视听语言的特性与蒙太奇的语言魅力进行发挥。
三、素养的造就与能力的提升
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专业素养如何造就,仅依靠两到三年的在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来实现专业素养的培养,的确是大学教育不可懈怠与推卸的责任。首先是关于专业认知的问题。对学生开展的专业认知是站在一个宣传角度,还是一个具体可以实施的较为清晰的学术角度,这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专业认知中,不但要有理想状态下的专业描述,更重要的是有基于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而进行的方案实施。专业认知不但包含了专业认知的宣讲课程,同时还贯穿于整个基础理论与专业方向的所有课程中,既有理论层面的理性认知提升,也伴随着体检过程中的感性认知。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培养,这里包含了调查研究的能力,深入的调研才可以发现问题的所在,同时也包含了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归纳的能力。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协同既包含了跨领域的协同,也包含了各种分工环节的协同。创意与创新往往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临界状态下产生,因此跨领域的协同合作需要锻炼与指导方可养成。在学习时期学生没有太多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如果还不能静下心来学习通识所需的博雅知识,不能在教育、教学共同体中提升自己的创意、创新能力,以后走向社会、单枪匹马讨生活该如何完成?再往更广阔的层面来说,通识教育的缺失往后会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通识教育的缺失还致使社会中人文精神微弱从而逐渐消亡,社会的文明与道德层面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四、结语
对于艺术学科来说,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是从两条不同的方向爬山,可是他们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趋于一致性。这也就是现代设计诞生之初,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发起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面对艺术脱离其社会基础而强调艺术与手工艺联合的理念,这种理念一直延续到了包豪斯。包豪斯的成功在于合理配置了形式大师和手工艺师傅,还有校企合作的衔接。这种校企合作是建立在艺术形式与手工艺结合基础上而形成的创意、创新成果的转换。这也正是包豪斯的教育奇迹对今天中国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依然具有极大的意义。另外,包豪斯不论在校园气氛的营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以及师生教学共同体的建立、学术与应用的逻辑关系方面都树立了里程碑式的典范。
参考文献:
[1][英]罗博•普莱文.建立以学习共同体为导向的师生关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2][美]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德]克劳斯•雷曼.设计教育教育设计[M].赵璐,杜海滨,译.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6.
[4][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世界设计[M].周博,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作者:高振平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