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新途径浅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是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升华与总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应围绕“精心”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齐心”构建顺畅服务体系,“悉心”营造文明校园氛围,“爱心”组织亲情感恩教育,“真心”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专心”开展职业生涯指导等六个方面加强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对助推优良学风建设、助力和谐社会构建、助行毕业生“角色”转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新途径
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是贯彻“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夕的不文明行为频发,不但影响毕业生本人的前途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处理不当还会引发恶性事件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深入研究毕业生离校前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探讨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特点
毕业生离校前夕的不文明行为是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有鲜明的特点。
(一)爆发时间集中
毕业生离校不文明行为一般发生在毕业前一到两个月,甚至是离校前5-10天内。其呈现出集中爆发的特征,时间短、频率高、引发的社会关注度高,对学校、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度深。
(二)后果影响严重
毕业生离校不文明的行为一旦违反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其所受处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撤销,导致处分带入档案中,留下不光彩的一笔。一些处分甚至会影响其毕业证、学位证的授予,以及日后的职业发展和人生之路。更有甚者,触犯国家法律导致整个人生瞬间崩塌,给自己、家庭乃至学校与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三)易导致不良连锁反应
毕业生离校的不文明行为通过高低年级同学之间的传递和感染,易产生连锁反应,如不及时加以遏制与纠正,会使学生认为毕业就是对学校和社会发泄不满的时机,从而影响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和学校的校风。
二、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层面: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毕业生总规模更是达到了909万人,同时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很多行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随着就业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毕业生由于对新的人事关系认识不够,对行业不了解,在选择面前犹豫不决,错失了就业机会;有些学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对自己信心不足,以致毕业前没能找到工作;有些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过不公平的对待。这些矛盾与问题相互叠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部分毕业生的不满情绪。
(二)学校层面:教育、管理、服务欠完善
高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管理、离校手续办理等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也易引发毕业生离校的不文明言行。大部分高校大四下学期只有实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任务,那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毕业生容易出现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另外,毕业就业手续的办理需要多个部门统筹协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程序和规章需要毕业生克服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在多个校区乃至地区之间来回奔波;有的毕业就业手续步骤繁琐、内容复杂。这些问题容易诱发毕业生不文明言行的发生。
(三)个人层面:心理问题无处排解
毕业季是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学生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松弛下来,容易迷失自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心理上却又承受着各种压力。有的学生会因升学落榜而失落,有的学生会遇到感情挫折,有的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临近毕业还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有的则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加之毕业分离的悲伤情绪和对前途的迷茫失落,导致部分毕业生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处理,容易导致极端行为的产生。
三、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以文明离校助推优良学风建设
教育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是高校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环,可以强化毕业生品德修为,提升毕业生道德修养,塑造毕业生完美人格,升华毕业生人生境界。引导低年级学生,自觉自我加压,修身律己。这对优良学风的建设,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的维护,以及校园的和谐与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二)以文明离校助力和谐社会构建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引领社会进步、推动历史文明发展的强大推手。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担当,增强其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自觉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以文明离校助行学生个人“角色”转变
既然选择了远方,当风雨兼程。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大学生要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是教育毕业生完成自我“角色”转变的重要指引,能够让毕业生人格更加完善、成熟,更好、更快地融入未来生活,自信、从容地应对即将到来的人生竞争,以更好的状态走向工作岗位,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四、推进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有效途径
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的工作服务体系、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氛围、专业合理的职业生涯指导、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关怀、对特殊困难学生群体的重点帮扶,能够有效地引导毕业生树立文明理念、约束自我言行,自律自强,有条不紊地顺利离校。
(一)“精心”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高校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要从大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精心组织座谈会、走访调研、新媒体平台交流、问卷调查等,深入毕业生群体之中,悉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上面临的困难、就业毕业手续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地精心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力争人性化、规范化、简易化。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以制度为依托,将服务理念贯彻到每一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之中,对毕业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精心管理、规范教育,赢得毕业生的真心信任与热情拥护,取得文明教育管理的预期效果。
(二)“齐心”构建顺畅服务体系
毕业生就业、毕业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多部门齐心协作、构建顺畅的服务体系。学校应成立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工作小组,统筹教学、管理、信息、图书、财务、保卫、后勤等多个部门,协调安排各项毕业工作事宜,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优化离校手续办理,简明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疑答惑,高效化解矛盾,减少因学校服务工作不到位而导致毕业生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同时,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在面对意外事件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冷静处理、措施得当,形成联动机制,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高效解决问题。
(三)“悉心”营造文明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以文化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2]。悉心营造文明校园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减少毕业生不文明言行的发生。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的舆论导向,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高校应有效利用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以及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易班、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文明离校倡议书”、老师寄语、毕业原创歌曲展播、“老师我想对您说”毕业生留言等多种形式,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文明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毕业生的内心。另一方面,开展多样、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舆论宣传氛围下,高校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适时开展“毕业欢送晚会”、“毕业座谈会”、“文明别母校,扬帆新征程——毕业生茶话会”、“校长下午茶”、“毕业生篮球、足球、排球友谊赛”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增进师生交流,引导毕业生在活动中抒发情感,展示才华,珍惜时光、感恩母校。
(四)“爱心”组织亲情感恩教育
“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3]。开展毕业生文明教育,要将“爱心”融入始终,充分借力不同的活动平台与教育载体,真诚帮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深切体会老师的真心关注与关怀,体会学校哺育学子成长的爱心,从内心真切感受到离别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饮水思源、学会感恩、学会合作,自觉学习一些法律法规知识,知法、守法、懂法、用法;自觉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给自己留下大学生活美好的回忆,为同学送去真心的温暖,为师长留下美好的印象,给学弟学妹树立良好的榜样,凝聚正能量,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建设做贡献。
(五)“真心”关注特殊困难群体
特殊困难学生群体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开展需要着重关注的对象。毕业前夕,面临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困难、身体困难、毕业困难等诸多困难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为脆弱,在极端的情况下,其言行举止易脱离自身理性控制,引发不文明行为。从特殊困难学生群体角度来讲,他们与人交流沟通较少,但又迫切渴望得到关心与关怀。要主动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针对性的谈心、沟通,真心给予热情的帮扶,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敢于、乐于接受挑战,找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保持平稳的心态与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协调各方积极创造条件,为这些同学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潜在的矛盾与风险,通过真心帮助感化学生,真心付出感染学生,用真心唤起学生心中的道德良知,助力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顺利开展。
(六)“专心”开展职业生涯指导
毕业大学生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活与工作,既迷茫又渴望。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客观分析社会的就业形势,熟悉掌握各项就业政策和文件精神,精准了解专业发展前景,理性处理就业与升学深造、职业与事业的关系,确立符合自身特点与要求、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就业期望值。以不同形式和主题的报告会、访谈为载体,将“成功校友谈成功”系列活动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毕业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鼓励广大毕业生端正心态,正视现实,克服浮躁,避免盲从,坦然面对挫折,懂得笑对人生,增强对未来个人发展的信心,争取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竞争中,夺得优势。
参考文献:
[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徐晓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模式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6):147.
[3]孟子.离娄章句下[M].
作者:牟宇 单位:济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