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升研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升研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升研讨

一、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表面上看比较枯燥、乏味,多数学生认为学好数学与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导致了在学习中思维不积极、行为懒惰。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注意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挖掘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初中几何“三角形”一章时,教师没有从引言入手进行讲述,而是从实际生活中引入了一个事例:“早上老师路过学校的植物园,发现植物园的木栅栏门变形了,看上去非常不好看,请问哪位同学有办法将它修好呢?”很多学生听完后产生了共鸣,开始纷纷讨论起来,思维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办法,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致同意用“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的方法”来解决。对此,教师问:“为什么?”学生自信地回答:“构造一些三角形。”教师又问:“为什么构成了三角形就不变形了?为什么不能是其他形状呢?”学生再一次陷入了激烈的思考中。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趁机提出“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三角有什么性质”等的问题,从而得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展开,真正做到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学习上出现的困难,使他们建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形成坚韧自信的良好意志。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一看到数学题就感到烦躁、头疼,有种想逃离的心理;对于教师的授课,也同样提不起兴趣,很少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互动。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注意创造良好、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和动力、有了方向,就不会再认为数学乏味、无聊、难学了,进而产生要学好的愿望和要求,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公式、法则的推导的习惯

在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和公式的过程中,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实践、观察与探索,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很多学生容易丢掉中间项,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亲自参与过公式的推导,自己得出了结论,就会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不仅记得牢,而且还能运用自如。

(二)引导学生多发现数学的本质规律

从一组存在某种共同本质特征的不同数学对象中寻求或发现其中内涵的本质特征,是学习数学中有关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养成在变化中概括出数学知识或规律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其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归纳和总结能力。如在讲授平方差公式时,我会先给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经过比较分析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问题的“本质特征”。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即:平方差公式的形式有一项为相同项,有一项为相反项,结果一定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了对有关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在实际应用时也就不易出现概念性的错误了。在讲授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概念之后,要训练学生运用公式解题,并依照概念要求再次寻找规律,如此就可达到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理解的目的了。

(三)注重对错题、相似题和典型题

目的收集、整理对于在平时练习中出现的一些错例,教师要让学生及时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明确方法;对不会的题或相似的题也要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写出解题的主要思路和相关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更要让学生重点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就会发现,过去出现的很多小毛病其实有可能源于对同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过去认为有很多问题都不懂,但其实就是由于几个顽固的关键点没有解决;过去以为完全不相关的问题,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过去认为差不多的题,解法有可能完全不同。长此以往,就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理顺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很好地避免和减少错误的产生。

作者:赵令平单位:贵州省织金县化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