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讨2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发言的习惯我们前文中提到一部分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忽略其他同学的发言,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还存在另一部分学生,他们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比较拘谨,甚至当教师提问到他的时候,他也只是寥寥几句应付了事.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锻炼这一部分学生.因为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无时无刻地交流,氛围又比较轻松,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宽松,所以学生会放下心理负担,渐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就会逐渐地培养善于发言的习惯了.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具有很多的优势,因为并非我们所要论述的重点,所以我们就不一一阐述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合理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项就是要先分组,这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好,才能有利于下面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合理分组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在分组时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呢?首先,组内异质是为了使小组内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理解力和表述力,能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认识,因为这样想法不一样,才可以有交流,才能促进思维火花的碰撞.设想如果都是女生,都是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高的,都是个性相似的,那么可能他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认识都一样,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了.其次,组间同质是为了使不同的小组之间有可比性.试想如果有的小组是优秀生小组,有的小组是学困生小组,那么还怎样进行竞争呢?所以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让每个小组都有优等生和学困生,有男生和女生,有善于发言的和不善言谈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合作的合理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并作出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并非只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它还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种方式.如果只让学生自行合作进行学习,那么有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无法解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参与并作出指导了.比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是任何一个小组中的一员,也可以作为主持人来主持这次活动,还可以作为观察员,观察各小组的合作、交流情况,适时作出指导,教给他们合作的技巧,对于他们合作中提出的困惑进行解释,对于合作中优秀的想法作出鼓励,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高效.
(三)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
小组合作需要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活动很有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也会使学生丧失对小组合作的兴趣,甚至还会造成学生逐渐养成不会深入探究,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所以我们教师要保证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所有学生都有时间、有机会参与交流,让所有的思维都可以闪光.
(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小组合作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评价.如果只是合作,得不到合理的评价,学生或者会疲惫,懒于合作,或者会敷衍了事,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合理评价,科学评价,既要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又要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客观评价每一名学生和每一个小组,并且总结小组合作中的成功和失败,借鉴经验,总结教训,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得到升华.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时,不但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还要善于运用合作学习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作者:黄松林单位:江西省南康市中田初中
第二篇 一、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1.教师的组织、参与、调控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并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当小组合作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小组的成员之一,及时点拨讲解,对学生提供有力帮助。
2.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掌握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教学《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首先让学生解下列方程:①7x6x4②5x27x8③82x7xx4④6311551xx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总结这四个方程的解题步骤,并启发学生观察第④个方程与前三个方程有什么不同,能否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在学生经过几分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要求各组派代表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由其他学生及时进行点评。对总结准确的学生要进行奖励加分,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即“在解系数是分数的方程时首先是去分母,去分母就是给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去掉分母”。如此教师先让学生独学,然后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最终达到了学习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创设合适的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情境的设计应结合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年龄和心理特征来进行,力争创设出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时,教师要求学生计算全班每位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的学生质疑:我们统计这么多的数据是否需要很长时间呢?这时,我说:“能想想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各小组开始讨论交流,并迅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每组的1号学生统计本组成员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其他五位学生分别统计其他五个小组学生的数据。每个合作小组各显神通,互相配合,2分钟就完成了所有数据统计,提高了统计效率。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既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激发了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小组成员常常表现出不配合合作的状况。如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如果告诉小组其他组员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别人就会超过他。要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的想法,就要培养学生善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这些不能只靠一味的说理,还应该在课堂上适时予以点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日历中的方程》时,每位学生找一张日历,尽可能是年月不同的。然后由于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手中的日历,按套色方框的要求圈出9个数字和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通过观察整个日历,你还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学生立刻拿起自己手中的日历开始观察,2分钟后只有第一小组的学生互相说出了自己找到的规律,开始合作交流。其中有1名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反应较慢,没有发现规律,但是在其他组员的鼓励、帮助与指导下,最终他也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当讨论结束时,只有这一组完成了学习任务,他们的脸上流露出了成功的喜悦。而其他小组成员因为不主动交流,最终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我趁机点拨、总结小组合作的好处,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优势。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分工,通过动手实践、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彼此赞赏,就会逐渐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从而获得自信,增强合作意识。三、合作小组的激励机制为了促进组内组间的相互竞争,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在教室的一角留出相应的位置,作为组间竞争的展示台。在组长的带领下,每组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本组的宣言、组规、组训。每节课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问题的理解,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都相应的加1分,完全准确的加2分。这样,小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了本组的活动中,因此小组成员每人都能加1分。各组组长根据组员每天的课堂表现统计填写“小组激励评分表”,规定每个小组成员每天最终所得的总分是个人表现获得的分数加上小组奖励的分数。在星期五下午的课外活动中,数学课代表会把本周每人的总分统计出来,每周一换,并保存记录。教师每周对每组成绩排名第一的学生给予奖励,每组排名最后的学生要为大家表演节目、展示才艺;每周对成绩在前的两个小组予以团体奖励。每月进行综合评比,奖励优秀小组和组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探索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以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高效。
作者:刘晋彦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