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初中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初中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策略

摘要:

目前,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心如何创设问题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基于此,文章分析了问题情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利用它进行教学的作用,并探索了一些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情景;多媒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加快了推行素质教育的步伐,其根本核心是培养学生成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教育中,教师要通过现实、丰富、有趣的学习素材和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方式给学生提供了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和交流时间,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主动探索、活跃思考,从而多方位地满足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利用问题情景创设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开启数学思维、陶冶学习情操、培养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它还能让其自身结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认识三者统一。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是通过把学生放在全新的、完全未知的数学问题气氛当中,提出学生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并在呈现的信息当中揭示事物发生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发现欲。学生在自由的表达、探索、怀疑、交流讨论过程中,既展现了思维过程,还能积极主动地汲取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初中数学利用问题情景创设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初中数学利用问题情景创设进行教学的作用

(一)教师通过创造恰当的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就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并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培养能力。

(二)问题情景创设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化

问题情景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还促使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化,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

(一)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创设

学生一定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应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有趣生动和丰富的材料与原来的知识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数学更要通过这一明显的特点进行问题情景创设,在创设中要有当前教学需解决的数学问题,同时也要蕴含与其相关的但能独立思考的数学问题,从而构建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

(二)创设实际情景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教内容创设一个与内容一致的现实操作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饰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从中取得最直接的数学经验。这种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维想象,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在多边形外角和的学习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数学问题情景。例如:傍晚,小明按照顺时针方向沿着六边形的广场跑步。小明每跑完一圈之后,他的身体所转角的和是多少度?老师请学生结合实际围绕学校操场的六边形草坪跑步,通过自身体验认真仔细地思考这一问题,并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这种创设体验中,学生会很容易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三)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创设

教师在教授非常简单的抽象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实际模型、图片等来创设数学问题情景。例如:学习对称轴,教师先展示直观的图片,如蜻蜓、蝴蝶、京剧脸谱等,学生从中体会对称轴的含义,然后联系现实自发地寻找生活中的对称轴图形,理解对称轴的抽象概念,使之变得直观,从而加深理解。

(四)通过数学典故进行创设

学生的学习动力源自于兴趣,在情景中学生体验了学习的成功,致使他们从爱学到学会。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通过创设的典故体验数学的魅力,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平面坐标系时,教师可先用一个典故引入所学知识:当伟大的数学家迪卡尔在床上认真思考怎样确定事物的位置这一问题时,突然发现蜘蛛网上黏住了一只苍蝇,蜘蛛便快速地把苍蝇捉住了。迪卡尔恍然大悟:可以用像蜘蛛网一样的网格来确定事物的具体位置,于是便有了平面坐标系。四、结语文章通过阐述初中数学问题情景创设的方法、作用等内容,使我们了解到创设问题情景要以提高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以让学生更快速地接受知识为导向,它们是环环相扣的,使之成为了一个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张辉.谈谈初中数学问题情景创设[C]//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中国人才研究会教育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北京:发现,2007.

[2]金彩丽.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方法探析[J].才智,2013(7):86.

作者:杨为民 单位:甘肃省迭部县藏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