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学生道德建设点滴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德育工作是中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德育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学生道德建设的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进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也要作相应更新。如果我们不更新教育观念,就很难与孩子们的思想合拍,更不能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有句名言说:“没有触及灵魂的教育是无效教育”。
一、增强道德建设理论与内容的时代感。
德育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德育工作的理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都应该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增强时代感,就必需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德育要紧跟时代,更新和拓宽教育内容,重点是德育要充实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新事实、新内容,新形式。在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时期,必须注意改变德育内容滞后的状况。例如: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网吧经营,我们的德育内容中就加入了“关于正确引导学生上网”的内容。
二、加强针对性,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求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与具体环境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加强针对性,就要加强调查研究,把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握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实施德育。借鉴中国医学的望、闻、问、切。望:就是要静静的、不漏声色的观察,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那怕是一个眼神),他们的活动的圈子,接触的人群。闻:就是要倾听他们的谈话,包括老师与学生间的谈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谈话,另外,来自家长和旁人的谈话也很重要。问:就是在谈话中问一些关键的或者有疑问的问题,帮助你作出判断。切:就是要把你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过滤、整理,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做到不误下药,不滥下药,尽量做到药到病除。另外,要巩固效果,尽量防止病情反弹。
三、切入学生的心灵,创新方法和拓宽途径,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增强实效性。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手段。因此,方法的选择就成为影响德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必须改变德育方法的形式主义和成人化的倾向。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我们的童年,就会理解很多学生的很多行为,原谅他们的无知,这样易与学生交流、沟通,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地选取教育方式和方法,增强教育效果。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是增强德育实效的重要环节。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在班务工作中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氛围,一个思考的空间、搭建一个实践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设计,从中体会感受,形成自我认识,从而内化,形成自觉行为(如:我班举行的“爱心互动”主题活动)。德育工作更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引导学生做到知、信、行的统一。
四、强化德育教育的人本思想,渗透以人为本的观念。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征,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打造一把开启他们智慧的钥匙。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具体地,就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本。一句话——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改变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我认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不一定是考名牌学校的人才是人才。在教育中,只有改变人才观,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找准学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以已之长克已之短的信心,是德育教育的好方法。告诉学生:“我这方面不行,我那方面行,找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五、对学生的褒贬要适时、适度、适人地把握好比例。
对学生褒贬的比例如果把握适当,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表扬,不指出错误,学生会觉得老师在有意庇护,更有甚者认为老师好骗,没有敏锐的眼光,一个人私下得意;若只批评不表扬,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这一点我有亲身体会,2003级的一位女生叫胡利,是从外校转入的,行为习惯很差,我经常找她谈话,每一次都指出她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几次谈话后,她的行为有所转变,有一天她又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又找到她,并给她指出,她说:“老师,你不觉得我改多了吗?”她这一问,使我认识到:学生的行为需要及时的肯定。那么,怎样把握好这个褒贬的比例呢,数学上有一种比例——“黄金分割”。这种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给人们带来很多美感,在褒贬学生时,用这个比例,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这种褒与贬之比约为0.618的比例会让学生感到自已优点多于缺点,认为老师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我们经常说:正面教材与反面教材。错误就是反面教材,老师就是这本教材的指导者,怎样引导学生用好这本教材?首先,老师要摆正心态,不要觉得学生犯错误很可怕,或者说犯错误的学生就一无是处,甚至多犯几次错误就不可救药。更不能产生歧视的心理;其次,要严肃对待,不能轻视。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挖掘、解剖、分析,把错误变成背景材料,在适当的时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总结出教训,内化为学生的认识;再次,要找准时机,找到契入点,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有的时候需要乘火打铁,有的则需冷处理;另外还要选好方法,好的方法往往得到好的效果。
总之,青少年道德建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