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替国造士为民求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替国造士为民求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教师的职业理想是什么?传统文化将教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这虽刻画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其背后未免有着一丝悲悯和自怜的色彩;“园丁”的比喻虽摹写出了教师的辛劳,却远离了百年树人的崇高使命;至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说法,虽说高远却过于虚幻,只是将人笼罩在海市蜃楼般的光环之下。这些都不足以作为教师终其一生而孜孜追求的理想。纵观数千年的教育实践,我们会发现教师就是教师,勿庸许多比喻,社会已将教师的职业理想赫然写作“替国造士,为民求知”八个大字。

全民素质的提高是人类进步、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前提。国家设立学校是为了培养人才,学校作为社会组织代国家主体行使育人职能。因此,学校自古就是育人的场所,承担着替国家造就人才的使命。《礼记·王制》载:“乡老论秀士,升诸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诸学,曰俊士。既升于学,则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司马辩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当然,当时“士”的概念在内涵上与今天学士、博士之“士”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造就人才的意义上却是一脉搏相承的,而且也不难看出二者在名称上的历史渊源。“替国造士”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的天然使命和职业理想。

如今,社会已跨越了“学而优则仕”的狭隘时代,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新世纪。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带来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元化,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社会的急剧变革使学生挣脱了“科举取仕”藩蓠的束缚,为建设小康、构铸和谐社会努力地获取着各种有益的知识。学生不一定都进清华、北大,社会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和家长多元化的需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自然成为了教师的职业理想。已故的马三立先生将自己一生的追求概括为“为民求乐”四个字,这也可以说是相声这一职业的理想。我们套用一下,教师的职业理想可以说成“为民求知”。教师也只有将职业理想定位于“为民求知”,才能将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真正融为一体。

“替国造士,为民求知”既是教师的职业理想,又是教师自我塑造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才,这要求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人才,至少是一种形成中的人才。人才的内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现代社会人才的一个基本标志。现代社会存在着人才的竞争,而教师的竞争首先是职业素养的竞争,其次才是专业技术的比拼。只有抱定“替国造士”的职业理想,将其作为育人的前提,教师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较大的贡献。只有具备“为民求知”的职业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期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也是一种高尚的师德。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才能获得应有的职业尊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境界!论文网

“替国造士,为民求知”同时又是一种价值取向,是教师在“教书做人”中实现“教书育人”理想的精神追求。这种取向不仅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会时时渐染、陶冶着学生的价值观,也会在日后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今天的学子明天将走出校门,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建设者,谁能说学生在教师良好影响下的自我塑造、健康成长客观上不是在“替国造士”,谁又能说他们今天的努力学习以及日后的敬业奉献不是在“为民求知”呢?教师自身的价值也正体现在人民这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求之中。

“替国造士,为民求知”这一职业理想召示我们,做教师就要无私奉献。为学生、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又是为事业、为自己。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职业理想,教师才能感受到奉献人民和报效国家的真实,才能体验到教育使命的崇高,才能使奋斗的方向明确,拼搏的动力强大而持久,也才能品尝到育才的快乐,摆脱繁杂事务带来的精神困扰,最终实现《诗经》上描绘的“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的理想教育图景。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