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职业学校德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职业学校德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职业学校德育

摘要:《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为我省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性意见。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其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实施德育课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让德育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发展是德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深化德育课程内容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教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科学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点认识。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德育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号)(以下简称《课改行动计划》)为全面推进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施工蓝图。《课改行动计划》第5条和第6条对德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加强德育课程建设。职业学校要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职业学校要在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中有机地渗透德育,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不断丰富德育实践内容;发挥德育评价与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如何发挥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传统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时代鲜活感。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实施德育课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让德育课充满活力,促进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发展应是德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本文试从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法、科学评价、师德建设等四个方面来谈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的一点认识。

一、深化课程内容改革

1.用活教材,是德育课充满活力的前提。

改革课程,落实内容是关键。课改行动下的德育教材不再是“授业解惑”的唯一课程资源,而是为教学服务的一个载体。课堂教学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来源于发展变化中的德育学科。用活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或根据教学的需要,或针对教材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要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能力,就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社会开放,把学生带入活生生的广阔的学习天地。因此,德育课课堂内容的开放成为必然。教者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审慎选取材料,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引导学生学会“感恩”,选取典型校友创业成功的案例等,编印相关资料作为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既不冲淡教学主题,又能强化育人意识和创新意识。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身的经验、身边发生的事、社会热点,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材重新整合,这样的课堂学生乐于接受,参与热情高,才会有效触动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活力。

2.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须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体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加强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培训和教育指导。

中等职业学校在上好《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这门必修课的同时,要增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历程,考虑个人的价值、智能、兴趣以及助力和阻力,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方向,落实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让学生既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又能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德育内容中还应加强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观念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教育,创新教育等。这些德育内容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

二、改进教法培养能力

如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德育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一是要多用活动化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科学设计,合理安排一些课堂活动,如辩论会、演讲会、课本剧表演、多媒体资料展示等等,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师生互动,形成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

二是要多用讨论式。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尽量让思想的火花碰撞,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是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把教学所涉及的重要问题抽出来,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设计、研究,拟定计划、方法以及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形式,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作为研究学习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应予以适时适度地“扶”与“放”。

四是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或是从现实社会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道德水平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法制问题,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等应当充分运用学生看得见、听得到的鲜活事例作为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是要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激发感情,锻炼意志,提高觉悟,端正行为,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教学方法的改进,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突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研的习惯;应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美的心理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起学生道德共鸣,这样才能提高德育课的实效。

三、科学评价综合考核

《课改行动计划》中指出:职业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建立以能力为本位、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优化德育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德育管理的重要保证。新的德育评价体系是以德育过程生成性的意识流向和物质行为作为考核要素的。不但使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评价标准确定以后,可以更方便地对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便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做出相应对策,使德育的评价过程真正成为中职生“知、情、意、行”和谐健康协调的发展过程。

为了有利于增强职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当前德育课程的评价应实行积分化,建立学生德育综合档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即对学生德育课程活动参与、知识学习、德育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价,除在学期末进行外,平时每一个环节都要利用,包括课上、课下。为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良好习惯,可附加行为规范奖惩学分,对学期中有突出表现或明显进步的、操行等级为优的可加一定的学分;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操行等级为不及格的扣取一定的学分,汇总得出德育学分。评价形式可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由学生进行初评(自评、他评相结合)、任课老师合议、班主任老师建议、德育课老师评议等多项不同环节组成。

探索合理的德育评价模式、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改进传统的考试考核方法等,会增进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体现德育课程服务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的要求。

四、注重师德建设队伍

发挥德育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教师是关键。职校德育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本领,精湛的教学艺术,而且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严谨的教风,踏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现实的德育教师队伍状况远远达不到要求。集中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兼职的多,专职的少”、“用非所学的多,学用一致的少”、“教学能力一般的多,教学艺术精湛的少”,这种状况令人堪忧。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利益结构、行为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诸如敬业意识淡薄、精力投入不够、育人意识淡化、示范作用欠缺。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重视德育教师的师德教育和专业理论培训,加大对德育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要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四新”培训等加强对德育课程专职教师和相关研究人员的课程理论素养的培训,形成德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专业团队,使德育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同步进行,为德育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对在德育课程改革中取得优秀成果的个人应予以奖励。

在实际的德育课堂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如何进一步促进道德主体在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发展等等,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思索和解决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德育课程的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鲜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