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道德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道德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道德教育

.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我国而言,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深人,大量政治、文化观念以不同方式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加速道德上的斗争与融合;另一方面,两种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使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益加剧和空前复杂,主流意识存在着被削弱的威胁。因为随着经济、文化、商贸等各种交流活动的频繁出现,原先敏锐而前卫的意识形态的交锋和斗争,往往被各种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所掩盖,从而不知不觉地使主流意识受到冲击最后甚至可能被同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一个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更为强烈的冲击。西方文化产品诸如麦当劳文化、可口可乐文化、好莱坞文化的大量涌入,无不影响着大学生。这些世俗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商业价值、追求感观音乐、个人主义等价值观将可能淡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弱化他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同时,更有西方腐败的文化垃圾和堕落的生活方式,如享乐、色情、暴力、颓废、吸毒等大量的社会毒瘤,会通过诸如互联网、对外文化交流、考察旅游等形式,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和生活中,从而对他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伦理道德、社会行为、生活方式及交往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切无疑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生活,也引发了人们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市场经济的冲击既有其积极作用,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消极影响。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强化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同时可能淡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市场经济的自主性的特性要求各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无论是企事业主体还是个人主体,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的自主性、独立性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自我的觉醒,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意识日益强化。但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所包含的个体本位、优胜劣汰等原则,往往会使一些学生对个人利益的要求更加强烈,奋斗欲、成就欲也更加迫切,而当这些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诱发极端个人主义,从而可能淡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增强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但同时可能淡化大学生的协作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必然带来人们的竞争观念和效益观念。现在,优胜劣汰已成为大学生对人生成才与成功的普遍看法。市场经济所引入的竞争机制,还使人们看到了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效观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慢节奏、低效率的思想遭到普遍的否定。这一切使得大学生的自我主动意识不断增强,但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负效应也是明显的,最突出的是协作意识在竞争中被钝化。事实上,确有那么一部分大学生因此而淡化了合作和协同意识,服务、奉献精神不足,把竞争和创造变成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手段。

(3)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加强了大学生的公平意识,但同时可能淡化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市场中等价交换的原则使人们冲破了原先旧体制中狭隘的人身依附乃至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的羁绊,将人置于平等地位,促进了独立人格的形成。这对于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特权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也使得大学生的平等、公正意识进一步得到强化。但另一方面,等价交换原则有时被错误地引申到党内、国家政治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等领域。如在分配领域,有人把按劳分配原则颠倒为“按酬付劳”,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主人翁精神逐渐淡化;人际交往也被抹上了浓厚的商品色彩,讲究有偿服务、等价交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钱升值和道德贬值,造成社会风气的庸俗化。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效益观念,但同时可能弱化大学生的精神价值。市场经济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和价值,使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取向上逐渐表现出重视管理和经济学科、关注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活动经历的倾向,效益观念明显增强。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逐利性特点,也容易诱导大学生急功近利,重利轻义,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对物欲的追求很容易使大学生陷入物质主义的泥潭,感官的享受取代深层次的思考,对功利的追求又会压制对精神世界的探寻,导致精神价值弱化。

3.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

(1)网络文化的多样性易导致大学生思想混乱。网络信息是一种开放的超越民族和国家的公用信息,由于各种社会政治力量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不同文化的传播和碰撞在网上更加激烈。同时,网络信息又是一种多元快变的信息,每一个问题都是多维的、变化的,试图直接给出一个问题的具体答案或者仅用一种价值观念去评判是非几乎变得不可能。由于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宽、接触面更广、接触的观点更多,当代大学生很难再简单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同时,在理解信息方面他们也更加主动,不会像以往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这样一来,教育者在学生传播、接受信息中的权威地位被打破了,学生自我判断是非标准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世界各国,特别是东西方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和冲突更加直接、更加激烈,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容易。

(2)网络的虚拟化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因特网技术将地球浓缩在一张无形的网络之中,“一网打天下”的网络弥补了其他联络方式的不足。在网络中,行为主体的人际交往大都是在“虚拟实在”的情形下进行的,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不知道对方性别、年龄、职业等)。这种交往方式的形成,消解了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一些缺陷,人们很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甚至感受到自身价值的极大化和他人对自己的热情关怀。但是,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此外,由于经常可在网上碰到诸如虚假信息、网上恶作剧、网上欺骗、网上偷窃、传播病毒、侵犯知识产权等网络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也会使人觉得交往安全感下降,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难以存在。

(3)网络的垃圾、“黄、毒”信息易导致大学生精神的迷茫和行为的失措。因特网的发明者自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可事实上,属于美国籍的因特网,在其操纵下将其创制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商业理念、外交政策和社会文化,疯狂“入侵”世界各个角落,使西方得以利用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快捷性倾销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对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产生覆盖、销蚀作用。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好奇性强、求知欲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这种“西化”的影响,受其蒙蔽,甚至迷失方向。此外,一些下流庸俗的信息和反动的言论也会在网上畅行无阻,造成严重信息污染。网上充斥的色情、暴力以及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想、民族歧视和低级下流语言等文化垃圾,对于那些辨别力还不高,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大学生们的思想影响极其有害。

二、大学道德教育对策

1.改革德育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加强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的教育学习,加强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二是利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实来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澄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2)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青年人能否健康成长,能否保持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方向。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目标。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要教育大学生一定要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牢固树立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的理想和抱负。

(3)加强对大学生的优秀品德教育。我国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出丰厚的传统美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应该说既有传统的东西,也有现代的东西,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要加强诚信教育,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日常道德实践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4)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需要不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高校要重视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大学生形成自身独立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强、团结协作、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勇于挑战、敢于创新。要加强大学生的艺术教育,提高青年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学会关爱、理解他人。对他人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苛求他人,学会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优化德育过程。

面对现今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挑战,我们必须优化德育过程,围绕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好德育的层次性、互动性和主体性。

(1)层次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十分重视其层次性问题,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把握好德育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切忌急于求成或千篇一律统一要求。

(2)互动性。所谓互动性,是指从德育系统的整体效果出发,着力形成德育系统的各要素内部之间、各要素相互之间及德育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互动中调整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以期达到德育过程整体功能的优化。注重德育的互动性,尤其要把握住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德育内容与方式的互动结合以及德育系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动配合等互动关系。

(3)主体性。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学生都应该是主体,通过师生人格的平等交往、品德上的相互影响,建立起主体与主体间民主、认同、合作的活动关系,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传统道德教育普遍把教育者视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客体,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式”教育,收效不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需要德育工作者更多地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德育过程中“学”的作用。通过学生积极的思想内心活动,去主动接受、内化为教育者的德育要求,达到提高道德认知、形成道德行为的目的。

3.建设德育队伍。

没有一支素质高、乐奉献、勤钻研的专业德育队伍,就难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难以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专职思想教育人员,长期工作在高校思想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接触最广泛密切,随时可以和学生交流思想。他们在指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表明,教育者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且只有掌握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才能因势利导,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否则,即使有了善良的愿望也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澄清模糊认识、端正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尽快使他们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使思想道德教育趋向科学化、规范化。

(2)提高职业道德。德育工作者一要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与同学打成一片;二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善于倾听各种意见,集思广益,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大学生修身铸魂提供最丰富的育人资源。

(3)提高工作能力。德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需掌握必要的教育方式与技巧。具体而言,要设法提高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能力:①晓之以理,教书育人。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在自己的业务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人格魅力优势,给学生传授为学之道、做人之道。②导之以行,管理育人。德育工作者除要善于给学生以情感教育、认知教育之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好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关环节,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③动之以情、服务育人。德育工作者要始终对学生爱之以真心,动之以真情,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关心、理解和真挚情感中感化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