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邓小平学校德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与任务;理想纪律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国情国史、艰苦奋斗、安定团结教育等相互渗透,内涵丰富的德育内容体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德育与严格治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等富有科学性、超前性的德育原则和方法。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学校德育思想,对于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学校德育”在这里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它包含了对青少年学生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方面的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学校德育作为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于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贯强调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视之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同志的学校德育思想十分深邃,对学校德育的论述颇多,涉及到学校德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等各个方面。研究邓小平同志学校德育思想,对于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一、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学校教育而言,在历史上,各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按本阶级的政治需要,为了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社会制度,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这就是说,教育的性质、学校的性质不是由“智育”、“体育”决定的,最根本的是“德育”,即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的。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学校必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明确指出了我国学校的性质和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方向性作用。他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不仅不排斥学习科学文化,相反;政治觉悟越是高,为革命学习科学文化就应该越加自觉,越加刻苦”[1]。这里,小平同志把德育视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而且认为只有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才能为学生提供强劲的学习动力,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小平同志的这一科学论述,对我们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地位和作用极具指导意义。
二、学校德育的目的和任务
在小平同志著述中,有多处论及学校德育的目的和任务。1978年4月22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指出:“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2]后来,他又强调:“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3]小平同志的论述表明,我们学校德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各级各类人才。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搞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都是要人干的,没有大批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所以,现在搞四个现代化,急需培养、选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4]问题的要害是:合格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怎样去培养合格的人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人才标准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根据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我们现在培养的青少年学生都是跨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政治素质以及和谐健康的身心素质。这就迫切地要求学校教育迅速地从“应试教育”非凡是“记背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从单纯强调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5]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
三、学校德育的内容
80年代初,小平同志就指出:“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6]这些教育内容是与学校德育的目的任务相适应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所必需的。邓小平同志对学校德育内容的论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想和纪律教育
邓小平同志非凡强调理想和纪律教育。他说:“理想和纪律非凡重要。”[7]“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8]为什么呢?因为共产主义理想是力量、聪明与勇气取之不尽的源泉,历史证实:“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的小,无论碰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9]有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才会自觉地服从统一的纪律、才会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才会有为真理而攀登科学文化高峰的勇气和毅力。所以,“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10]就当前而言,我们的“理想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1]所以,我们要教育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远大理想。
邓小平还指出:“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12]“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13]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强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14]教育。
1987年5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金日成同志时曾语重心长地讲:“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未来是他们的,他们不能闹啊”他们的中心是一要有理想、有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理想、四个现代化的理想;二是有纪律。我们强调有理想、有纪律,用这个来教育青年,教育后代,培养人。”[15]
观察现实,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之下,人们普遍地注重对金钱的追逐,缺乏理想,纪律松懈,而这又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重温小平同志的这些精辟论述,对我们确定学校德育的内容是有极大警醒作用的。
(二)民主法制观念教育
民主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有的人(非凡是青年学生)对民主的理解是片面的,所以,邓小平强调进行民主观念教育,“一定要向人民和青年着重讲清楚民主问题。”“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的民主,”“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16]”
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民主观念教育,而且强调要进行法制教育。他说:“我们的民主同法制是相关联的。”[17]“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18]
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当前,我们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维护学校和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艰苦奋斗教育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高消费、讲排场,享乐主义思想也在社会上滋生蔓延,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度被淡忘和弱化。针对这种现象,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对全体人民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他说:“要有一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走‘捷径’。我们要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但是必须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艰苦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19]
怎样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呢?邓小平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20]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四)国情国史教育
现在的青年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懂得中国的历史,有不少人干出了傻事和错事。因此,邓小平同志十分强调对青年学生进行国情国史教育。八十年代初,他就明确指出:“中国这样的底子,人口这样多,耕地这样少,劳动生产率、财政收支,外贸进出口都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很快。……所以,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只能是中国式的。”[21]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让青年学生了解这种国情。让青年学生知道“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22]
小平同志在回顾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程以后,深刻地指出:“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来教育青年,教育人民。”[23]
在一所具体的学校,可以把国情国史教育细化为学校所在地的省情市(县)情以及校情校史的教育,让青少年学生对自己朝夕学习生活之所的历史变迁、现实处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有全面正确的熟悉和了解,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具体生动、最真实可感的国情国史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了解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把握国家和民族的现状,从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面对现实,立志建设家园,报效祖国。
(五)安定团结的教育
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他多次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4]“中国经历了十年‘’,人民希望安定,不希望动乱。”他说:“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一切导致中国混乱,甚至动乱的因素都要排除。要用这个道理教育人民,非凡是青年学生。”[25]
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对于实现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是至关重要的,小平同志强调对青年学生加强安定团结的教育,不仅对于现实,而且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学校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作为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邓小平不仅强调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德育的原则和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德育的方法。
(一)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从小开始,全社会都要重视
打倒“”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指出:“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就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但这个传统曾经被“”破坏了,所以,小平同志语重心长的强调:“我们希望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各有关部门的同志,整个社会的家家户户,都来关心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进步,把被‘’破坏了的优良革命传统恢复和发扬起来。”[26]后来他又反复指出:“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27]对青少年从小就开始培养教育,全社会都来关心和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这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也符合学校德育的规律,更是无产阶级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要区别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靠近。”[28]小平同志的论述告诉我们,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所差异,而且在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可能整洁划一,使用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标准,而是要区别学生的不同思想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最终引导学生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
(三)德育要与严格的治理相结合
小平同志指出,对于“青年学生,主要是教育引导的问题。我们不能搞运动。”“方法以教育、引导为主。”[29]这就是说,我们实施学校德育,主要是靠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向学生传播和灌输革命的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但仅有教育引导还不够,还必须把正面教育与严格的治理制度结合起来。小平同志讲,我们“不能排除使用某种专政手段,使用纪律、法律手段。”[30]“对于严重破坏革命秩序和革命纪律又屡教不改的人,也要采取严格措施加以认真的教养改造,不能让这极少数人为害学校和社会。”[31]只有坚持正面教育与严格治理相结合,学校德育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