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师德建设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师德建设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师德建设教育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着重社会层面,轻个体层面,重学生层面,轻教师层面,重应然状态,轻发展过程,重内省,轻参与,重规范,轻评价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师德建设;问题;对策

一、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

职业道德素质在教师整体素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师文化、能力等其他素质因素能否发挥作用和不断提高,又需要以教师职业道德为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教育任务。

2.加强师德建设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文选》第2卷108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二、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状况分析

近年来,高校师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社会层面,轻个体层面

目前师德建设实践中,一些媒体、机构及教育者,更多地是宣传道德对于社会层面、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忽略以致无视道德对于个体层面内心世界的平衡、调节、净化乃至整合作用。表现在师德建设中,则是更多地研究和关注教师对于民族、对于国家、对职业、对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群体、对学校领导等外部世界诸种关系中所应具有的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良心、职业责任、职业义务等,而较少地研究和关注教师个体的内心世界可能产生的冲突、失衡,所应采取的态度、信念及行为准则和价值体系。这样就造成了师德理论宣传和师德建设实践的某种程度的脱节和背离。

2.重学生层面,轻教师层面

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始终扮演着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学生面前是师长,在教师面前是同事或下属。作为师长,教师要研究为师的学问。即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作为同事或下属,教师要正确地处己待人,妥善处理好教师群体中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两个层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正确地看待学生群体,即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又严格要求、管理学生,其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格魅力均得到学生的好评,是衡量一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位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得到承认和尊重的重要条件。但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境况并不完全取决于其与学生群体相处的境况。一个教师可能书教得很好,学问做得也很好,很有人格的魅力,很受学生群体的爱戴和尊敬,在学生面前是成功的教师。但不一定能保证这位教师在教师群体中也能得到本人期望得到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具有整体性,但教师劳动的过程却具有个体性。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科不同,相互独立,在学生面前可能都是成功的老师,但相互之间并不存在可比性,不可简单类比。因此我们的研究应更多地关注教师与教师群体的研究,建立不同类别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当务之急。

3.重应然状态,轻发展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的师德教育总是围绕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工作等应然职业情感,却无视了职业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要求他们一定要热爱教师工作是不实际的。因为,人们对一个事物从认识到了解到热爱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的。所以,初为人师,只能要求他们对工作尽职尽责。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能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升华,才能不仅视教师二工作为一种职业,为谋生的手段,而且将教师工作视为事业、视为生活和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人生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而孜孜不倦的奋斗和追求。只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能谈得上热爱教师工作,也才能谈得上高尚的师德。

4.重内省,轻参与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以“贵和”,“不争”为理想的道德价值取向。他们以不争,超脱的方式来调节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人际之间的关系,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建功立业赢得了世人的敬仰和尊重。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队伍中也有正义和邪恶之争,也有真假、善恶之辩,也有高尚和卑劣之分,也有腐败和廉洁的抗衡。因此,高尚的师德的标准是什么?良好的教师形象是什么?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人格理想。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的师德建设仅仅是鼓励教师自省、自立、自律、慎独。而在矛盾和冲突面前,无所适从、只能选择逃避和超脱,不仅不是顾全大局、自我牺牲,而恰恰是目无大局、明哲保身。因此,在面临激烈的矛盾冲突之时,教师勇敢地挺身而出,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在正义和邪恶面前教师能够弘扬正气、坚持真理,正是具有高尚师德的表现。因此,在师德建设中,在师德的价值导向中,鼓励教师不仅以积极的方式教书育人、著书立说,更要以积极的方式去参与生活、战胜困难、解决矛盾,自觉地增强自身师德主体精神的塑造、加强道德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5.重规范,轻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仅靠传统说教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尽管许多高校出台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行为规范,有的高校还在教师评定职称方面实行了师德一票否决制,但缺乏有效监督的行为规范往往流于形式;师德一票否决也由于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撑而成为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因此,建立合理有序的评价机制是有效地进行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1.加强师德教育

与一般的道德教育相比,师德教育是一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教育,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形式下,我们必须以新的观念和思路去看待师德教育,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对策。首先,正视现实,认真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吸取以往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结合新时期的特点,采取疏引结合的新思路,对青年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其发展状况的跟踪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次,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看待新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家认识到本职工作以外的社会兼职必须要有限度,不应做金钱的奴隶。再次,抓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优势,教师职业受到越来越多青睐的现实,促进师德建设走向良性循环,加强师德教育,学校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作为一项持久性的工作来抓。

2.创造校园环境、建立保障体系

加强师德建设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是培养高品位教师的沃土。构成良好校园环境的因素包括:优良持久的校风传统、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敬业奋进的校园氛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导向正确的道德舆论、坚强有力的思想工作等。加强师德建设,高校要建立保障体系,与教师的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方面,在生活上关心教师,提高其生活水平,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另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发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3.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师德评价体系

加强师德建设,应从建立健全师德评价体系入手。首先,制定师德测评指标,这是进行师德评价的关键。要按照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公民要求,结合教师行业特点,制定能够反映教师教学中行为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管理、教学准备与组织、教学制度执行等方面。制定指标要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使指标具备学生能感觉到并能具体回答的特征,并使每一项指标都具有解释一般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制定评价操作方案:发挥校园网优势,制作师德评价网页,将测评指标和对应等级在网上公布,教师、学生以密码形式登录和提交,在一学期中后期进行评价。第三,开发师德测评统计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包括院系、职称、年龄、性别、项目等多项并给予加权计算,得出每位教师的师德得分。最后,建立师德档案并长期保存,同时要健全激励机制,把教师的师德修养情况与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应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科带头人的选拔,评选先进、提干,以至奖金待遇的分配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思想道德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4.以德育人,全员育人

高校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对他们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教学中,首先必须用正确的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而不能具有随意性。教师职业之所以高尚而神圣,正在于他是国家、民族先进思想和科学真理的传播者。那种认为对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应是“两课”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事,与专业教师、其他教辅人员无关的认识是错误的。这种认识的差距正说明了教师的师德建设还不到位,迫切的需要加强师德建设。高等院校应作到全员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洪欣,付小玲.对高校师德建设运行机制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1998,(05).

[2]李冬.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

[3]胡钦太.拓宽高校师德建设的新视野[J].中国高等教育,2002,(23).

作者简介:杨丽英,女,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