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道德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键词:高校德育系统工程
摘要:搞好德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形成一个系统工程,丰富德育的时代内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速度加快,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为科教兴国、振兴中华做出了重大贡献。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摇篮,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实施德育系统工程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共同育人。高等学校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积极探索形势下高新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树立大德育观念,形成大德育格局
学校实施德育系统工程,发挥德育整体功能,必须组织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树立大德育观念,形成全员德育意识,这是重要的思想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树立大德育观念,形成大德育格局,就是要树立开放的德育工作新观念,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把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高校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从整体上综合考虑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党委、行政、各职能部门等,形成大德育格局,齐抓共管。
2、整体规划德育体系,发挥整体功能
整体规划德育体系,党委书记要全面负责,由院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组织实施,强化行政的德育意识,切实负起实施德育的职责。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学校德育列入职责范围,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思想教育、德育工作与行政管理紧密结合,保证全院德育统一指挥,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发挥学校德育整体功能。
3、强化德育运行机制,全面实施德育系统工程
高校德育运行机制,是高校围绕德育目标、为完成德育任务而采取的运作方式,实施德育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必须建立新形势下高校德育目标管理机制,强化高校德育运行机制,发挥学校德育整体功能,增强德育效果。
实行目标管理,这是高校德育管理系统化、科学化的首要内容。实行德育目标管理,一是确定德育目标。主要是确定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德育目标。宏观目标是国家对德育的整体规划和要求;中观目标是学校根据国家提出的德育总目标制定的学校德育目标;微观目标是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提出的德育目标。二是实施德育目标。这是德育目标管理的中心环节。要制定实施德育目标的具体计划,德育计划要象教学计划一样严谨、科学和稳定,并且要采取措施,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三是目标实施评价。要有评价指标,能量化的量化。对目标实施评价,科学地反映德育效果。
学校要把德育实施纳入总体规划,统一安排,强化德育实施机制。德育工作实施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一是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这是主渠道。二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德育的管理体制。就是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三是经常性的思想教育。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四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创建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道路。五是社会实践。它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
学校实施德育系统工程,强化高校德育及实施机制,就要精心设计和安排德育实施的整体规划,制定协调各种渠道、途径和各种计划,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使学校德育有序、有效、健康运行。
二、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及任务
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同时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重要哲学著作。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各种社会思潮,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
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如忠诚爱国、创业敬业、仁义礼让、勤俭朴素等等要把这些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加强适应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现代素质教育主要是根据高等院校特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要重点培养学生立志成才、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奋斗、严谨认真的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和医德教育及现代科学知识教育。
三、促进德育社会化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要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德育理应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社会生活的挑战,正确对待人生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真正适应社会生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素养去干预社会生活,并善于创造新生活,这是道德教育应研究的重要问题。
1、让学生认识社会
学生将面对的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德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这首先就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在传统的德育中,我们总喜欢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习惯于展示给学生以社会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极力掩盖社会生活中阴暗的一面,即种脱离社会生活,造成的后果表现为:学生感到成人世界的不可信,道德教育在一些人的心中就自然表现为假大空,从而使得德育课成为学生最不喜欢的课。许多学生在遭遇复杂的道德生活时往往会没有思想准备。这里丝毫也不怀疑老师美好的愿望,他们害怕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殊不知学生就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你想刻意封锁社会生活中阴暗面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既要讲发展中的成就,也要讲发展中的失误;既要讲社会上许多真善美的动人故事,也要讲假恶丑、把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真实地告诉学生,让其有思想准备。
2、让学生适应社会
社会是大学生展示才华的平台,这就要求道德教育,要从根本上改变单纯讲授既定品格规范的做法,走开放式发展德育之路,让德育植根于现实生活中,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发展而相应调整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教育对象的特点,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要注意突出实践性,使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让受教育者在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去亲身感受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受到震撼。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劳动观念,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精神和节俭意识,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总之,通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使得学生能从容面对社会生活,把自己从高校学习的东西,贯通到社会实践中去,真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3、让学生参与社会
德育在融入社会生活中,必须注意参与社会生活,因为教育是文化价值的传播工具,是形成未来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道德教育中我们必须高扬正义的大旗,昂首走在社会生活的前列,并以自身的优势去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大学生要参与社会生活,首先必须走进社区社会生活,在与民众的交流中,在向民众的学习中,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通过传播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展示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通过在周围社区的各种实践活动,倡导文明生活的方式,逐步去改造周围社会环境,也不断改造自己。
四、转变德育观
高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是育人的摇篮,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高校的德育教育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就要转变德育观。
1、由重视高校因素转变为既重视高校因素也重视社会的、家庭的教育因素。
高校的德育教育从时间、空间和环境上,分为高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高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可控性等特点,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和条件,但是,仅有高校教育还是不够的。如何使学生全面成长,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教育。从学生社会化的教育目的,社会环境真实、客观的教育品质,社会教育对学生吸引力以及社会教育方面力量和资源的丰富性来说,社会教育都有着高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根据近年来学生思想情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国情、对各行各业、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关心。近年来,在各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暑、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和开发利用社会教育因素,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近代史教育等等,从而使高校思想教育的方法途径和载体都得到了新的整合,这对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历史、为国分忧、全面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还要重视家庭影响与教育,因为大学生责任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最直接、最主要的家庭生活圈。社会文化圈对大学生责任能力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影响也往往是通过家庭生活因素与其父母的关系为主,它是青年学生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影响以青年学生一生来说都是至大至深的。
2、由重视智力因素教育转变为既重视智力因素教育,更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
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及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把大学生教育好、培养好,首先应明确做一个什么人的问题。讲做人只从人格讲是不够的,如果不讲理想、信念,不讲奉献,不讲责任义务,不讲方向,那就可能变成好人教育。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需要的是大德育观,这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