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课程中德育整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德育也得有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整合德育资源,全员参与德育,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管理,服务各个方面;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改革德育课程教学,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德育功能,突出德育特色,突出时代特征,探索德育工作新体系。
关键词:新课程德育整合特色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整合学校资源开展德育工作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形成了德育工作新机制
建立组织机制,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德育管理体制,以教育处、年级部、班主任为督导检查职能部门,全方位落实,上下贯通,相互支持,有序运转的德育工作的有机统一体。完善德育目标机制,健全德育评估机制,健全全员育人机制。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观念。班主任有德育工作计划,各科教学有德育渗透和转化学生工作计划。加强师德建设,将参与德育纳入师德考核和教师年终目标管理。坚持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更新观念,营造氛围,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各个方面
在德育建设过程中,学校要不断适应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信息快速传递的新形势,以观念更新为引导,努力在学校形成大德育氛围,最重要的就是把德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统一筹划,相互协调,在德育工作目标设立上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上,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与重点工作来进行。搭建教育平台,形成全方位、全员化、全进程的素质教育新局面。通过文学培训、音乐特长培训、数理化奥赛培训、信息技术科技小发明、球赛、校运会等校园内的各种活动以及各种讲座、报告会,网络教育等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在学生各项素质竞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的同时,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突出德育特色,突出时代特征,探索德育新体系
当前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思想活、观念新、信息灵,迫切要求课程内容鲜活、容量加大。作为教育者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加强德育课程教材建设,把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会现实问题的优秀作品编入教学内容;把他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有选择地纳入教学内容;把学生喜欢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入教学内容。
1、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德育主体作用。首先,优化德育教学,注重德育渗透,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科学化。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品德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突出了德育教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完善德育常规,突出专题教育,实现德育活动课程规范化。以专题系列化的周主题活动和月主题教育活动等德育活动为载体,建设德育活动课程。
2、改革德育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完成品德的建构。要大力改革学科式德育课程的教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德育理念,把重建师生互动关系、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加深体验作为改进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重要方向。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建立以学校组织或学生自我设计的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活动式德育课程。如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活动中,可以采用学生设计制作文明用语标语牌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让学校的墙壁上悬挂着老师和学生的杰作,让它时时提醒师生,时时告诫学生,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3、抓好学科渗透,开发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如地理课通过本国资源的了解、考察,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历史课通过学习、参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理科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定理,而且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家的人文素养与理想信念。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德育功能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因此,建立和强化“三维”德育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强调,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促进形成良好的社区育人环境。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德育机制,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一)强化家庭德育,夯实“三维”德育基础。
首先,要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健全家庭德育网络。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构建以校级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庭德育网终系统。其次,以家校德育活动为纽带,形成德育合力。建立教师家访制、优秀家长及文明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活动。第三,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采用讨论式、交流式等方式,开展家庭素质教育征文、家教知识竞赛、问题孩子会诊等活动。
(二)优化社会德育环境,开展社会德育实践。
注重以社区资源为主要材料的德育地方课程开发和加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开发地方德育资源,丰富德育课程,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以社区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地方课程。根据实际德育资源,成立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有文化、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参与,清理整顿文化市场,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创建“文明小区”。开展警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聘请法制副校长、110联校民警和交通安全联校交警;联合举办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等。配合这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交警”、“青少年志愿者行动”等研究性德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锻炼和教育。实施活动式德育课程也需树立大德育观念,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狭小的校园,而应消除学校与家庭、社区间的界限,让学生进入广阔的社会生活,获得完整的道德经验,促进道德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开放型、多元化的学校——社区互动育人模式,形成德育合力。
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把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系统整体考虑,合理配置,努力优化学校、社区育人资源。沟通学校与社区的联系,联系社区各单位与学校共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努力实践,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社区教育基地活动为补充的开放型、多元化的学校——社区互动育人模式,形成了德育合力。
总之,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德育功能,全面构建“三维”德育机制,促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同步运行,实现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一年多的“大德育”的研究和探索中,足使学校出现了德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