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

摘要:军事课教学是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化军事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模式,建构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军事课程理论体系,使军事课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具有时代特征,这是高等学校在开展国防教育中应该认真探索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创新

国防教育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200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学校根据国办发[2001]48号文件的要求,认真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按照课程建设的要求,把军事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然而,由于高等学校开设军事课程的时间与其他学科相比,仍然还是一门全新课程,按照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课程应在转变观念,开放思路和理论创新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而有效地实现综合育人的功能。

一、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明确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创新思路

一门课程要创新,必须建立一个与时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在内容体系的建设上既要加强现代军事意识、战争意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包括爱国意识、现代竞争意识、科学意识、自强意识、面向未来意识的教育,才能真正使大学生树立献身国家、服务国家的观念,不断克服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带来的精神颓靡,克服社会风气的堕落给国家利益造成的危害。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和提高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要把国防教育课程教学的重点从“守土戍边”的应急性备战训练转向包括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等以义务教育为核心的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能力的教育上来;要将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与国家的安危结合起来。从而促使大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和本阶级的政治理念。

第二,要把国防教育与社会科学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国防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国防理论、国防历史、国防地理、国防文化、国防经济和军事技能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和训练,把国防教育课程的学习从单纯提高军事技能的“训人”转向面向提高学生素质的“育人”上来。

第三,要把重军事热点问题与新形势结合起来。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应紧紧跟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强理论教学的知识趣味性,把一些世界热点、最新的住处和相关学术前沿问题传授给学生,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爱国热情和热爱和平的目的,使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第四,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中去。国防教育要与学生思想的政治教育相结合,要将思想导向和政策导向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和渗透到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建设中去,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合格人才”这个主题进行探索与创新,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的教学目标[1]。

二、坚持创新国防教育,打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然高校国防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一样,都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也有自己的特点。从国家的安全稳定看,国防教育具有政治性、宣传性和实用性。从我国现行国防教育的对象、条件看,是依法开展教育活动,具有强制性和针对性。从我国现行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看,正处在依法由试点转入全面推开、深化的转折环节上。这就使得高校国防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相比具有独特性、综合性,并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为充分发挥好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打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三个方面搞好工作。

(一)搞好课程设置,让国防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服务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潘懋元在为张坷福主编的《大学课程》所作的序中曾这样说:课程质量的优劣,在总体上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目标能否完满实现。所以,要实现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必须十分重视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坚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创新精神,从政治品德、思想修养和精神状态方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和思想修养,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同时,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联系群众、公道正派、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雷厉风行、顾全大局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非凡的勇气、必胜的信心和钢铁的意志。因此,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两个方面:国防专业知识和军事技能。并且加大有利于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内容的分量。由于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军人一般能力的教育,而非以培养军人为目的,因而,高校国防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反映出同军队国防教育和军事人才的培养目的上有所区别。课程的设置就只能讲求包容性而不能追求专业化。对国防教育的内容要精心筛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通过不同层次的学校相应的教学内容,保证国防教育内容系统性,还要注意在各个阶段的国防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力求避免重复设置。笔者认为,高校应以军事思想史、军事哲学、军事新技术、现代战法研究等内容为主干课程。军事地形、国防、军兵种知识、轻武器常识等内容完全可以在高中阶段完成。

(二)强化创新能力教育,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改革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永恒动力。创新教学是实现教学创新的根本途径。创新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要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二要有创新能力。创新教学的灵魂是有思想。所谓有思想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敢于开先河、标新立异、永不满足、永不停顿、与时俱进。二是创新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能够拿出改革创新的思路、方案。

学校、教师、学生应该成为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以培养学生国防方面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而施教、学习。要从教学质量入手开展教学改革,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时间上、内容上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学校要从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出发,加强思想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为创新能力教育鸣锣开道,为国防教育呐喊助威。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以育人为目的,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创新能力为内容的教学活动,为国防教育的发展尽职尽责。学生应依法接受国防教育,把国防知识的学习和国防能力的提高作为自己学习的重要任务,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师在创新教学中特别重要。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师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意识,要改变过去规模小、宣传不够、形式单一、方法呆板的做法,建立宣传性、指导性、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称职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师除了敬业、爱业、精心教书育人外,还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如果只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照着已有的计划、大纲、教材讲好一门课几门课,而有自己的独特思想见解和创造性工作,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好教师。只有敢于开先河、标新立异、永不满足、永不停顿、与时俱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为此,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根据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学科建设的需要、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国内外高校国防教育相关动态,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分析新矛盾,推出解决新问题、新矛盾的新观念、新方法,并及时的将其应运于教学实践,就成为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校国防教育还要考虑到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学计划通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国防教育的内容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唯一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国防教育在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比例。按有关规定,军事理论的授课时间仅为36学时。这样,学生要想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就得靠自学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推荐一些优秀的军事课外读物,以满足对军事科学有兴趣的学生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搞好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开设军事选修课不失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实际是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践中采用这种教学形式。

另外,走出校园到军营去感受解放军大学校的生活,也是一种好方法。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与“最可爱的人”在一起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接触,能达到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它可以消除学生中妄自尊大、好高骛远等非现实主义的思想,把脚踏实地地学习同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联系起来,把点滴的知识积累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它可以消除学生中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的个人主义思想,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同社会富裕联系起来,把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同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起来。事实证明,坚持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的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防教育课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学校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

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中,对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思考,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为提出新的改革创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和外部活动,使国防教育的改革成果共享,同时也能扩大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宣传推广国防教育的改革主张,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深刻领会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着眼于未来,立足于现在,为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开展必要的理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的教师要对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考,以促成其在实践的基础上演绎、归纳、推理,使之理论化,并成为学校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减少教学工作的盲目性,缩短教学改革质量转化的周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构架起飞跃的平台,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为中华民族全民国防能力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抓住特点,开放思路,全方位加强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创新

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不完全等同于军事院校的军事课程。我们应变以往军事课程的学习只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军事知识与技能为通过军事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顶层设计,形成“整体与模块”间清晰的理论体系

学校在进行国防教育课程设计时,首先,在理论上对国防教育课程要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构架,不能将国防教育课程简化为军训,为军训而军训。可以从整体上将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分为四个模块进行有区别的设计,即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两个基本模块和巩固养成与深化拓展两个发展模块。

在以往的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我们对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部分内容主要在于为适应新情况而及时进行调整,而对于巩固养成和深化拓展两个发展模块,是往往被学校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巩固养成模块是为了将前期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学习的成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学校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引导,例如,可以将军事课程学习中一些规章制度应用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养成;还可以定期对于军事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等等,使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生活阶段都能体会到军事课程学习的必要性。深化拓展模块是对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军事课程学习养成的培养,使学生最初的军事课程的学习深化拓展到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上来。

(二)利用资源,依托外部力量共同开展军事课程理论创新

在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创新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依托当地部队建立国防教育课程教育基地,共同与部队在实践中完善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国防教育课程学习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善于集体生活。由于大学生总体氛围比较宽松自由,通过校内培养学生的毅力、自理能力、集体感、团队精神的效果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充分利用部队资源,安排学生到部队军训,不仅能够让他们学到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尝到如何独立生活,如何融入集体,如何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学生在利用部队的资源优势,依靠并积极创造条件配合部队完成军事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由部队对学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总体设计进行实践,是提高军事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布局,构建“一—二—三”的理论创新联动机制

以往的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及课程实践工作,是一种“学生—学校—承训部队”的线性布局,课程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成果的信息是单向传递,容易赞成各个环节脱节,影响了整体效果。在当前的环境下完成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创新应对学生、学校、承训部队几个环节进行合理布局。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的理论创新联运机制。

“一”是指下一个主体即国防教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反馈的信息是国防教育课程理论的最好实践总结。在教学工作中,要把学生摆放在首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课程理论,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教学手段。如何以灵活地采用网上模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尽量采用实践教学和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授课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军事课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及时收集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式的信息,为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创新积累经验。

“二”是指两条主线即形成学生与学校、承训部队与学校两条信息主线,并进行信息反馈,从中找出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完成与国防教育课程主体学生信息交流反馈的同时,更应重视与部队的信息交流,以便收集更全面的实践成果。

“三”是指三维关系即通过对主体与主线的确认后,最终形成学校—部队—学生之间的三维关系,完成一个课程实施与效果反馈的良好结构。要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三维关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保持各环节之间的信息的畅通,从而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最佳互动模式。

(四)以人为本,完成理论创新与合理实践的和谐发展

以往的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理论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的课程学习要求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不符。例如,有些学习计划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想要“一步到位”,结果产生学生厌学、畏学的情绪,甚至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发生;还有些学习计划又显得过于宽松,学习完成后学生普遍反映“不知所以”,根本未达到真正的教学要求。要避免这两种情况,需要学校根据大学军事课程具有要求高、管理严格、时间短等特点,在形成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及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以往军事课程教学中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个既能让学生接受,又能实现锻炼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目标的学习计划。当然,在训练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与指导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与指导教师真正理解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引入奖励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产生兴趣,亲身感受创新的无穷乐趣,才能使创新实践在愉悦、和谐中进行[2]。

总之,我们为了避免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相脱节,还应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对计划及时进行调整,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的国防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一切为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出发,重新审视、谋划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使国防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明明,周艳玲.高校国防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协调与融合[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增刊):138-139.

[2]韩秀琴,邢忠文.工程训练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增刊):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