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德育体系整体规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德育体系整体规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德育体系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德育体系”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落实这一方针,对于促进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推动德育工作的整体改革,增强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育必须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思想特点相适应,忽视或违背这条规律,只能事与愿违,事倍功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但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片面强调社会需要而忽视儿童青少年自身成长规律,德育工作中的成人化、运动式、一刀切等脱离学生实际的弊端就是由此产生的。因此,整体规划德育体系必须建立在尊重教育对象与遵循德育规律的基础上。

整体规划德育体系首先要处理好总体目标与分层次要求的关系。德育的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总目的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德育理论制订的。它是一个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在内的多维结构。据此,必须坚持全面培养教育的原则,在各个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文明行为、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教育,都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一以贯之。但是坚持全面培养教育并不等于否认层次性。各种教育的深浅程度和侧重点,还必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年龄层次的可接受能力,实事求是地予以确定。以爱国主义教育来说,必须贯穿干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各个阶段,并随着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社会经验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而逐步深化。对小学生,要通过他们身边周围大量的可感知的、生动具体、形象鲜明的事物,培养他们对祖国的依恋感、归属感,应力戒讲空泛的大道理,否则那些被我们视为神圣的东西会因此变成没有意义的空谈;对初中学生,则要依托历史、地理、文化、国情等知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祖国,培养高度的民族自尊感、自豪感,并初步形成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观念;对高中学生,要使他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及其奋斗目标,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整体规划德育体系必须处理好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之间的关系,使之既有分工,又加强衔接。当前,我国大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基本上处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况。有些教育,简单地重复,有些教育相互脱节。改变这种状况,要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校内外各种德育途径、教育方法、管理方式以及品德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同时,还要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保证这种衔接的权利。现在,各地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序列建构模式,通过制订德育大纲,构建各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序列体系。再如,交接与反馈模式,小学与中学、中学与大学之间进行毕业班学生的情况交接与反溃像马鞍山二中对高中毕业班学生的表现进行连续3年的追踪了解,?据此改进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此外,交流与沟通模式:大中小学的有关人员共同研讨学校德育课题,交流研究成果,相互听取意见,建立学生到高一级学校参观、访问、恳谈制度;还有管理衔接模式:配备骨干教师担任新生班的班主任或辅导员,以防止管理环节上出现空白……以上这些探索都是十分有益的,应该进一步形成稳定的制度。

整体规划德育体系还要求处理好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关系。道德是做人的基础,一个缺乏良好道德的人,不可能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造福的人生观,更不可能献身于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主义事业。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变革时期,在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重建和高扬社会主义道德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文明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需要。中小学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打基础的阶段,尤其要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在复杂现实生活中分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即使是对大学生,也仍然要强调道德上的自我修养和自律精神。那种认为强调道德教育就是淡化政治教育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培养“四有”新人,还必须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就不可能达到更高的程度,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甚至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和动力。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之间既是循序发展,逐步提高的,又是相互渗透、互为条件的。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道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整体规划德育体系,意味着现有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德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变主观随意性的领导为科学的指导与决策,变分散无序的管理为整体的目标管理,变被动应付的短期行为为长期系统的培养教育。实现这一变革,不仅有赖于建立一套科学管理的制度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有赖于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懂得德育规律的德育队伍。我们要为此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