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学校德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德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学校德育

浅谈学习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教学为先。鉴于此,我们必须深切地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其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次才是知识技能。故,让孩子们保持本善之心,常存善念、常做善行,进而培育其诚意、正心、修身的大根大本,这才是真正教育化人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工作;学校参与;重要性;《弟子规》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我国各大教育机构及政府教育部门应始终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当前中小学生品德行为严重滑坡,关键在于良好的养成教育严重缺失。根据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点,在确立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作为学校的德育校本教材,以学校德育教育重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忘自身道德方面的培养,我觉得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培养学生学习《弟子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学校设法让学生与《弟子规》思想相结合

1.1全校掀起学习《弟子规》的热潮

一方面,学校把《弟子规》引入课堂,邀请专家学者在课堂上对《弟子规》进行全面阐述和讲解,让学生深刻领会其思想精髓,把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在全校开展背诵《弟子规》比赛、演讲比赛、写心得等活动,全校上下掀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潮,让学生在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真正领会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

1.2努力创设浓厚的德育教育环境

把《弟子规》德育校本教材以四条屏的形式印制成精美的宣传画,悬挂在学生公寓楼、教室、餐厅、教学楼楼厅等学生主要活动场所,让学生在衣食住行中时时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处处接受传统道德的感召,这样,把抽象的道德教育转化为看的见摸得着的细枝末节,让学生时刻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时刻提醒自己求真向善,自觉提升道德境界。

1.3学校教材与《弟子规》结合教学

把学习德育校本教材与落实《公民道德纲要》、《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我校在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和诵读《弟子规》德育校本教材的同时,重在强化落实,努力将《弟子规》的思想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学生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午晚休的休息纪律,还是三餐就餐过程中的路队秩序、就餐秩序、日常学习秩序,都要求学生以《弟子规》作为行为习惯的模本,一言一行都努力追求人格的完善。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道德觉悟

2.1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宗旨

努力贯彻省教育厅提出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做一个健康的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的人;培养高尚审美情趣,做一个幸福的人"号召,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2.2德育融合学生道德

注重德育教育制度化,个性化和生活化,德育教育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积极改善学生的道德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2.3创新德育机制

树立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实行德育导师管理制,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性,实效性.

2.4对弟子规的挖掘

继续巩固和加强传统道德教育,继续挖掘和利用《弟子规》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弟子规》的教育作用.

总之,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历史责任,我校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成绩显著,当然,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开创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追求德育工作的新境界。

3学校建立学生参与的德育方式

以《弟子规》为主要学习内容,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抓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学校统一布置教室、食堂、宿舍,营造和谐文明的文化气息,创建和谐校园。通过主题班会、升旗等活动,大力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从师生互相敬礼、鞠躬开始,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习惯。运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廉洁教育,成立学习《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堂,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3.1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是学校的教育对象,更是学校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无法唤起其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会使其对教育产生抵触。转变观念就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主动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学校德育实效。具体而言就是:正确把握教育方针,全面实现教育价值,建立以教育对象——学生为主体,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是一个认识性问题。这个问题不澄清,教育实践一定会出现偏差,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一名教育者,不但要深刻认识这个问题,而且要把它全面落实到教育实践活动中。

3.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是尊重其客观发展的规律和需求,特别是要把握其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他们个体差异和个性、潜质的不同使他们对德育的需求也不同。德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来组织德育工作才会有实效。教育者既要考虑到学生品德发展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特征,又要考虑到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成熟期,以便采取措施,促使其质变或飞跃,引导其健康发展。研究表明:当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需求相适应时,就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相反。建立青少年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方式就是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发展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喜欢德育,乐于参加德育活动,才能使德育收到实效。

3.4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只有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其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在这种师生关系基础上,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不是对青少年的制造和加工过程,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也不是被动等待、“任人宰割”的过程。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投其所好,助其成材。只有这样,“青少年是教育的主体”才不是一句空话。

3.4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加大了对德育软件硬设施的投入,我校花了大笔经费安装了校园有线电视网,各教室配备了电视机,加大的德育宣传的途径。还设置很长的德育专栏,名人名画和名人塑像等,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我们要根据时代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理清道德关系,强化道德行为。还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媒体,使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睹其行、感其音、身临其境的接受美德的感化。

4结论

总之,学校德育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学习《弟子规》中思想能使学校在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同时通过“以德育人”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