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东亚道德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东亚道德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东亚道德教育

【内容提要】

东亚是一个区域性的历史性的概念。其内部各国道德教育具有共同的儒家和汉字文化背景,这是东亚道德教育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东亚各国的民族性使其道德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两重性,在全球文化开放和融合的过程中,东亚道德教育需要进行深刻的改革,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关键词】东亚/道德教育/民族性/全球化

随着世界教育国际化和合作化的加强,区域教育,特别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区域的教育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道德教育又是教育之首,因此,探讨东亚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

一、东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利弊

东亚是一个具有悠久的相同历史文化传统,并且相对独立的地域。从地域看,所谓“东亚”是指以中华民族为中心的华夏文明所覆盖的中心地带以及这一文明所能够辐射到的周边地区,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既拥有韩国、日本、新加坡这样一些发达国家,又包括蒙古、越南、老挝、柬埔寨这样一些贫困国家。在具有相对一致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东亚地域中建构起来的道德教育,有鲜明的共同特征,形成了明显的地区特色。

相异于西亚的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东亚道德教育主要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内容上,它突出国家意识,以国家为中心,把个人的德行培养和国家大计联系起来。例如“修身”是为了“治国平天下”,把自己的荣辱哀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强调国家兴衰是每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彰显了国家与民族大义,张扬了“大一统”思想。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国家对道德教育的至上权威,强调由上而下的直接教育。国家灌输的方式还体现了东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典型的以国家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它是融投资者、办学者、管理者为一体的“集中模式”。在东亚区域中,道德教育的特点使得东亚文化的特点凸显,并与其它地区的文化形成鲜明的反差。概括起来:首先,深受儒家文化和汉字文化影响,中华民族传统成为东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道德教育内容突出国家中心,以对国家的基本态度作为个人操行培养的基本内容。再次,以国家为主体的办学模式,极易形成在道德教育中的国家权威。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处的主导地位,使教育带有了比较强烈的灌输倾向。诸如种种,构成了东亚道德教育不同于其它区域道德教育的共同点。

东亚区域受儒家文化和汉字文化影响形成的鲜明特色,对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工业化之后对儒家文化积极提倡,表现在文化方面,新加坡政府从1984年到1992年开设了8年的儒家伦理课程,全面向学生灌输儒家伦理及其道德价值观,进入90年代以来虽然停开儒家伦理课,但其公民的道德教育仍然吸收了儒家伦理的精华,在道德教育中继续弘扬儒家精神,使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开展新一代道德教育中继续起着重要作用。在个人方面,通过对新加坡青年开展儒家伦理教育,将前辈们坚强不屈、谦和通达、自力更生的精神继承下来,对由于西方文化传入对青年产生广泛影响的极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以及颓废消沉的心态给予了鞭鞑。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新加坡倡导儒家以礼待人、讲信用和尊重别人的原则,倡导宽厚谦和、忠于职守的合作精神,通过强调和谐和平等促进人际关系的协调。儒家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对新加坡建设有文化修养的、高度优雅的文明社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然而,受儒家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的东亚道德教育也存在着明显弊端。这其中包含由于儒家文化传统的积淀造成对东亚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还有在东亚道德教育的长期推行中,由于缺乏改革所导致出现了种种问题。具体表现为:在道德教育方面,过于注重从构建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的角度展开道德知识的传授,有强烈的道德知识化倾向。与此同时,再配合应试教育,注重分数而不关注日常操行的培育,使道德教育的目的出现了偏差,目标定位不准造成教育效果不明显。东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封闭式的国家主导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道德教育的自立系统,经过单一的、自上而下的教育途径,因而不可避免地强化了道德教育的灌输功能,忽视了道德教育的认同和信任功能。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东亚道德教育与其它知识教育的重大差别,就是时代感、现实感不强。加上教育同现代科学技术相脱节,无法应对和解决当代社会的很多伦理和价值方面的新问题,出现了因为道德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滞后,造成人们思想的困惑和认同的失落的结果。东亚道德教育始终坚持走精英教育之路,缺乏对大众教育关注的氛围,致使广大的生活贫困者和失学者被排斥在国家道德教育的体系之外。总而言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其它地区的道德教育相比,东亚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揭示了东亚道德教育要继续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和创新。二、全球化背景下东亚道德教育改革的设想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洲通过吸收东亚道德教育的成果进行教育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比利时佛德兰地区教育系统的改革就是“为了适应教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欧洲与东亚的教育系统研究,促进两地区的交流与发展”①而进行的。在欧洲,欧洲共同体强调教育的多方面交融和联合,早在1999年就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和西方文化的渗入,东亚道德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从文化的角度看,全球化意味着文化形成越来越失去固定空间的限制,很难集合为整体和传统,这也正是“全球化”对东亚道德教育造成强劲冲击的写照。全球化对东亚道德教育的冲击,首先是开展道德教育会面临众多的矛盾,如社会

功利性与道德目标的矛盾、教育目标高取向与教育实践手段低端化的矛盾、多样的民族特色在交流中保留与融合的矛盾等。诸多矛盾归结为一点,就是东亚道德教育和西方道德教育之间产生的激烈碰撞和冲击。面对西方道德教育的冲击,东亚道德教育只有适应全球化的特点,实施改革,才能推进其发展。

(一)要建立打破国家界限、共享相近教育资源的“东亚教育共同体”。这个新的构想启发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联盟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联合形式。通过倡导教育的联合,达到区内资源共享、成果交流、民族特色文化融合的目的。能实现共享、交流和融合的现实基础在于东亚各国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即儒家文化和汉文字文化,这是东亚各国容易产生道德教育认同感的文化基础。而且就东亚各国来看,各国都有迫切要求开展交流的愿望。一方面,东亚强国向东亚弱国的教育资助直接关系到东亚强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另一方面,东亚弱国确实也需要通过引进外援,尽快发展本国教育。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墨西哥城文化政策宣言》实际上就是提出各个国家和民族应当怎样发展自己文化的思路,发展意味着每个个人和民族都能够了解外界情况,享有学习和交流经验的机会。建立“东亚教育共同体”的更为重要目的,就是通过交流和融合,在实现东亚教育的内部整合之上,形成对外强势,在文化教育的“全球化”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建设“东亚教育共同体”形成“规模效应”,加强同非东亚国家的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在交流中求得自身更大的发展。未来我们可以预测,如果推进“东亚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将会产生与其它区域教育联合形式的整合,实现世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充分吸收西方开展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实现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一是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西方开展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最早提出公民教育的是古希腊教育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它将教育主体直接指向教育对象。公民教育的核心是提倡自由意识,倡导民主意识,倡导个性发展。很明显,强调个性的自我培育,是西方道德教育的核心精神。由于公民教育是通过主体的自主性将道德观念内化于主体思维之中,所以这种教育更能达到道德教育入心的目的,更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在东亚,当前已基本具备开展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主体基础。“实践公民教育的前提有三: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个人主体性的觉悟;教育民主理念的倡导。而这三大前提,东亚国家或者已经具备,或者正在追求。”②开展公民教育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推动东亚道德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并在推动东亚道德教育进程中实现人的现代化。“公民教育所塑造的民众人格成为现代化进程的行动主体,公民人格与传统的臣民人格相对,成为变革社会、启蒙心智及激励进取的力量,公民教育的出现通常标志着对现代性的追求。”③。二是实现道德教育从知性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转化,改变过去道德教育知识化倾向所带来的只关注道德理念灌输而缺乏道德行为培育的纯知识化状况,实现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定位,是根据道德教育的根本特点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注重学生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道德教育的本真价值就是培养道德情操、端正道德行为所在,表现了道德品质的培育是内化和外化的双向过程。这一双向过程表现为,一方面是要将道德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是要将道德外化为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要完成这个过程并达到教育的效果,需要转变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即由过去教师的单主体向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的转变。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自觉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之达到教育的入心和认同的结果。目前,要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双向过程关键在教师。它需要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方式的变革、适应变革能力的提高。三是要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形成开放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国界所限,东亚道德教育是一个分层面的、多层次的系统。但不同层次在全球化的驱动下,都同样面临着如何面对全球化,在主动和被动的全球化的交流中走向开放的问题。当前,实施东亚道德教育开放的重点,是由东亚各国之间的互相交流转向对其它区域的开放,开放的目的是通过进行一种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实现德育文化的创新,最终实现道德教育的全面改革。世界文明是人类理性发展的表征,是社会进步的成果、是文化发展的标志,而居世界文明之首的西方文明对东亚德育文化的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将有力地推进儒家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革,有利于东亚德育文化的更新和优化,有利于东亚在保持民族性的前提下,针对本区域道德教育的不足展开切实可行的变革,最终实现道德教育的开放性、实效性、互动性、创造性。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东亚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

东亚文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东亚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