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生道德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高校问题生总体现状
现在教育界还没有对“问题学生”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定义。简单地理解,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指部分学生在品德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一般是指在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不能合理妥善的处理大学期间遇到的问题,以致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他人学习生活带来消极影响。高校“问题学生”往往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出现扭曲和错位,没有成型的人生目标和信念。自我心理矛盾和冲突显得比较严重,引起行为习惯的畸形,最终导致在大学期间不能妥善处理学校和他人的关系,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高校问题生的主要类型
1.品德型问题生:这类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唯我主义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正常合作交流,缺乏社会公德观念,道德出现滑坡,只注重物质利益,缺乏同情心。
2.心理类问题生:对自己和社会缺乏信心,不能形成正确客观的认识,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生活在自己狭隘的生活圈子里,情绪不稳定,往往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大致表现为易焦虑、紧张、冷漠、抑郁等,不能做到正常的学习生活。
3.行为习惯类问题生:表现为个性太强,主观意识占主导地位,纪律意识淡薄,爱冲动,易产生过激行为,不能正确地自我剖析,所以对于别人的指正批评,依然我行我素,缺乏对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尊敬,不会顾及自己的行为方式是否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行事处世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4.漠视学习类问题生:这类学生在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上问题并不明显,能够比较好的处理人际关系,遵守校规校纪,但对学习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表现为对学习淡漠、厌倦、逃避。
三、高校问题生出现的原因分析
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方面,家庭、社会因素、学校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正处在走向成熟而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发展不平衡,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导致行为方式的变化。现对各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性格的养成起着启蒙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青少年时期,性格的养成主要依靠家庭内部环境的熏陶。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构成了家庭内部环境,欠理想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学生形成不良性格或是不良道德,缺乏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对于学生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不良的家庭环境。依影响作用的大小,有六种不同的影响因素:父母教养态度不一致;父母打骂式教育;有学前寄养史;单亲家庭;家庭对文化活动少兴趣;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高。可见父母的教育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孩子心理和性格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
2.学校环境因素。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在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上都与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有很大的差别,具体表现在生活方式自主化、学习自主化以及社会活动自主化等方面。当前全国高校普遍采用半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即对社会半开放式,允许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校园举办活动和自由交流,同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在校学生在社会上的活动范围。尽管这些措施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社交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社会的消极因素也悄无声息地影响到了一些学生。
3.社会环境因素。高校教育是面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各方面必然要与社会接轨,所以社会影响因素就不可避免的渗透到学校当中,对于自身保护意识淡薄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干扰影响,社会活动泛滥、交友不慎、不良信息侵蚀等都是造成当前大学生人生取向偏差的原因。
4.个人因素。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但是社会经历太少,缺乏基本的生活体验和人生阅历,还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在心理、行为、思想等方面还不够稳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比较高,即自我感觉状态良好,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他们情绪化严重,遇事不够冷静,思想波动比较大,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而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又不足。这些自身的不足,很容易被不良环境所影响和左右,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对问题生的对策研究
“问题学生”在高校当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掌握其特殊性,因人而异。
1.依托感情交流,从思想教育入手。一个人观念的建立,往往取决于思想道德的优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影响一个人对于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发展。大量的数据表明,对于“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在目前高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比较直白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相反,直白教育有时甚至导致“问题学生”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我们要因人而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同时,思想教育并不仅仅是教育方案问题,更是教育内容适应现行的教育方针的问题。思想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在以后的工作进程中取得良好效果。为能够良好地改善“问题学生”各方面的问题,应避免直接采取直白的教育方式,应当依托感情交流,从思想教育入手,进而全面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
2.建立个人档案,实行针对性教育。建立针对“问题学生”的个人档案,有助于比较系统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况,有助于发现其个人问题出现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引导教育措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引导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另外个人档案还会有助于教师统计分析“问题学生”总体出现问题情况的种类和原因,对于改进和调整教育方式和教学程序也有帮助。
3.“软环境,硬管理”相辅相成。这里所说的“软环境、硬管理”是指相对宽松的教育,比较严格的管理。没有压力就不可能有进步。宽松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懈怠情绪,如果“问题学生”只是一味地处于高校教育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而没有相应的纪律来制约,问题将会愈演愈烈。所以高校对于“问题学生”的管理应该“软环境、硬管理”相辅相成。
4.进行跟进性教育,保持教育的持久性。“问题学生”心理素质差,意志不坚定,容易出现问题反复。所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当“问题学生”出现思想上的松懈和情感上的波动时,就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用持之以恒的正确态度来对待,避免急于求成,帮助他们消除思想顾虑,纠正错误心理,使他们保持生活的正确态度和学习热情,最终实现改变思想,提高学习的目的。
总之,“问题学生”是教育实践中普遍存的,也是令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倍感烦恼的问题。教育就是要让每个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教育的受益者,使他们获得正确的人生取向和价值观,充足的知识储备,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这些“问题学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关注,探索其管理策略和引导转化的方法,对当今高校教育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范兆雄.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教育[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6(1).
摘要: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对高校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已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这也是为实现让每个进入校园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教育的受益者这一教育目的服务的。本文对当代高校“问题学生”的现状进行简单描述,针对“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育问题学生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