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德育可持续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德育可持续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德育可持续发展

1教育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

发展经济学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若人均人力资本积累太少或积累的速度太慢,则它不仅难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甚至连摆脱经济停滞的厄运都是很难的。人力资本的积累还对收入分配的平等、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人口数量的下降都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努力提高加大教育的投入和扩大受教育的人数,使得大多数人受益,促使教育大众化、平民化,将使得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推动可持续发展

1.2传承人类文化,培养创新能力的人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来实施,可持续发展观是不同与以往的传统经济发展观,它明确了今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而社会是否会按此进行发展,就需要具备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一定创新技能的人。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发展几千年中所创造的成果。教育不仅仅要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还要引导掌握改造世界的能力;不它仅要承担前代人宝贵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人,还要培养、激发后代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充满信心、勇于开拓、持续发展,成为具有完整意义的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担负着研究与开发的重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重要因素的新产业、新产品和新服务不断涌现,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的速度,所以传统的经济运行正在改变,投资向知识开发流动,对知识的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研究和开发的加速进行,产生更多的科技成果,推动可持续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其落后的、低效率的技术运用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强调教育要培养人才,激发人们不断发现新能源、资源及替代品,发现已有资源的新用途和新的使用方法,开发提高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技术和成果,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才能既使得自然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又使得经济的平稳高速的增长。

2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当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2.1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力量薄弱,可持续发展观的意识没有充分得到贯彻

发展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的首要重任,而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体现者和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它自然而然地要服从整个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大局。然而传统的社会发展观是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其所带来物资财富的增加,相应传统教育方式也就围绕着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展开,它在实际当中存在着“征服”观,即强调“地大物博,人定胜天”,人类可以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攫取资源;盛行“经济决定一切,财富是个人追逐的终极目标”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其后果就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负面效应,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伦理道德降低及社会不均衡发展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当前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就不得不反思教育在以往社会发展中的错误导向,重新思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新的价值取向和引导。

2.2教育缺乏直接参与社会实践,与实际相脱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承知识、培养人才、造福于社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社会中各行业提供人力资源,整个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不会造成人才的隐性失业。受教育者不仅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还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实际可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工作实习时间和减少就业压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和节约社会资源,从实际当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在当前学校教学中,课程设置与实际脱离甚远,注重的理论成分(甚至是重复过滥的理论),缺乏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另一方面是课本过时导致了知识的滞后,学生掌握不了最新的前沿专业知识。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高校扩招带来的消极影响

有资料表明,自从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1999~2001这三年连续扩招,1999年扩招51.3万人,2000年扩招60.9万人,2001年扩招29.4万人。但高校每年扩招,对教育本身来讲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其一,高校每年扩招人数递增,相比之下原有的教学资源紧缺,如师资力量、后勤保障等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使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其二,高校扩招,一方面表现于数量和规模的扩大,相应的教育投入就要增加。政府的财力投入有限,剩下的就只有学生来承担。剔除成本上涨因素,高校每年的学费也在增加,最终加重了家庭负担。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这一级的扩大,中学教育一级也相应扩大,特别是高中入学人数每年增加。而相邻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入学人数就相应的减少,这样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4科技成果与生产结合不够紧密

除企业自身建立的产品与技术的研发机构外,高校因具备集聚人才、技术、理论与设备等优势,其科研能力和产生科技成果的能量是巨大的。但在实际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和相应的机制,很多从高校实验室里出来的科研成果并没有被市场所接受和吸纳,迅速转化为实际运用和最终产生实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2005年由清华、复旦等国内20所高校联合完成的“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受缺乏内在动力机制、缺乏外在经济载体、社会投资机制不畅等三大“瓶颈”制约,我国高校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在6000~8000项之间,但真正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还不到1/10。从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能力培养角度出发,束之高阁的科研成果没有与生产紧密结合就是对高校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启示

3.1突出对教育的主要职能,树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除教书育人这一功能外,教育在自身需要获得持续发展。因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突出以人为本,教育要认识到不能把人视为经济工具,而是要把人作为发展的目标加以对待,把人作为发展的最终受益者,这样才能既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促进人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中应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即以促进每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公平发展为目标,而不是片面地关注和培养成绩好的学生。因此教育的各方面均应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公平、全面地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2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和提高环境保护与规划的意识

教育有责任培养和提高人们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这一可持续发展意识。否则,自然和生态环境就受到威胁,从而就谈不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初等到高等的整个教育过程中。在中小学中应进行控制人口生育教育、资源持续利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应开设有关可持续发展理论课程。可持续发展课程还要超越具体课程范围,渗透在一切教育活动中。环境保护教育与意识的培养要从小学初级教育开始得到重视,课程的设置和内容应始终贯彻与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立环保意识,从小就懂得环保和节约的知识,培养良好习惯。并且在中等、高等学习和教育阶段中也要全面地、连续地不断贯穿与强化这种思想意识。这样才能使全社会都会受到环保教育,进一步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

3.3实现教育生态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使教育应从更新、更高的角度来思考自身的改革与深化改革,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一,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教育发展一方面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一方面又要超越现实,应具有超前意识和前瞻性。若仅仅停留于适应社会这一层面,教育难以获得长期发展,只有在适应的同时又找出教育的新生长点,教育才能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对现有教育体制有所改革。当前过多的唯高分、填鸭式的教学、生硬的考试机制等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早已显露出来,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因此就要进行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更加人性化及充分适应人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其二,应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里的精华,使之发扬光大。尽管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阻挡,但一个民族不能因要现代化而丢掉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更何况如今在世界范围形成“汉语热”。所以教育在吸收世界其他现代文化时,也要大力挖掘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S.P.海尔曼.教育经济学:不尽人意之处和潜在作用[J].教育展望,1996(5)

3哈比森.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英文版)[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73

4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分析教育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在当代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