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山区学校感恩教育德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的体现。
现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为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第三点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2]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这就说明学生要心有他人,对别人心存感激,为他人着想,感念恩情,这就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很好的依据。
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可见,感恩教育是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缺少感恩教育则会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人生。
而且相比城镇校区,山区、农村学校的学生更加缺乏感恩教育,因为城镇校区孩子的父母亲们都比较注重孩子们的道德、情感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教育孩子们学会知恩图报,健全孩子们的人格。而山区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子女,如衢江区举村小学、灰坪中心小学等。笔者任教的杜泽镇庙前中心小学,地处山区,学校实行半封闭式的管理状态。全校120来名学生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子女。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其孩子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来养育,他们哪有这个能耐来教育孩子。还有一部分孩子的母亲是经过买卖式的婚姻,孩子出世,她们早已离开他们了。这些孩子大部分都缺少父母双亲的关爱,缺少亲情教育,导致不少孩子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这是道德教育建设的一大空白。这些因素的存在,势必要求我们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建设点,让他们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养育之恩,教育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涵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每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常怀感恩之心,对别人、对环境就会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1]。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情感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三、山区学校“感恩教育”促德育的实施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果单像《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这样条条框框的教育,德育效果相当弱化。因为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所以感恩教育应该以孩子们的生活为导向,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发展的客观规律,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通过学生的实践与体验过程,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从而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如语文课时可以现场组织作文比赛等等;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爸爸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所以这样我们首先创设了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2、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山区学校的许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他们的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他们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利用家访或家长来校等机会和家长一起商讨德育教育的良策。教师应该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把学生对家长、老师、他人的不满告诉家长,使家长能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引起注意,渐渐缩小代沟,增进亲情。
所以引导孩子开展正确的家庭实践活动很关键。如制作“感恩卡”、“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爱心小信箱”(家庭与孩子的真情传递)、“送给家长一个惊喜”“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恩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教育学生知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3、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随着科技、经济和文化的飞跃发展,人类比以前任何时候更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只要人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比较容易实现。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体验,山区校区的孩子可以走回村庄去活动。如开展“向周围曾帮助过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谢信”、“组建绿色环保小卫队还给村庄一个和谐的环境”、“到孤独老人家送去温暖、关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通过这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实践体验性强的感恩教育,希望能给山区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帮助,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感激,学会回报,学会做人。让感恩教育走进班级,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感恩会使班级更温馨,学校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让感恩走进每个人的心中[3]。
参考文献:
[1]林杰·《感恩教育之我见》·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7.9.30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第十三版),2004.3.25
[3]徐金珍、徐金花·《试谈“感恩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实践》(行感恩教育促人格形成),2007.3.22
[摘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山区校区的孩子们,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特别多,他们从小就缺少父母亲的关爱,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因此,山区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与家长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必要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