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生宽容人格德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小学生宽容人格德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小学生宽容人格德育

一、宽容人格概述

(一)宽容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的:《学会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提出:世界的多样性发展,呼唤未来的人才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1、宽容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夸美纽斯曾认为:有了宽容,才有平等;有了平等,才有尊重;有了尊重,才有教育。

我们的学生处于6-12岁似懂非懂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深,但是却渴望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如何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而又学生尊重个性的解放?这就需要教师非但有一颗宽容之心,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辅导艺术,以公正、平等的原则对待孩子,让学生在公正宽容中体验平等、对等的规则,对于发展他们和谐、健康个性是很有推动作用的。

2、宽容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才能有充分、旺盛的创造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心理自由是创造性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宽容则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保护伞”,离开了宽容,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精神家园。

3、宽容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总是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他们常常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学生,无视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宽容人格的培养一方面扩大了学生行为的自由度,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以及愉快地学习生活;另一方面,教师既不会对学生武断和专横,也不会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展望未来,帮助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概念界定

近年来,哲学界对“宽容”谈论的较多,国内对宽容的界定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如《辞海》将宽容界定为“宽恕,能容人”。贺来著在《宽容意识》中提出:宽容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可将宽容理解为理解、自信和智慧。学者杨四耕在《论教育宽容的本质、意义及实现策略》中则认为:“所谓宽容,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对待异己的观念和信仰持公正、理智的态度,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容许别人自由地行动和独立思想。”

权威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宽容(来源于拉丁字tolerat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综合上述,本研究中的“宽容人格”是指一种在对人与世界的多样性、真理的相对性与人性的多面性自觉意识基础上的理性和明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与人生态度,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所存在的差异、矛盾和冲突时所表现出的—种通情达理的品质和素养。

二、小学生宽容人格培养的现状分析

21世纪的孩子个性更张扬,思想更活跃、行为更奔放,不易受他人的约束与管制。学生犯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面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幅幅“不宽容”的景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不同的意见被同伴排除,学生多样丰富的想法被压抑,学生的错误被教师不耐烦的更正,学生的弱点被其他同学取笑、甚至家长的棍棒伺候……在“不宽容”的班集体中,学生交往的形式和空间变得十分狭窄,知识与智慧的自由传播也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影响教师与学生,小群体之间,班干部与同学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仔细分析这种现状,其原因大致有:

(一)同学之间交往的方式与态度

在家里受宠爱娇惯颇多,滋长了他们骄傲、任性、固执甚至目中无人。把这样的品质带到学校、班集体里来,同学问合作、宽容的精神十分缺乏。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为一点小事或矛盾斤斤计较,甚至大动“干戈”。

(二)成人对待儿童与儿童教育的态度

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对于教师和他人的批评,总不能乐意接受,违反教学秩序和管理常规,有碍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教师、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决定了它们以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或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苛刻。

(三)社会对儿童的期望与要求

传统的教育教学,经过长期的演变,已形成了一种权威、专制、封闭和僵化的教育管理格局。国家、社会对下一代的教育要求、国际人才的竞争态势,又给教育部门、家庭、学生各层面造成了无形的巨大压力,给我们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宽容人格的培养

雨果说过:“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教师要做一名心灵的调剂师,调和的是自己的心境,面对外在环境的刺激,面对学生的“挑衅”行为,带着一颗关爱于生的心态,让自己的心境柔和,去包容学生的错误。那么,如何培养宽容的人格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那就是把儿童看成是有独立人格、有巨大潜能的人、有“独一无二”个性的人。

(一)营造快乐向上的人际氛围,让学生学会宽容

我们常看到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有的教师的批评,学生心悦诚服,有的教师的批评,学生会产生对立的情绪,达不到教育的良好的效果。因此,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宽容人格培养的前提。

1、正面教育,提醒学生认识无心过失

构建一个团结友爱、自主自理、奋发向上的班集体首先需要一支强干的干部队伍。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班干部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好心办坏事”。面对这种情形,首先要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威信,然后用委婉的语言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错误上,为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同学是可以信任的伙伴。

2、发现亮点,包容学生成长中的错误与缺点

每一班集体中都会有一些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甚至于道德品质上的困难学生。对他们的关注与帮助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更应该宽容成长困难生的错误与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在教育过程中选择使用谈心法、鼓励法、榜样激励法等适当的方法。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其闪光点。

有人说,现在孩子是在蜜糖里泡大的,一个个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其实这样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孩子有时表现出某种不成熟的想法或做法,但那毕竟是孩子,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孩子,就如同教会他们用一颗同样宽容的心来对待自己的朋友,同学,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一件事。

(二)创设展示个性的岗位,让学生体验宽容

1、满足学生参与管理的愿望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竞争的意识、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小学教育中,应尽量满足学生交往、归属、成就等多种需要,使个人志向与班级任务最大限度的一致起来。然而,每个人都不希望被人管理,却都希望去管别人。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充满个性的个体,他们多么渴望自己能“发号施令”。为了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当官”需求,教师除了设立队长职务之外,还应安排一些人人可参与竞争上任的小岗位,如:关窗员、推普员、图书管理员、领操员、护花员等岗位。

2、承认每个学生个性的差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那样,“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唯一的,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未开发的潜能,接纳他们、引导他们。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分享宽容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善良的情感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的,如果童年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不足中去挖掘教育的契机,创设出孩子们喜爱的而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运用自己的宽容智慧来感染学生,促进其宽容人格的形成。如:“宽容是一种美德”、“我身边的宽容小故事”的主题活动,“宽容之星”的评选,“宽容在心中”的小品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轻松地分享宽容。

1、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

有些教师总是喜欢自己包办一切活动的设计、策划、组织、安排的建设,对学生的见解搁之脑后。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不利于建立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会说真话、做真事、学真人,真诚对待他人。要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谦虚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同于自己的意见,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的盲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成绩,表达出由衷地赞美。

2、允许学生在活动中说“不”

教师不仅要接纳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对老师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说“不”,敢于对老师想法、说法进行提问,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教育学》中指出:“学生往往透过师生关系这面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从中体会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处世的准则,从教师那里获得炽热情感的学生,可以在他们身上萌发出热爱人、热爱人生的积极态度,打下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基础。”人格的宽容是具有辐射性的。教师对学生宽容,他们会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四、针对宽容的深层思考:

宽容,其实也是一种严格,一种特殊的严格。如果能够巧妙地对孩子,适当宽容一点,有时会收到比严格更好的教育效果。当然,要使宽容这一教育方法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得注意分寸。

(一)宽容不是无目的的不理不问,而是有意图的思想沟通

有些孩子,由于年幼无知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他们自己可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也不知为什么错了,如果只是倾盆大雨式的批评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吃尽了苦头也不会明白什么,留下的只能是不解和怨恨。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满怀激情的开导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认识,一点一点地为他们营造改正的环境和时机。或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去阅读有关画册和书报,让他们逐步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二)宽容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自流,而是有区别的教育鼓励

我们在孩子犯了错误或做了错事之后,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想一想,尽可能地从错误之中找出正确的因素或合理的地方,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之上,再进行教育、帮助。尤其是在教育之后,千万不能忘了鼓励,不能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绝不可事无巨细,唠唠叨叨,直弄得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比如某孩子上学之后,在他做值日生那天,锁了门之后才发现钥匙仍留在教室里,只好爬窗子取。对诸如此类的事儿,我们应既肯定他的责任心,又批评他的不细心;既希望他改正不细心,又鼓励他保持自己的责任心。

(三)宽容不是没辙的不即不离,而是技巧的热情处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容不仅是教师的美德,也是做人的美德,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选择、自我进步的时间、空间与主动性,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和创造力。

摘要:本书介绍了目前小学教育环境中缺乏“宽容性”的现状,强调了对小学生进行宽容人格的培养,对其创造力,学习积极性,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并针对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宽容教育。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宽容人格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