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而广泛。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不仅依靠直接的道德教学,更多的是渗透于教学活动中。本文着重论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艺术。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学校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比较全面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文化基础的再提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最终成为某种行业或岗位的实用人才。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语文课的工具性特点和人文性特点,它们之间不存在主次的关系,从我们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来看,反而应该把语文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换言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德育。语文教学中的“文道合一”原则,使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要深知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它不仅依靠直接的道德教学,更多的是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加强德育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各学科的教学都有渗透德育的任务,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有着得天独厚的德育条件,其本身就是德育过程。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艺术
语文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有思想教育的目的。中职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其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着作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深刻的道德观念,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人世间真挚的情感,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关键是教师如何驾驭,如何将其贯穿、渗透到课堂中。要知道,一篇课文往往同时包含着几个方面的德育因素。而哪些因素最能切合实际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呢?这就要靠教师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需要去准确把握。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找出课文的基本知识点、训练点,还应找到德育的突破口,也就是找准这篇课文最主要的德育点。找准了德育点,才能够避免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盲目性,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目的明确的地渗透德育,从而保证德育的有效渗透。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1)从微观上深钻语文教材。
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思想内容决定语言形式,语言形式表现思想内容,德育因素常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符号之中,很少直接显露出来。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挖掘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欣赏、归纳中心思想和提升精神境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概括提炼中心论点、文章主旨等,既是对文学作品形式的解构,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直接落实。例如讲解《项链》一课时,笔者先介绍写作背景,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欣赏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和语言的句子,抓住这些细节,深入体会人物形象,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腐败、道德沦丧的本质,上流社会糜烂的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导致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整个社会风气,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2)创造性的运用语文教材。
语文教师要善于采用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易于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另外,要注意改变教学模式,把握学科知识和德育知识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寓德育知识于学科知识中,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汲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对古典名篇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时代背景进行教学,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如讲授《登高》一文时,笔者详细介绍了杜甫坎坷的一生,这样就更能表现其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不难明白在经历坎坷仕途后的苏轼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3)找准语文教材中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情感往往是沟通的纽带。语文教学以课文为基础,以文字为载体,作者的情感就蕴藏在字里行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这些情感。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情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语文学科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和巧妙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他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的目的。例如,学习《幽径悲剧》时,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让学生明白和谐的环境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学习的《沁园春•长沙》要让学生体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一批青年志士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从而唤起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美好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2.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德育渗透。
(1)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它以教材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同时,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现在的中职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这一特征。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先了解字、词、句的含义,在掌握文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例如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笔者抓住韩愈极力抨击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败坏风气,并用孔子的话“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明确阐述了正确的择师原则,由此及彼对韩愈谦虚的为学态度和不耻学于师的优秀品质进行分析,阐明成就大器的基本道理,教育学生养成勇于择师和认真学习,不耻下问的优秀品质,并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职业的内涵,学会尊师重道,继而延伸到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上,了解一名中职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语文教育与德育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本身。
(2)在教学中加入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教学丰富多彩,形象生动。
例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一课时,笔者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主要角色,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外貌特征,理解性格形成的时代背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笔者让学生课下分组准备,节选课文内容,组织排练,上课时进行表演。因为经过事先的准备与积累,学生在表演时基本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能通过分析时代背景来理解人物特殊性格产生的原因,学生也能在分析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这一阶级矛盾的本质,认清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加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画面,利用音乐、声音渲染等营造气氛,帮助学生投入思想情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的适时引导,德育渗透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德育有法,但无定法。人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不是先天的,同样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正如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样,它是一个漫长的浸润过程。作为中职的语文教师,一方面,我们要清楚的了解中职德育现状和中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找到中职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契合点,看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中职语文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挖掘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发挥中职语文教师的作用,引导中职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达到“教书育人”,“先成人,后成才”,以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真正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尹碧如:《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2010-10-27。
2.方伟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年第2期。
3.陈孟馨:《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第4期。
作者:李璟 单位: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