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学校教育中德育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学校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旧有的德育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在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和其无法亲身实践德育活动的背后,带来的是学生道德素质的空洞,以致辨别是非的判断力下降,对自身的责任缺少担当,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学校德育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关键词:学校德育问题策略
学校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旧有的德育内容已不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僵化的德育模式,生硬的说教灌输使得学生对德育的意义及其在个人品德、个人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模糊不清。在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和其无法亲身实践德育活动的背后,带来的是学生道德素质的空洞,以致辨别是非的判断力下降,对自身的责任缺少担当,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学校德育产生了许多的问题。
一、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传统文化修养薄弱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对道德的推崇更是亘古未变。但目前的学校德育教育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少之又少。先不说有的学生不知孔孟是谁,就其眼前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礼貌规矩也不晓得,更别提对民族英雄的铭记了。传统文化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非主流”“火星人”等,传统文化的修养薄弱,加之外界不良文化的影响,势必对学生道德观的建立会产生不正确的引导。
(二)错误的“金钱观”
随着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相生的不良因素大量夹杂在其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有限,往往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钱”才是生活的全部。许多学生在校不是以学习为目的,赚钱成为他们的第一要务,有些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采取了一些非正常的手段,“使得道德底线被漠视,……个人品质面临严重危机”。这种错误的金钱观如不通过及时有效的德育矫正,那么在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必将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
1.青春无度,挥霍为荣。
古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对每个人来说也是有限的,现在学校中的一部分学生,终日无心学习,课堂上除了说话,就是睡觉,不然就是惹是生非。学校的德育教育对他们效果甚微,这部分学生认为时间良多,挥霍才是最好的使用途径,其实他们未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亦未意识到什么是是集体荣誉,当然也未懂得做人的重要性,他们所弃掉的时间将无法弥补。
2.网络万能,消极生活。
对现在的许多学生来说“无网难活”,网络已与他们的生活难舍难分,“网络作为一种无国界、开放性的传媒工具,里面的内容良莠不齐、雅俗共存”,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不良现象对学生道德行为的慢性渗透,已经出现大量的不利影响,学生间“人际关系淡漠,部分还会产生孤独、多疑、焦虑、消沉或网络依赖等情绪”,造成学生对生活消极对待,道德感麻木弱化。
二、学校德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德育应与生活紧密相连,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
学校德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了摆脱学校德育脱离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应将德育教育中的不实目标转向在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在生活中既要帮助学生主动去参与德育活动,亲身去实践、去感悟,才能体会到德育为之带来的幸福感、荣誉感,也才会激发其更加积极投身于德育活动,更好的践行道德行为,更利于学校的德育教育。学校德育并非万能,更需要家长的通力合作,家长在营造适合道德教育的氛围时更要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与学校一道肩负起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其正确树立道德观,认清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二)尊重学生情感,由生硬灌输转向对话沟通
“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基本上是以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灌输为主,教师习惯于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起不到任何的德育作用,直接削弱其“有效性”。在学校德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其出现的道德偏差、道德问题等要及时地予以沟通纠正,“适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时发现问题,早解决,早预防。”,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注重聆听学生的呼声,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将生硬的灌输转向更为有效的、更为和谐的对话沟通,加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三)以多元文化为基础,打开学生的道德视野
“学校制定的校纪校规总是把学生置于被动执行的地位,缺少春风化雨式的德育。”,现今德育的方式途径不能完全局限于学校制定的死板的校规校纪上,应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氛围,接触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其他民族、其他人群所具有的不同的道德文化,开拓学生的道德视野,为学生提供多元方法,将不同种类的道德文化相互穿插、融汇,进而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学校德育不只是简单的表面教育工作,如何能将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是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引发学生自身的感悟,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实践道德行为,这才是学校德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鑫.浅谈影视作品中暗含的不良教育现象[J].学周刊,2015(12):19.
[2]李应霞,王卫星.互联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问题初探[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9.
[3]刘东菊.对我国青少年道德状况及学校德育问题的理性思考[J].天津教育,2009(4):32.
[4]常鑫.对学校教育中歧视现象的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5(9):58.
[5]高尚刚.中小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J].科学中国人,2005(12):57.
作者:周磊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