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德育功能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德育功能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德育功能研究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个体在不收取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志愿无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文明进步做贡献的活动,是高校德育的新型载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分析,深入探索如何有效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

一、相关概念

1.大学生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大学生志愿者无私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不为获得任何报酬,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步而提供服务。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

2.志愿精神。

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体现,是通过强化志愿者的内心信念引导志愿者的行动,是个体关于价值观、人生观的积极态度。自愿精神以自愿为前提,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多种精神。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1.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群体处于从校园迈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混杂,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易使大学生思想产生一定的动荡。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依靠课上老师的传授,另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实践体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就是大学生践行高尚志愿精神的载体,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无私奉献社会,热心帮助他人,在活动的过程中践行着利他主义和高尚的仁爱精神,净化了身心,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自身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更加高尚的方向发展。

2.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重任。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所蕴含的高尚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高度统一。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秉承无私的精神,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为社会公益做贡献。有利于大学生修身养性,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促进志愿者个体内在的和谐。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走入社会,扩大了大学生的朋友圈,与社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群打交道,建立了良好的社交关系网络。大学生通过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加强了人与人的了解和交往,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3.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延伸德育工作。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高校德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延伸。大学生志愿者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社区、福利院、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公益服务,传播了优秀的校园文化,推动了“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新风尚,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促进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为高校德育工作创新了形式。使德育工作结合社会实践,既实现了德育的理论指导实践,又通过实践发展了德育理论,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的巨大实践意义。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1.培养志愿服务意识。

在高校德育进程中,教育者应引导大学生对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形成正确的认知。树立正确的志愿服务观、弘扬志愿精神。各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实践活动启发大学生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积极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完成增长知识、提升能力、锻炼自己、提升品质的任务。高校德育管理应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能动性,引导大学生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高尚志愿精神。

2.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相关立法。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加快志愿服务全国性立法,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只在少部分城市形成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其全国性立法进程。法律应明确界定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涵,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志愿服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志愿服务的奖惩措施规定。制定有关管理运营的规定。这样才能推进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才能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

3.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德育体系。

高校应改变现状,重视志愿服务的重要德育作用,认识到志愿服务德育功能。将志愿服务规范为日常课程,纳入高校德育的常规教学活动中区,促进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现。首先,高校应设立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课程,给予学分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聘请专业的教师团队,一方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工作。其次,高校应将志愿服务表现情况纳入大学生评优体系,例如将参加志愿服务并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作为竞选三好学生等的必备要求,作为培养党员的实践环节,作为奖学金的重要考虑因素等。用这些方式将志愿服务纳入高校大学生德育体系。

4.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

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要依托于大学生志愿组织,优化大学生志愿组织建设,有助于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德育价值的有效发挥。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要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内部责任制度,进行责任分工,制定小组负责人,避免责任推诿的现象发生。另外,采取恰当的激励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加以精神或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志愿者热情,激发志愿者参与积极性。通过优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四、结论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德育载体,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本文探究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并探究了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实施途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向更高层次上发展,更促进了志愿服务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R].2009.7.19.

[2]蔡宜旦,汪慧.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5).

[3]丁元竹,江讯清.谭建光.中志愿服务研究[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1.

作者:崔文丽 高贵如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